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官廠

鎖定
鄭和訪問西洋時設立的臨時貿易站。據《鄭和航海圖》所示,在滿刺加(今馬來西亞馬六甲),蘇門答刺(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北部洛克肖馬韋附近),古裏(卡利卡特),忽魯謨斯(霍爾木茲)各有一所。外立排柵,內設倉庫,貯藏錢糧,集中貨物,以備整理轉運。具體標準《瀛涯勝覽》“滿剌加國”條對此有詳細記載。宣德八年以後廢棄。男女椎髻,身體黝黑,間有白者,唐人種也。俗淳厚,市道頗平。自為佛郎機所破,其風頓殊。商舶稀至,多直詣蘇門答剌。然必取道其國,率被邀劫,海路幾斷。其自販於中國者,則直達廣東香山澳,接跡不絕雲。 蘇門答剌,西洋要會也,其國俗頗淳,出言柔媚,惟王好殺。歲殺十餘人,取其血浴身,謂可除疾。貢物有寶石、瑪絜、水晶、石青、回回青、善馬、犀牛、龍涎香、沉香、速香、木香、丁香、降真香、刀、弓、錫、鎖服、胡椒、蘇木、硫黃之屬。貨舶至,貿易稱平。地本瘠,無麥有禾,禾一歲二稔。四方商賈輻輳。華人往者,以地遠價高,獲利倍他國。其氣候朝如夏,墓各秋,夏有瘴氣。婦人裸體,惟腰圍一布。其他風俗類滿剌加。 [1] 
中文名
官廠
職    責
臨時貿易站

目錄

官廠簡介

明朝時蘇門答剌、滿剌加是作為與舊港宣慰司相配的御封軍鎮。明朝海軍在馬六甲海峽的滿刺加建立城柵、倉庫,以之作為經營西洋的中轉站,是鄭和下西洋的又一重大活動。

官廠沿革

於蘇門答剌和滿刺加都是控制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港,一個控制北方,一個控制南方.葡萄牙人BarbaraRose 曾説,馬六甲海峽 是威尼斯的咽喉.印尼歷史學家Mohammad Yamin 也説馬六甲海峽是印尼的咽喉.因此, 這條海峽自古以來就是東西貿易航線上的命脈.這是鄭和的地緣慧眼,與後世各家見解 其次,鄭和也充分利用了人緣關係.首先,他在蘇門答剌協助王子把篡位的依斯干達趕走,恢復王子的王位.在滿剌加,他更 是無微不至地協助開國君主拜裏米蘇剌把滿刺加從一個小漁村發展為東西貿易中心;消除了滿者伯夷及暹羅對滿刺加的武裝侵略和威脅.這種恩人的關係,奠定了鄭和與以上二國的極友好合作的良好關係。故兩個知名的官廠也在上述地方設立。
官廠乃鄭和船隊設置的海外基地。從向達整理的 《鄭和航海圖》 看, 鄭和船隊在滿剌加、 蘇門答剌, 設有官廠。 [9] 《西洋番國志 · 蘇門答剌國》 述及: “其國乃西洋總路頭” 、 “永樂十三年太監正使等到, 為發兵擒獲蘇幹剌送京, 王子位始固, 以此感恩意義, 常貢方物” 、 “此處是總路頭, 所以番舡多經, 物貨皆有。” 正因為如此, 下西洋船隊在二國建有官廠。宣德七年九月初三日, 鄭和發願時, 身心不適,完成調停使命後,留駐在船隊設置於南洋滿剌加或蘇門答剌的官廠,主持工作, 有利於東南亞地區的和平穩定。[11]
滿剌加,位於今譯作馬來半島的西南端,瀕臨馬六甲海峽。現為馬來西亞馬六甲州首府所在地。中國史書稱之為麻喇加、麻六甲、馬拉加等,明代則稱為滿刺加。
滿刺加本是隸屬於暹羅的一個小國,每年要向暹羅繳納金四十兩,否則便遭侵襲。永樂元年(1403年)冬,明成祖派遣中官尹慶出使其國,贈送其酋長拜裏迷蘇刺禮物,並“宣示威德及招徠之意”,拜裏迷蘇剌遣使隨尹慶入朝.並貢方物。永樂三年(1405年)九月,使者至京師,史載:“其國使者言,其王慕義,願同中國屬郡,歲效職貢,請封山為一國之鎮。②明王朝遂詔封其酋長為滿刺加國王,其國之西山為鎮國之山。
永樂七年(1409年),鄭和第三次下西洋。浩浩蕩蕩的船隊特地到達滿刺加,鄭和奉明成祖之命再次對滿刺加進行正式冊封,宣讀中國皇帝詔敕,賜其國王雙台銀印、冠帶袍服。永樂九年(1411年)正月,鄭和一行啓程回國,滿刺加國王拜裏迷蘇剌率妻子及陪臣540餘人,隨鄭和一行前來中國訪問,明成祖給予隆重的接待和特殊的禮遇,並賜予滿剌加使團豐厚的禮物:賜王金鑲玉帶一,儀仗一副,鞍馬二匹,黃金百兩,白銀五百兩,鈔四十萬貫,銅錢二千六百貫,錦綺紗羅三百匹,絹千匹,渾金文綺二,金織通袖膝襉二;又賜王妃冠服一副,白金二百兩,鈔五千貫,錦綺紗羅絹六十匹,金織文綺紗羅衣四襲;賜王子侄冠帶;其陪臣等各賜白金鈔錢、彩幣有差。
鄭和船隊每次出使西洋,人數多在二萬七八千人左右,歷時一年半以上,這麼一支龐大的隊伍,僅日常的生活消費就是一個巨大的數目字。有人計算過,以糧食為例,每人一天一升口糧,整個航行就需消費十五萬石以上的糧食,需要幾十艘大船運載。因此,亟須一個固定的物資轉運站。一方面存放不急需的物資,減少運輸船隻,另一方面可以為鄭和使團的主力船隊和分往各區的分支船隊不斷補充物資。同時,由於鄭和船隊出發和返航都是憑藉海洋季風,在下西洋的途中很需要一個候風停泊地,在那裏住上一段時間,等候季風,以便繼續前行或者啓程歸國。再加上鄭和使團出使的地區很多,除了主力船隊在主航線上到達一些主要地區外,沿途還要分派出一些分支船隊到達其他一些地區。為了回中原地區時間的統一,也需要建立一個返程集中地。由於以上諸種原因,在下西洋的中途建立一箇中轉站或者停靠站便成為鄭和的一項重要工作。
據跟隨鄭和下西洋的鞏珍在《西洋番國志·滿刺加國》中記載:
中國下西洋船以此為外府,立擺柵牆垣,設四門更鼓樓。內又立重城,蓋造庫藏完備。大寶船已往占城、爪哇等國,並先於暹羅等國回還船隻,俱於此國海濱駐泊,一應錢糧皆入庫內存貯。各舡並聚,又分次前後諸番買賣以後,忽魯謨斯等各國事畢回時,其小邦去而回者,先後遲早不過五七日俱各到齊。將各國諸色錢糧通行打點,裝封倉儲,停候五月中風信已順,結宗回還。
鄭和在這裏建立擺柵城垣,立四門更鼓樓,晚上巡邏警戒。城垣裏又設立重柵小城,建造倉庫。下西洋所需的錢糧貨物,都在這些倉庫裏存貯,以備隨時之用。鄭和去各地的船隻,回航時都在這裏聚齊,打整番貨,停泊候風,一旦南風正順,即刻起錨揚帆,開航回中原地區。
滿刺加中轉站的建立,既是鄭和下西洋的必要,也是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沒有中轉站,勢必要影響到鄭和下西洋的規模、次數和到達地區的數目,也會因此而縮小鄭和下西洋對海外的影響。鄭和下西洋,在滿刺加建立中轉站是明成祖朱棣發展大明海軍的決心和所採取的具體措施的重要體現。至今滿刺加國的故地馬六甲仍然留有三保山、三保城、三保井、三保廟等古蹟,體現了當地人和中國人對鄭和下西洋的懷念。 [1]  [2] 

官廠軼事

蘇門答剌,西洋要會也,其國俗頗淳,出言柔媚,惟王好殺。歲殺十餘人,取其血浴身,謂可除疾。貢物有寶石、瑪絜、水晶、石青、回回青、善馬、犀牛、龍涎香、沉香、速香、木香、丁香、降真香、刀、弓、錫、鎖服、胡椒、蘇木、硫黃之屬。貨舶至,貿易稱平。地本瘠,無麥有禾,禾一歲二稔。四方商賈輻輳。華人往者,以地遠價高,獲利倍他國。其氣候朝如夏,墓各秋,夏有瘴氣。婦人裸體,惟腰圍一布。其他風俗類滿剌加。
滿剌加,所貢物有瑪瑙、珍珠、玳瑁、珊瑚樹、鶴頂、金母鶴頂、瑣服、白苾布、西洋布、撒哈剌、犀角、象牙、黑熊、黑猿、白麂、火雞、鸚鵡、片腦、薔薇露、蘇合油、梔子花、烏爹泥、沉香、速香、金銀香、阿魏之屬。有山出泉流為溪,土人淘沙取錫煎成塊曰鬥錫。田瘠少收,民皆淘沙捕魚為業。氣候朝熱暮寒。男女椎髻,身體黝黑,間有白者,唐人種也。俗淳厚,市道頗平。自為佛郎機所破,其風頓殊。商舶稀至,多直詣蘇門答剌。然必取道其國,率被邀劫,海路幾斷。其自販於中國者,則直達廣東香山澳,接跡不絕雲。 [1] 
參考資料
  • 1.    《明史》
  • 2.    《西洋番國志 · 蘇門答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