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官村村

(雲南昭通市巧家縣大寨鎮下轄村)

鎖定
官村村地處雲南昭通市巧家縣大寨鎮,這裏雖是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區,溝梁橫錯,氣候寒涼,但這裏卻充滿活力生機,一片片地膜、良種、單株的科技栽培玉米,可望豐收,300畝烤煙長勢正旺,5000畝人造工程林履蓋山頂,一條條山間公路入組進户,一根根安全整齊的高低壓電線連接百家,
中文名
官村村
地理位置
橋頂山下的白鶴灘鎮
烤    煙
300畝
海    拔
2000米以上

官村村村莊概況

村民們飲上自來水,過着和諧安康的日子,村民們都稱讚這裏有一個好的黨支部——橋頂山下的堅強堡壘。
然而,這裏七年前還曾是個治安混亂,生態惡化、基礎溥弱、村民貧困的高寒特困村,2000年3月,首屆村民委員會選舉後,同時新選舉了新一屆黨支部委員會,新的支部班子應該做什麼,怎樣做,才不辜負全村黨員和村民的期望呢.
新的支部班子成員帶着黨員和村民的期望和重託入户傾聽村民心聲、上山尋找發展路子,通過反覆調查和研究,他們確定了改變官村現狀、推進官村快速發展的可行路子。一是增強村民法制意識,發揮村民的自治優勢,抓聯、教、防、促社會穩定;二是增強村民發展意識,發揮自己資源優勢,抓林、煙、畜、促產業發展;三是增強村民致富意識,抓電、水、路、促文明致富。發展思路制定後,他們把黨支部的決策分別提交給全體黨員,村民小組長和村民代表反覆討論、並分組召開村民大會討論,由於發展思路符合村情、順應民意、深受廣大黨員和村民的擁護和支持、並多次召開支部黨員大會,統一思想認識,要求每個黨員都要成為改變官村面貌、推進全村發展的一面旗幟,增強支部活力,使黨支部真正成為帶領村民致富,促進全村快速發展的戰鬥堡壘。
抓教、聯、防,社會穩、人心定
穩定是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六年前,曾經“著名的牛魔王落網記”就是這裏的真人真事寫照,當時連聯不斷的盜竊案,打架鬥毆糾紛、整天撓得村民們防不甚防,更沒心思去謀求生產和發展。為從根本上真正扭轉這一狀況,黨支部制定了發揮村民自治優勢,抓教、聯防、促社會穩定的路子。每天堅持用廣播宣傳各類法律法規,讓村民能知法、懂法,並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制定了村規民約、約定村民該做什麼、不做什麼,擁護什麼、反對什麼,以自然片區分別組織了治安聯防隊,有序地開展了户聯户、組聯組、片聯片的治安聯防網絡,加強了村級治保、調解工作力度,對村內發生的各類矛盾糾紛實行值班接待,隨到隨訪、隨到隨調。通過實施教、聯、防維穩措施後,村民的法律意識和維穩意識增強了,盜竊案件沒有了,村民日常生產、生活中時有的糾紛、均能通過調解和諧。七年來,全村未出現一起刑事或治安案件,並呈現了六年調解信訪不出村的良好局勢。連續兩年均被鎮黨委評為維穩先進村及平安村。
抓林、畜、煙,強產業,富全村
作為一個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區村,村民們的意識僅滿足於靠包穀、洋芋填飽肚子,更不敢再有更高的奢望。黨支部認為,同在黨的好政策下,其他地方都靠發展富裕起來了,而這裏還仍是一沉不變的舊貌,2000年按照本村的地理優勢,制定了抓林、煙、畜、強產業,富全村的經濟發展路子,把全村所有荒山荒坡重新進行規劃,經求助林業部門的林種支持,開展了按規劃的新造和補造林,並制定嚴格管理制度,落實專業管理人員,通過幾年發展全村所有祼露荒山荒坡均披上了綠裝,全村森林面積達5000多畝,人均有林三畝多,生態環境改變了,經濟效益已充分顯示出來,單果松子收入一項,年户均達到100多元,全村林業年收入達40多萬元。以此同時,經科學地調整,加大了以生豬為主的畜牧業發展,引導羣眾實行科學飼養、引進和推廣優良豬種、鼓勵和推廣大户養殖,使全村生豬飼養存欄總數達到1500多頭,畜牧業收入年均達48萬元。在加大林畜發展同時,再繼續發動和引着村民開發新的產業,2000年,在全村歷史未種植過烤煙的基礎上。黨支部通過大膽思考,並請技術人員實地考證,大膽地提出了發展烤煙產業的設想,當年發動黨員幹部試種90畝,在嚴格科學、規範種植管理的基礎上,每畝獲得收入1000多元收入。羣眾樂在心裏,喜在眉稍,自願地把烤煙生產視為致富的產業,2007年全村烤煙產業種植面積已達到300餘畝,實現產值45萬元。由於思路客觀現實,符合村情民意、通過六年持續發展,全村林、畜、煙三個支柱產業收入已達130餘萬元,占人均年總收入的80%以上,橋頂山下過去憨厚貧窮的官村人不但把林、畜、煙看作他們從貧困走向富裕的把關基礎,還將進一步依託其更大發展,成為推動他們走向小康的希望產業,
抓水、電、路強基礎,快發展
在全村社會穩定,經濟有所發展的同時,支部一班人針對全村吃水、用電、運輸三難,積極着手解決水、電、路三通問題,首先,通過供水項目求助一定項目資金,發動羣眾集資投勞修建了小型引水管網2個,使全村80%以上人家飲上了衞生的山泉自來水。抓住黨委、政府實施“光明工程”和農村電網改造的良好機遇,他們積極跑項目、籌資金,贏得了政府及電業部門支持,將全村納入“光明工程”和農網改造。自2006年開始,通過充分宣傳和發動羣眾共積資7萬元,架設了通村、組高壓輸電線7公里。使橋頂山下的山區農民第一次看到了黨和政府帶來的徹夜光明,結束了千百年來點竹篙、照煤油的歷史,電視機、電炊具、磨面機、粉碎機、等家電機械一躍進入農家,使高寒山區農民享受着與城裏人一樣的現代化生活。在社會穩定了、經濟發展了,水、電解決的同時,他們又開始思考着下一件大事,橋頂山下的官村,一眼望通縣城,但要真進一次城還得走三個多小時的山路,特別是全村每年上百擔蔬菜及其農產品,還有農民必須的生產資料,運賣購返全靠人挑馬馱。要真正使高寒貧困的官村發展富裕起來,必須解決公路這一瓶頸制約。他們一邊帶領村兩委一班人,走村竄户,廣泛宣傳和發動羣眾,號召全村人動員起來,修通致富路,促進快發展,他們奔走於鎮、縣及交通部門,求助資金購買炸材解決通路問題,鑑於黨支部為民辦事的精神迫切,2007年縣政府撥給了修路資金2萬元,他們將這來之不易的資金精打細算,主要用於購買炸材,每天帶領和指揮幾百名村民開展交通大奮戰。2008年初,終於實現了自己的諾言和希望,一條條盤山公路將全村17個村民小組網絡一體,拉近了高寒山區村與外界的距離,而今,許多村民騎上了摩托車,各型大小車輛穿梭於平坦的山區公路,村民們眾口稱讚這裏的一切發展和變化都得益於他們的主心骨,一個充滿戰鬥、活力的黨支部。

官村村發展狀況

在官村村幾年來的快速發展變化中,他們以一個黨員一面旗幟,以自己廉潔行為和吃苦帶頭的作風,帶動和鼓勵了羣眾。本着成熟一個發展一個,黨員隊伍逐年壯大,整體素質全面增強,全支部44名黨員每個黨員均在各項工作中率當先鋒,未出現任何違法違紀現象,成為橋頂山下帶領羣眾脱貧致富走向小康生活的堅強堡壘。連續兩年被評為全鎮先進村,被縣委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