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宗張村

鎖定
宗張村位於鎮江市東郊大路鎮圌山之南,以宗、張兩個自然村定名,村莊以張姓和宗姓兩個村落為主體。
宗張村的宗姓是兩宋時期名將宗澤後人,而宗張巷的張姓則是南宋時期宰相張浚後人,此二人都當過岳飛的領導。
中文名
宗張村
所屬地區
鎮江新區大路鎮
下轄地區
12個自然村,25個村民小組
面    積
3.93 km²

宗張村鄉村概述

宗張村位於鎮江市東郊大路鎮圌山之南,以宗、張兩個自然村定名,村莊以張姓和宗姓兩個村落為主體,宗家村的宗姓是兩宋時期宗澤後人中的一支,而宗張巷的張姓則是南宋時期張浚後人中的一支。宗和張是村裏兩大姓,原先宗家的全姓宗、巷上的全姓張。兩村一河之隔,歷史上是兩大家族,據説是表親關係,互有往來。後來兩支家族繁衍興盛,形成了現在的大村落。直至現在,“宗姓”和“張姓”仍然劃分得十分清晰。
宗澤(1060~1128)宋抗金名臣。浙江義烏人,剛直豪爽,沉毅知兵。宗澤在任東京留守期間,曾20多次上書高宗趙構,力主還都東京,並制定了收復中原的方略,均未被採納。他因壯志難酬,憂憤成疾,七月,臨終三呼“過河”而卒。葬在鎮江京硯山,著有《宗忠簡公集》傳世,東京保衞戰是兩宋之際以宗澤等抗戰派將領為首的大宋軍民抗擊金軍侵略、保衞首都開封的重要戰爭。
張浚(1097—1164)字德遠,漢州綿竹人,南宋宰相。西漢留侯張良、西晉壯武郡公張華,唐朝名相張九齡之弟張九皋之後。代表作品:《朝陽巖》《登道觀》。徽宗政和八年進士,高宗時,歷川陝宣撫處置使、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都督諸路軍馬,為抗金派領袖(非唐末宰相張浚,南宋中興名將張俊)。
宗張村 宗張村
根據記載,丹徒縣部分的張姓源流記述如下:祖籍四川綿竹。宋張浚之孫張義隨叔父出知建康,因金人北據,難歸綿竹而定居京口西門。義之孫張椿遷至潤東張巷,其後有分遷至鄧家缺、唐巷的培山、上隍、爛泥泓、朱家岸(宗張巷)、大港、東石潭、姚衡。現存家譜有諫壁《潤東張巷張氏家乘》民國十八年纂修人張敦五木刻5卷。
宗張村是宗張村民委員會原駐地宗家村(宗張8組),2004年遷往原宗張小學(宗張9組),2008年遷往原宗張中學(宗張13組),2012年8月遷往王氏祠堂(王巷裏)。宗張村是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生產為輔的村莊,原轄16個生產隊,有國營醬醋廠、國營五金廠、造紙廠、銅棒廠等多家國私企業單位,其中國營醬醋廠是恆順醬醋廠的供貨合作單位。
宗張村在1998年時,轄9個自然村,16個村民小組,總面積2.78平方公里,總户數637户,總人口1959人,其中男933人、女1036人,耕地總面積2359畝,其中水田1409畝,旱地950畝。王巷裏村在1998年時,轄3個自然村(王巷裏,前杜巷,後杜巷),9個村民小組,總面積1.15平方公里,總户數331户,總人口792人,其中男394人、女398人,耕地總面積1002畝,其中水田754畝,旱地248畝,後併入宗張村。現如今宗張村轄12個自然村,25個村民小組,總面積3.93平方公里。

宗張村自然村介紹

王家跳:據説有王姓曾在村邊河上架設木跳通行故名,位於沙腰河以西,在宗張村的東北角。
橋頭村:以地理位置得名,沙腰河畔,位於王家跳以南,在宗張村的東部。
草堡村:相傳從前這裏是蘆葦草灘,村民均以編制草製品營生,位於宗張村的南端。
和十村:相傳從前有商人推着貨物來到此地落户,故稱“貨色村”,後人便寫成“和十村”,位於草堡村以北。
宗家村:該村村民為宋代宗澤後裔,位於和十村以北。
宗張巷:村民以張姓為主,村落規模較大,形成街巷故名,巷上位於宗家的西北方。
西分裏:從前該村張姓族譜中按族人居住位置,將邊村落稱之“西分裏”,位於宗張巷西側。
葛家村:村民姓葛,故名。因地勢低窪,又稱“低田葛家”,位於西分裏西邊。
溝北里:村落與杜巷以河溝為界,該村位於溝之北故名,位於西分裏的西北方。
王巷裏:以姓氏得名,村落規模較大,形成街巷故名。
前杜巷:位於王巷裏北方,後杜巷之南。
後杜巷:位於王巷裏北方,溝北里之南。

宗張村宗張古蹟

宗張村 宗張村
張豹文宅二道門外側為寬2.5米、高5米雕花門樓,門樓雕刻了三個層次:上層磨磚深雕,中央為“天官賜福”,兩邊為梅花喜鵲、鴛鴦戲水、鳳凰孔雀等吉祥鳥類;中層為大理石陰刻楷書“瑞靄盈門”4個大字,四周飾以圖案;下層淺雕“福祿壽”三星和蝙蝠等。大門兩邊和門楣均用白色大理石,底座雕刻圖案。前後天井中央石板分別雕刻蝙蝠圍繞壽字(寓福壽雙全)和鯉魚跳龍門。內部雕樑畫棟,第2進大廳木枋雕刻武打場面,第3進樓房三間兩廂樓沿木雕繁縟,內容為戲文故事、飛禽走獸、及吉祥圖形,下飾木雕流蘇。原漆成紅色,顯得富麗堂皇。
張氏祠堂在上世紀80年代拆毀,張氏祠堂的富麗堂皇及規模遠非張豹文宅與王氏祠堂可比。祠堂具體位置在宗張巷中部,位於宗張九組境內西北角,張豹文宅東南方向。原宗張小學校址就在張氏祠堂,學校歷史悠久,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私塾歷史可能數百年,具體年份已無人知道。
宗張村 宗張村
王氏宗祠門朝東,前、中、後三進,每進五開間,前進左邊又接有三間,右邊接二間,後進右邊接有偏房,共有二十餘間,外觀上渾然一體。昔日大門前分放有石鼓一對,“王巷宗祠”四字赫然醒目。重門牌樓系石刻雕飾,刻工精細,開闊的天井青石鋪地,地勢略高於前進,中進三開間敞廳,氣勢高大,雕樑畫棟,檐前花窗隔簾,前後三進檐前全繫條石鋪設走廊,中廳屋頂正中懸掛“嚴禮堂”牌匾,前後左右分別懸掛王氏族人光宗耀祖等賀詞牌匾。其中與“嚴禮堂”對面懸掛一塊牌匾“代天覺世”四字,為王氏族人延請治學有方的塾師先生(侯姓)所書,時間當為清代末年。隨着地勢穿過小天井即到後進,前檐有迴廊環繞,後進為王氏祖先神龕,供奉祖宗牌位。神龕前有擺放供品香祀,迎面刻有“二十四孝”圖。小天井內砌有兩座花壇,右邊為一株桂花,軀幹高大已有數百年曆史,現長得枝繁葉茂,每到八月中秋,金風送爽,丹桂盛開,香飄數里之外;左邊花壇是一株紫玉蘭,每年早春繁花滿樹,其色濃淡有致,豔麗動人,是庭院中名貴觀賞花木。宗祠南山牆外是石榴園,每年初春時節新葉紅色,夏季“五月石榴紅似火”繁花似錦,入秋碩果高掛,花果喻為繁榮昌盛、吉祥的象徵。
宗張村 宗張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