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官倉社區

鎖定
官倉社區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樟木頭的東南部,地處莞惠公路和東深公路的交匯處,與金河、裕豐、石新、柏地社區連接,全區總面積為3.2平方公里,轄7個居民小組,常住人口1098人,外來人口3600人。現轄區內有飛達業區、龍騰工業區、銀嶺工業區等三個工業區,工廠連宿舍面積13.5萬平方米,廠房共35間;商鋪面積5500多平方米。
中文名
官倉社區
行政區類別
廣東省東莞市樟木頭的東南部
地理位置
莞惠公路和東深公路的交匯處
面    積
3.2 km²
官倉社區的客家歷史悠久,蔡氏客家先祖約400年前遷入官倉,蔡氏遵循祖德遺訓,睦族安邦,艱苦創業,人口逐年蕃衍。社區將客家文化與風貌帶建設有機結合,完善了居住區的配套設施,推進了社區環境升級,盤活土地建設了六家公園、錦鯉池、繽紛百花園、綠色健身步道等。蔡氏宗祠和“三家巷”客家建築羣是官倉社區風貌帶上的節點。 [2] 
官倉社區擁有一片佔地1.4萬平方米的客家古建築羣,其為“三家巷”,是最典型的客家民宅建築。建築羣內三家人(宗親關係)同居一巷,每家住三間,九間屋組成一條巷,俗稱“三家巷”。“三家巷”建築羣是清朝莞邑第一富豪蔡殷寶於乾隆二十年~三十年間(1755~1765年)修建的,至今已有近三百年曆史。明朝崇禎五年(1632年),樟木頭蔡氏先祖由閩入粵居於揭陽,再由揭陽遷居東莞樟木頭官倉立村。後子孫繁衍,後裔散遷石馬、柏地、豐門、古坑等地,俗稱“蔡屋洞”。清乾隆年始,經蔡氏宗親後裔不斷擴建“三家巷”,形成了官倉客家建築羣,建有蔡氏宗祠、斐然蔡公祠兩座祠堂,一座“正南門”門樓及12條縱橫貫穿的麻石巷。
“三家巷”住屋均按照客家風俗規式,一色的都是水磨青磚、重重疊瓦、屋脊雲鰲、牆頭塑龍、曲徑迴廊的清代建築,採用三間一座或五間一座,二進或三進,中間開天井。大門縮蟹口,棟飛用線塑,瓦檐作班魚條,牆角及門窗框用花崗石。其巷道迂迴,寬約2米,均取用0.8米-1.2米的長條麻石鋪砌,石面光潔、乾爽通風,巷道雖窄,但陰涼避曬。巷與巷不直通,巷頭設門樓裝防盜弄柱,巷尾牆體閉塞,巷道全鋪花崗條石。牆體下半部砌石,上部砌磨面青磚。室內後進設屏棚,棟算下第三條人桁下設子孫桁,刻有百子千孫字樣。依託“三家巷”古村兩側青雲巷,官倉社區先後創立了麒麟教習館、客家娘酒坊、客家印象館等場館,推廣客家美食文化、刺繡文化、服飾文化、建築風格文化、紅色文化、民族風情等系列旅遊產品,實現鄉村文化振興。 [5] 
2022年,官倉社區入選廣東省兩中心融合試點,被評為東莞市美麗圩鎮示範社區、東莞市優美社區、樟木頭鎮“無詐社區”,獲得人居環境整治“流動紅旗”。2023年,官倉社區將以“宜居強區”、“文化立區”為目標,推進“官倉社區鄉村振興旅遊帶”建設,創建“客家民宿區”和“朱闌坊”客家文化體驗區,全面創建“省兩融中心”,結合官倉社區歷史文化資源特點,將綜合文化服務和旅遊服務融合發展。 [4] 
官倉社區在市、鎮兩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帶領全社區黨員、幹部、羣眾,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開拓創新,迎難而上,努力建設一個宜商宜居、和諧有序的文明社區。自2007年以來,官倉社區獲得“東莞市文明社區達標單位”、“東莞市平安社區”、“廣東省‘六好’平安和諧社區”、“東莞市文化建設達標村”、“廣東省衞生村”、“東莞市市容環境優美社區”、“東莞市舊村整治達標村”等省市榮譽。 [1] 
2021年,官倉社區成功創建了“廣東省鄉村治理示範村、東莞市特色精品示範村、東莞市城市精細化管理示範村、東莞市綠色社區”等。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