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宗預

(三國時期蜀漢官員)

鎖定
宗預(?-264年),字德豔,南陽安眾(今河南鎮平縣東南)人。 [20]  三國時期蜀漢大臣, [21]  將領。 [22] 
宗預初隨張飛入蜀,任主簿,遷參軍右中郎將。受命出使吳國,深得孫權愛待,對蜀吳聯盟的鞏固和發展做出貢獻。還蜀後遷後將軍,督永安,就拜徵西大將軍,賜爵關內侯。 [20] 
景耀元年(258年),以疾徵還成都。後為鎮軍大將軍,領兗州刺史。 [20]  時都護諸葛瞻初統朝事,廖化欲與宗預共詣瞻許。宗預以“吾等年逾七十,所竊已過,但少一死耳,何求於年少輩而屑屑造門邪?”遂不往。鹹熙元年春(264年),宗預內徙洛陽,道病卒。 [22] 
德豔
所處時代
三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南陽安眾(今河南省南陽市)
逝世日期
264年
主要成就
出使孫吳,駐督永安
本    名
宗預
官    職
鎮軍大將軍、兗州刺史
爵    位
關內侯

宗預人物生平

宗預巧辯孫權

建安十九年(214年),諸葛亮張飛趙雲率軍從荊州入川支援劉備奪取益州,宗預隨同張飛平定蜀中諸郡縣。
建興二年(224年),宗預因賢德被丞相諸葛亮闢用為丞相府主簿。後逐漸升任參軍右中郎將 [1-3] 
建興十二年(234年)八月,諸葛亮病逝。孫吳考慮曹魏可能會趁着蜀漢一時實力減弱而趁機進攻蜀漢,向巴丘的戍衞部隊增加了一萬兵力,一來欲作為蜀漢的救援,二來根據形勢對蜀漢進行瓜分。蜀漢見勢,亦增加了白帝城的防禦力量,以防範突然之變故。 [4] 
建興十三年(235年),蜀漢派遣時任右中郎將的宗預出使孫吳。拜見孫權時,孫權質問宗預:“吳、漢兩國就好比是一家,但我卻聽聞你們增加了白帝城的守衞,這是為什麼呢?”宗預應答道:“我認為吳國加強巴丘之守衞,漢國增強對白帝城的防禦,都是為了適應形勢的恰當做法,不值得互相追問。”孫權聽聞後大笑,讚賞了宗預的坦率耿直,待其十分友好。宗預受到的敬重程度僅次於曾出使孫吳的鄧芝費禕。宗預也因功升任侍中,後又轉任尚書 [5-6] 

宗預老而氣傲

延熙十年(247年),宗預受拜屯騎校尉,此時宗預年已六十有多。當時駐屯江州車騎將軍鄧芝回到成都,對宗預説道:“按照禮法,六十歲就不應該再參與戎事了,而你卻才剛接受軍隊,這是何解?”宗預毫不示弱,回擊道:“你已經七十歲了還緊握大軍,我才六十為何不能統領軍隊?”鄧芝為人驕傲,當時自大將軍費禕以下的人都避讓三分,唯有宗預不肯屈從。 [7] 
宗預 宗預
同年,宗預受命再次出使孫吳。臨別時,孫權抓住宗預的手,哭泣道別説:“你經常奉命來結交兩國,現在你年紀已大,而我也日漸衰老,恐怕再也不能相見了!”贈送宗預一斛大珍珠以為禮物 [19]  ,宗預也拜別回朝,因功遷任後將軍,並出督永安,鎮守蜀漢東部邊境。孫權對宗預甚為重視,後蜀漢校尉董厥出使東吳,時已患病的孫權不能親自回見董厥,但仍熱心於詢問董厥和宗預的比較。延熙末,宗預繼張翼後成為徵西大將軍,並受封關內侯 [8-10] 
景耀元年(258年),宗預因病被召回成都。同年,鎮軍將軍陳祗病逝,宗預升任鎮軍大將軍,受領兗州刺史。
景耀四年(261年),都護諸葛瞻開始統領朝政,右車騎將軍廖化路過宗預府,想同宗預一同到諸葛瞻住所拜訪。宗預説:“我們年過七十,所得到的已過多,只缺少一死罷了,為何要相求晚輩而登門拜訪呢?”於是沒有前往。 [11-13] 

宗預國亡身逝

景耀六年(263年)八月,司馬昭興兵進攻蜀漢。十一月,後主劉禪投降,蜀漢滅亡。 [14-15] 
景元五年(264年)春,宗預等隨劉禪一起遷往洛陽,在中途病逝。 [16] 

宗預人物評價

陳壽:鄧芝堅貞簡亮,臨官忘家,張翼亢姜維之鋭,宗預御孫權之嚴,鹹有可稱。 [17] 

宗預文學形象

宗預在小説《三國演義》中出場於第105回,形象與歷史上大致相同,為蜀漢官員。諸葛亮逝世後,東吳令全琮引兵數萬屯於巴丘界口,後主接報後大驚。蔣琬建議引兵屯於永安以防不測,並使一人去東吳報喪以探動靜,宗預自告奮勇出使東吳,並且不辱使命成功獲知孫權用意,得到後主重賞。 [18]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卷四十五·蜀書十五·鄧張宗楊傳第十五》:宗預字德豔,南陽安眾人也。建安中,隨張飛入蜀。建興初,丞相亮以為主簿,遷參軍、右中郎將。
  • 2.    《華陽國志·卷五·公孫述劉二牧志》:十九年,關羽統荊州事,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溯江降下巴東,入巴郡。
  • 3.    《華陽國志·卷七·劉後主志》:二年,丞相亮開府,領益州牧,事無鉅細,鹹決於亮。闢尚書郎蔣琬及廣漢李邵、巴西馬勳為掾,南陽宗預為主簿,皆德舉也;秦宓為別駕,犍為五梁為功曹,梓潼杜微為主簿,皆州俊彥也;而江夏費禕、南郡董允、郭攸之始為侍郎,讚揚日月。
  • 4.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五·諸葛亮傳第五》: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
  • 5.    《華陽國志·卷七·劉後主志》:十三年,拜尚書令蔣琬為大將軍,領益州刺史;以費禕為尚書令。吳以亮之卒也,增巴丘守萬人,蜀亦益白帝軍。右中郎宗預使吳。
  • 6.    《三國志·卷四十五·蜀書十五·鄧張宗楊傳第十五》:及亮卒,吳慮魏或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萬人,一欲以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也。蜀聞之,亦益永安之守,以防非常。預將命使吳,孫權問預曰:“東之與西,譬猶一家,而聞西更增白帝之守,何也?”預對曰:“臣以為東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勢宜然,俱不足以相問也。”權大笑,嘉其抗直,甚愛待之,見敬亞於鄧芝、費禕。遷為侍中,徙尚書。
  • 7.    《三國志·卷四十五·蜀書十五·鄧張宗楊傳第十五》:延熙十年,為屯騎校尉。時車騎將軍鄧芝自江州還,來朝,謂預曰:“禮,六十不服戎,而卿甫受兵,何也?”預答曰:“卿七十不還兵,我六十何為不受邪?”芝性驕傲,自大將軍費禕等皆避下之,而預獨不為屈。
  • 8.    《三國志·卷四十五·蜀書十五·鄧張宗楊傳第十五》:預復東聘吳,孫權捉預手,涕泣而別曰:“君每銜命結二國之好。今君年長,孤亦衰老,恐不復相見!”遺預大珠一斛,乃還。遷後將軍,督永安,就拜徵西大將軍,賜爵關內侯。
  • 9.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五·諸葛亮傳第五》:延熙二十四年,以校尉使吳,值孫權病篤,不自見建。權問諸葛恪曰:“樊建何如宗預也?”恪對曰:“才識不及預,而雅性過之。”後為侍中,守尚書令。
  • 10.    《三國志·卷四十五·蜀書十五·鄧張宗楊傳第十五》:延熙元年,入為尚書,稍遷督建威,假節,進封都亭侯,徵西大將軍。
  • 11.    《三國志·卷四十五·蜀書十五·鄧張宗楊傳第十五》:景耀元年,以疾徵還成都。後為鎮軍大將軍,領兗州刺史。時都護諸葛瞻初統朝事,廖化過預,欲與預共詣瞻許。預曰:“吾等年逾七十,所竊已過,但少一死耳,何求於年少輩而屑屑造門邪?”遂不往。
  • 12.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五·諸葛亮傳第五》:景耀四年,為行都護衞將軍,與輔國大將軍南鄉侯董厥並平尚書事。
  • 13.    《華陽國志·卷七·劉後主志》:景耀元年,維以誕破,退還成都,復拜大將軍。徵北大將軍宗預自永安徵拜鎮軍將軍,領兗州刺史;以襄陽羅憲為領軍,督永安事。
  • 14.    《晉書·卷二·帝紀二》:於是徵四方之兵十八萬,使鄧艾自狄道攻姜維於沓中,雍州刺史諸葛緒自祁山軍於武街,絕維歸路,鎮西將軍鍾會帥前將軍李輔、徵蜀護軍胡烈等自駱谷襲漢中。秋八月,軍發洛陽,大賚將士,陳師誓眾。
  • 15.    《晉書·卷二·帝紀二》:十一月,鄧艾帥萬餘人自陰平逾絕險至江由,破蜀將諸葛瞻於綿竹,斬瞻,傳首。進軍雒縣,劉禪降。
  • 16.    《三國志·卷四十五·蜀書十五·鄧張宗楊傳第十五》:鹹熙元年春,化、預俱內徙洛陽,道病卒。
  • 17.    《三國志·卷四十五·蜀書十五·鄧張宗楊傳第十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5-18]
  • 18.    《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五回:武侯預伏錦囊計 魏主拆取承露盤》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5-18]
  • 19.    許嘉璐主編;許嘉璐分冊主編;(晉)陳壽撰寫.《三國志》:中華書局,2006年:第:702頁
  • 20.    門巋主編. 二十六史精要辭典 上[M]. 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1993.05.第812頁
  • 21.    (唐)趙蕤著;李孝國等譯;董立平等審校. 長短經 全注全譯本 中[M]. 中國書店出版科, 2013.01.第486頁
  • 22.    (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 三國志:圖文珍藏本 下[M]. 長沙:嶽麓書社, 2005.12.第722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