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宗氣

鎖定
中醫基礎理論名詞。亦稱胸氣、大氣、胸中大氣。宗氣積於胸中,是以肺從自然界吸入的清氣和脾胃從飲食物中運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氣為其主要組成部分,相互結合而成。宗氣的生成直接關係到一身之氣的盛衰。宗氣在胸中積聚之處,《靈樞·五味》稱為“氣海”,又名為膻中
中文名
宗氣
定    義
由谷氣與自然界清氣相結合而積聚於胸中的氣
類    別
中醫藥術語
別    稱
胸氣、大氣、胸中大氣

目錄

宗氣概念

由谷氣與自然界清氣相結合而積聚於胸中的氣。

宗氣解讀

宗氣的生成有兩個來源,一是脾胃運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氣,一是肺從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氣,二者相結合生成宗氣。因此,脾的運化轉輸功能和肺主氣、司呼吸的功能是否正常,對宗氣的生成和盛衰有着直接的關係。
宗氣聚於胸中,通過上出息道呼吸道),貫注心脈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佈散全身。《靈樞·邪客》説:“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宗氣一方面上出於肺,循喉嚨而走息道,推動呼吸;一方面貫注心脈,推動血行。三焦為諸氣運行的通道,宗氣還可沿三焦向下運行於臍下丹田,以資先天元氣。此外,《靈樞·刺節真邪》中還指出宗氣可由氣海向下注入氣街(足陽明經脈的腹股溝部位),再下行於足。

宗氣中醫應用

宗氣的生理功能主要有行呼吸、行血氣和資先天三個方面。
宗氣上走息道,推動肺的呼吸。因此,凡是呼吸、語言、發聲皆與宗氣有關。宗氣充盛則呼吸徐緩而均勻,語言清晰,聲音洪亮。反之,則呼吸短促微弱,語言不清,發聲低微。
宗氣貫注於心脈之中,促進心臟推動血液運行。因此,凡氣血的運行,心搏的力量及節律等皆與宗氣有關。宗氣充盛則脈搏徐緩,節律一致而有力。反之,則脈來躁急,節律不規則,或微弱無力。虛裏之脈可候宗氣的盛衰。《素問·平人氣象論》説:“胃之大絡,名曰虛裏,貫膈絡肺,出於左乳下,其動應衣(手),脈宗氣也。”虛裏穴發於左乳下,相當於心尖搏動的部位,可以依據此處的搏動來測知宗氣的盛衰:若其搏動正常,是宗氣充盛之象;若其搏動躁急,引衣而動,是宗氣大虛;若其搏動消失,是宗氣亡絕。目前在臨牀上更多的是從脈象來測知宗氣的旺盛和衰少。由於宗氣助心脈之血氣的運行,所以宗氣不足則往往導致血行瘀滯,凝而留止的病理變化
由於宗氣對呼吸運動及血液循行都有推動作用,因而可以影響到人體的多種生理活動,凡氣血運行、肢體寒温和活動、視聽等感覺、言語聲音及脈搏強弱節律等,都與宗氣盛衰有關。《讀醫隨筆·氣血精神論》説:“宗氣者,動氣也。凡呼吸、語言、聲音,以及肢體運動,筋力強弱者,宗氣之功用也。”
另外,宗氣作為後天生成之氣,對先天元氣有重要的資助作用。借三焦為通道,元氣自下而上運行,散佈於胸中,以助後天之宗氣;宗氣自上而下分佈,蓄積於臍下丹田,以資先天元氣。先天與後天之氣相合,則成一身之氣。由於稟受於父母的先天之精的量是有限的,其化生的元氣也是一定的,因而一身之氣的盛衰,主要取決於宗氣的生成,而宗氣的生成,又取決於脾、肺兩髒的功能是否正常及飲食營養是否充足。因此,一身之氣的不足,即所謂氣虛,在先天主要責之腎,在後天主要責之脾肺。
[1-2] 
參考資料
  • 1.    孫廣仁主編.《中醫基礎理論》: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年
  • 2.    袁鍾、圖婭等主編.《中醫辭海》: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