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官巷口

鎖定
官巷口,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邊,即解放路與中山中路的交叉口一帶。
中文名
官巷口
所屬地區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
地理位置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邊
著名景點
奎元館

官巷口基本信息

不僅有元代回教鳳凰寺,元寶街南宋德壽宮遺址等古建築,也有奎元館、景陽觀等老字號和供銷大廈、新華書店等新興商店。在武林廣場商業圈形成之前,這裏曾是杭州的“老牌”市中心

官巷口歷史畫面

在古代時期,杭州南部濱海,潮水常常漲到羊壩頭、官澗口一帶,時間一長,因為口音等問題,“官澗口”漸漸被傳成了“官巷口”,這個名字就這麼保留了下來。
官巷口也曾被叫做壽安坊,舊時乾道志、淳祐志都有着這樣的記載:“壽安坊,官巷。”指的就是今日官巷口一帶。
方誌學家認為,“官巷”指的就是官巷口以南的中山路,南宋時,中央的文武百官按官銜高低由南到北居住在這條街上。上朝時,就沿着“御街”南行。宋代政府機構龐大,上朝也是盛況。“官巷口”就是這一盛況的啓始點。
南宋滅亡後,官巷口逐漸成為繁華的商業區。《西湖遊覽志》説:“二月十五日為花朝,花朝月夕,世俗恆言。官巷口有花市,賣花者以馬頭竹藍盛之,歌叫於市,買者糾然。”可見當時盛況。

官巷口歷史考證

歷史上,官巷口還是“鬧市刑場”,抗清英雄張蒼水便是在此地就義。清康熙三年(1664),張蒼水被俘解來杭州,農曆九月七日在杭州官巷口刑場就義,是年45歲。他被押赴刑場時,杭城百姓都自發地素衣素服來為他送行,可謂是“帶鐐長街行,告別眾鄉親”。行刑前,張蒼水口唸五絕“我年適五九,偏逢九月七,大廈已不支,成仁萬事畢”,慷慨就義。英雄的遺體被葬於西湖南屏山荔枝峯下,與岳飛、于謙並稱為“西湖三傑”。

官巷口天橋情節

上文説到,官巷口早先時期曾是杭州的黃金地段,車水馬龍,人流如潮。為了適應當時的社會發展需要,分流人車擁擠的矛盾,1991年,官巷口人行天橋計劃成型。1992年2月1日,天橋I字型鋼結構橫樑吊裝成功。這是一座鋼結構互通式人行天橋,長35米,寬4米。
説起這座橋,人們習慣性地稱呼它為“官巷口人行天橋”,但是很早以前,它是以一家工廠的名字來命名的,叫做“西湖味精天橋”。當時,官巷口天橋正在建造之中,它的取名權即被杭州西湖味精廠以15萬元巨資買下。杭州西湖味精廠花巨資買橋名的做法可謂一舉兩得。一方面支援了城市建設,為老百姓做了件好事,讓大家交口稱讚;另一方面,提高了本企業的知名度,增強了自己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這實際上比花錢在電視、廣播上做廣告要合算得多。因為聲音和圖像都是一閃即逝的東西,唯有橋可以保存長久。只要橋在,企業的知名度就在,這筆錢花得值得。於是,這座繁華路段的人行天橋,除了供行人安全過馬路外,又有了一層新的意義:為市改建設和企業經營之間搭了一座互為促進共同發展的友誼之橋。
隨着改革開放與經濟的發展,城市中心慢慢向北變遷,官巷口的人流少了很多,加上行人都不願意走天橋的習慣,這座天橋也日漸衰老、冷清。隨着中山中路的改造,這座天橋被裝上了自動扶梯,開始重現生機。
一位老杭州在他的博客上這樣寫道:“位於解放路中山中路口的官巷口天橋,給我留下的是濃郁的香氣——那是從百年老店裏飄出來的。曾經有一度時光,每週總是和家人去奎元館回味老底子的味道,回憶中那段時光是如此的悠閒,吃一碗香噴噴的爆鱔面,然後晃晃悠悠走上天橋,口留餘香,撫摸着飽飽的肚皮,心滿意足地往西湖方向眺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