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官田李氏大宗祠

鎖定
官田李氏大宗祠,位於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稔田鄉官田村河谷盆地。始建於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由李氏後裔為紀念其入閩始祖李火德公所建,被譽為“客家第一祠”。 [2] 
官田李氏大宗祠佔地面積5600多平方米,內設有大廳3間、客廳26間、住房104間。祠堂坐北向南,磚木結構,周圍是青磚砌牆,成“回”字形,正面設有五孔大門,正中大門是用灰青條石、石板砌成的牌坊式門樓。另外四孔大門,東西兩邊各兩孔,內廂為圓大門,外廂為耳大門,左右兩廂對稱,一字形排開。官田李氏大宗祠為現代框架建築留下了寶貴的歷史依據。 [2-3] 
2013年3月5日,官田李氏大宗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官田李氏大宗祠
地理位置
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稔田鄉官田村河谷盆地
所處時代
佔地面積
56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8:00一18:00
編    號
7-1098-3-396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官田李氏大宗祠歷史沿革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由李火德後裔福建省永定縣舉人李夢蘭倡議籌建官田李氏大宗祠。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官田李氏大宗祠建成。 [2] 
2021年5月,中共上杭縣委台港澳工作辦公室通過把李氏大宗祠打造成國務院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建議。 [5] 
官田李氏大宗祠 官田李氏大宗祠

官田李氏大宗祠建築格局

官田李氏大宗祠佔地面積5600多平方米,內設有大廳3間、客廳26間、住房104間。祠堂坐北向南,磚木結構,周圍是青磚砌牆,成“回”字形,正面設有五孔大門,正中大門是用灰青條石、石板砌成的牌坊式門樓。另外四孔大門,東西兩邊各兩孔,內廂為圓大門,外廂為耳大門,左右兩廂對稱,一字形排開。大門樓牌坊上豎着一塊長方形石板,大門兩旁有石柱。前坪寬展,坪外有一口池塘。 [2] 
官田李氏大宗祠結構嚴謹,完整無缺,立體感強,建築特色與眾不同。其造型結構為前方後圓,融客家方樓與圓樓為一體;前低後高,融宮殿建築和客家農舍式建築為一體;集土牆與青磚砌體為一身,用青磚作為總祠外圍的保護牆,具有防風化、風雨、歲月侵蝕的科學性,屬土樓與“洋”樓的混合體,是典型的“金銀包”建築;前、中、後三廳屬柱樑式框架建築,僅用十一對巨型石柱就把整個大廳裝飾堂皇,為現代框架建築留下了寶貴的歷史依據;具有房間多佔地少的空間科學意識和周易學的風水景觀建築特點。 [2-3] 
官田李氏大宗祠

官田李氏大宗祠文物遺存

官田李氏大宗祠大門樓牌坊上豎着一塊長方形石板,刻有皇封“恩榮”(系清道光皇帝所賜)二字,其下橫樑上刻有“李氏大宗祠”五個大字,大門兩旁石柱外側刻有對聯“丞相將軍府,忠臣孝子門”。祠堂中廳兩邊的牆壁上寫有宋朝宰相文天祥遺墨“忠孝廉節”四個大字作為家訓。 [2]  [4] 

官田李氏大宗祠歷史文化

  • 相關人物
李火德是李氏入閩始祖,也稱李氏閩粵大始祖,入閩已有800餘年,其後裔遍佈閩、台、粵、贛及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各國,後輩有千萬之眾。古時明清二朝有丞相、將軍,現代有李光耀、李顯龍父子等等。 [4] 
  • 傳説軼事
李火德於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8月6日卒後,擇於九月丙午日寅時送葬,送柩至豐朗崗時,霎時天空雷鳴電閃,大雨傾盆,送葬之人皆停棺避雨。大雨過後,頓時雲開見日,送葬隊伍回到原處,已不見棺柩,自陷成墳,遂成天葬風水好地,裔孫於此培土成墳立碑為墓。但以後每年碑石都會下陷一字(據説碑每陷一字李氏就會出一位顯要),清乾隆五年(1740年),裔孫認為,隔幾年要更換碑石,甚麻煩,則用大石板埋在碑下,從此碑石不再陷字。 [6] 

官田李氏大宗祠文物保護

2013年3月5日,官田李氏大宗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官田李氏大宗祠所獲榮譽

2015年1月,官田李氏大宗祠入選第四批國家A級旅遊景區名單,晉升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2] 

官田李氏大宗祠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官田李氏大宗祠,位於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稔田鄉官田村河谷盆地。 [2] 
  • 開放時間
8:00一18:00。 [4] 
  • 門票價格
免費。 [4] 
  • 交通指引
上杭縣人民政府距離官田李氏大宗祠35千米,駕車前往約40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