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烏目山僧

鎖定
宗仰(1865—1921)近代僧人。俗姓黃,字中央,法名印楞,別號烏目山僧、楞伽小隱。江蘇常熟人。曾任金山江天寺監院。 [1] 
中文名
烏目山僧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江蘇常熟
出生日期
1865年
逝世日期
1921年

目錄

烏目山僧人物生平

宗仰幼年就讀於翁同龢,習儒家經典。二十歲在虞山三峯寺依藥龕和尚剃度。二十一歲於鎮江金山寺受戒。精研三藏,兼通英、日文,善書畫詩詞。後在金山江天寺任監院。清光緒十八年(1892),英籍富商哈同及妻羅迦陵遊金山,羅迦陵拜其為師,並邀赴上海主講佛經。
光緒二十七年(1901),宗仰與吳敬恆、章太炎、蔡元培、蔣智田、鄒容等在上海創設愛國女學,不久又參與創設中華教育會,繼蔡元培為第二任會長,改名黃中央。同時成立愛國學社,收容南洋公學等因反對學校當局壓制而退學的學生;並主編《蘇報》,倡導革命。梁啓超稱其為“中國佛教界中第一流人物“。光緒二十九年(1903),清廷查封《蘇報》,章太炎、鄒容被捕下獄。宗仰法師名列通緝令內。宗仰得羅迦陵資助逃亡日本。時孫中山旅居橫濱,特闢樓下一室以延居之。翌年歸國,又參加同盟會、南社。曾幫助哈同設計建造花園,命名“愛儷園“。宗仰應請住持園中特闢之“頻伽精舍“。光緒三十四年(1908)夏,宗仰依日本《弘教書院大藏經》為底本,校刊、編印《頻伽精舍大藏經》,歷時五年,得8416卷。宜統元年(1909)主編《商務日報》。民國成立後,參加剛成立的中華佛教總會的工作。稍後又協助月霞在愛麗園創建華嚴大學,並主持該校工作。上海光復後,孫中山經歐洲回國,他迎至愛儷園。1913年3月宋教仁在滬被刺身亡,他作《宋殺憤言》和《討袁篇》,堅決主張討袁。造“二次革命“失敗,辭愛儷園,廓然歸金山江天寺。
1919年宗仰應請為棲霞寺住持,時棲霞寺已頹敗不堪,遂率眾僧大興土木,建殿塑像,不辭勞苦。時孫中山首捐銀幣萬元,以酬其當年義助革命之款。棲霞寺尊為中興祖師。又為南京支那內學院代募經費蘭千金,歐陽竟無院長稱讚“中國僧人中,有學有力者,宗仰法師第一也!“1921年圓寂後,其弟子在棲霞寺後建塔紀念,章太炎為撰《印楞禪師塔銘》。著述大多散佚,僅《上國父孫中山先生書》及部分詩稿流傳於世。 [1] 
參考資料
  • 1.    周加才等,江蘇省民族宗教研究會;江蘇歷代名人錄(宗教卷)/第一篇佛教;江蘇人民出版社;2013年01月;第20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