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完顏襄

(金朝名將)

鎖定
完顏襄(1140年-1202年),女真名唵,女真族, [1]  金昭祖完顏石魯五世孫,東京留守完顏什古乃之孫,參知政事完顏阿魯帶之子。中國金朝將領、丞相。 [2] 
完顏襄自幼有志,善騎射,多勇略,才武過人。18歲襲猛安爵。大定元年(1161),從右副元帥完顏謀衍軍鎮壓西北路契丹起義。大定二年(1162年),從僕散忠義追擊契丹叛軍,至嫋嶺西之陷泉(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境),完顏襄論功為第一,特授亳州防禦使。大定三年(1163年),任潁州、壽州都統,復潁州,擒宋帥楊思,攻濠州(今安徽鳳陽),擒獲宋將郭太尉。大定五年(1165年)正月,宋金議和,還朝後任拱衞直都指揮使、殿前左衞將軍,出為東北路招討都監、速頻路節度使、曷懶路兵馬都總管。 [2] 
大定十二年(1172年),召為殿前左副都點檢。之後任陝西路統軍使、河南統軍使,入為吏部尚書,轉殿前都點檢。歷官至封蕭國公、尚書右丞相。金章宗即位後,完顏襄仍為右丞相,建策放免寺院二税户為平民。明昌元年(1190年),出知平陽府事,歷西京留守,召授同判大睦親府事,進樞密使,復拜右丞相。承安元年(1196年),率軍於龍駒河大破北阻䪁兵,勒勳九峯石壁。明昌三年(1198年)十一月,得勝還朝,並獻邊機十事,復拜左丞相、監修國史。次年正月,拜司空,職如故。泰和元年(1201年)八月,特改授河間府路算注海世襲猛安,十二月,完顏襄等進《新定律令敕條格式》52卷,詔頒行之。泰和二年(1202年),病故。 [2] 
所處時代
金朝
民族族羣
女真
出生地
黑龍江阿城白城子
出生日期
1140年
逝世日期
1202年
主要成就
鎮壓移剌窩斡起義
本    名
完顏襄

完顏襄人物生平

完顏襄平定契丹

本名唵,金昭祖石魯的五世孫,祖父石古乃跟隨太祖阿骨打平滅遼朝,憑藉功勞授為上京世襲猛安,擔任東京留守。父親阿魯帶在皇統初的北伐中立功,拜為參知政事。完顏襄少年即有志向節操,善騎射,多有勇氣謀略,十八歲襲父爵。 [3]  大定元年(1161)﹐由於契丹叛亂,率部從左副元帥完顏謀衍鎮壓西北路契丹人移剌窩斡起義﹐早肇州的長濼戰鬥,完顏襄先登鏖戰,足中流矢仍裹創力戰,鬥志更加振奮,七戰皆勝。謀衍握着他的手説:“今天的勝利,都是你的功勞啊!”契丹人渡過霿松河,完顏襄隨軍追擊,所經過的地方多是草地,契丹人於是乘風放火,完顏襄也對着縱火,立在空地等待時機。雙方激戰十餘合,契丹人越來越困窘。完顏襄對謀衍説:“今天不乘機平滅賊寇,以後將要後悔的”謀衍同意了。完顏襄率眾搏戰,大敗契丹,俘獲萬計。正在這時朝廷派遣平章政事僕散忠義代替謀衍為將,完顏襄又隨忠義追擊契丹叛軍到嫋嶺西之陷泉,追到之後,率領右翼身先士卒奮勇出擊,契丹叛軍大潰,人馬蹂踐而死,陷泉之戰遂勝。契丹叛軍首領窩斡僅與數十騎遁去,並最終就擒,完顏襄論功第一﹐有司擬為淄州刺史,朝廷下詔特授亳州防禦使,時年二十三歲。 [4] 

完顏襄征戰淮南

宋金交戰﹐為潁州(今安徽阜陽)﹑壽州(今安徽鳳台)都統。大定三年﹐率甲士二千渡潁水﹐擊敗宋軍五千﹐收復潁州,生擒宋將楊思。金軍到了濠州(今安徽鳳陽),宋將郭太尉退保清澗山,完顏襄率軍進攻,被伏弩射中膝蓋,但他帶傷督戰卻更加急迫,最終奪下清澗山俘虜郭太尉。接着金軍攻向滁州,完顏襄為先鋒,將要到清流關(今安徽滁州西),抓到了宋軍的偵察兵,知道宋軍準備趁夜間三路出擊,襲金軍之不備。左副元帥紇石烈志寧向完顏襄問計,完顏襄説:“如今兵少地險,如果不能奪下關口,敵軍一到,我們就進無所據,一定要先奪下關口。”志寧説:“我和你誰去?”完顏襄回答説:“元帥是國家大臣,怎麼能輕易出動,讓我來為您前去奪取清流關吧”志寧很是讚賞他。襄率騎二千,分為二道,一部由衝要道路路,自己則以千兵間道潛登關口,已經接近時宋軍才發覺。完顏襄攻克佔據了關口,志寧走到戰場看着他説:“克敵於不可勝之地,真是天下英傑啊!”等到宋金議和後﹐班師還朝﹐任拱衞直都指揮使﹑殿前右衞將軍﹑左衞將軍等職。後出任東北路招討都監﹑速頻路節度使﹑曷懶路兵馬都總管。 [5] 

完顏襄拜相輔政

尚書左丞相紇石烈志寧病重,世宗親臨問疾,志寧舉薦完顏襄“智勇兼備,有濟世之才,其他人比不上,他日任用將會勝過自己”。於是完顏襄立即被召授殿前左副都點檢,又為賀宋生日使,宋方祈求免去親接國書之禮,完顏襄到了,宋人屢來商議,皆拒絕了,直到成禮才回來。不久﹐調任陝西路統軍使,受賜尚服、廄馬、鞍勒、佩刀,改河南統軍使﹐尋入朝為吏部尚書,轉都點檢,賜錢千萬。又擢為御史大夫,逾月,拜尚書右丞。世宗對他説:“你在河南經略邊境,很有條理,及在吏部、都點檢任上,尤為奉公守法,我很讚賞你。最近執掌憲台,也以剛直上聞,因此將樞機政務交給你,你要更加努力!”未幾,進拜左丞。襄在外任,治有異效,到這時朝廷以褒賞廉吏頒詔天下,列其名以示獎勵。二十三年﹐進拜平章政事﹐封蕭國公。
世宗以金源郡王世嫡皇孫,將加賜王爵,下詔選擇國號。襄説:“為天下大計,必先正其本,原就是本的意思,請封為原王。”世宗聽從了。按舊例,諸部族節度使及其僚屬多用颭人,而多有私縱不法者,商議改用諸色人。襄曰:“北邊雖然暫時無事,仍須長久經略,若關上這扇進身之門,以後颭人有了勞績,用什麼對待他們呢?請仍遵舊例。”他日,談及古有監軍之事。襄説:“漢、唐初無監軍,將得以專任,故戰必勝,攻必克。等到末世始以內臣監軍,將領舉動皆為所制,故多敗而少功。若將得其人,監軍誠不必置。”世宗一併讚賞採納了。詔受北部進貢。出使回來,世宗問邊事,畫圖以進呈,於是獻上羈縻屬部、鎮服大石之策,下詔悉行之。二十八年﹐進拜為尚書右丞相,徙封戴國公。 [6-7] 
世宗不豫,與太尉徒單克寧、平章政事張汝霖宿於內殿,同受顧命。章宗剛剛即位理政,商議罷僧道奴婢。太尉克寧上奏説:“這大概成為習俗很久了,若很快更改,於人情不安。陛下如厭惡其數量太多,應該嚴立格法,以防濫度,就自然會少了。”襄曰:“出家之人安用僕隸?我請求不必查問當初如何所得,悉放為良。若寺觀物力元系奴婢之數推定者,一併除免。”下詔聽從襄的建言。由是二税户多為良民者。
明昌元年,同知棣州防禦使膏上封事,盡數毀謗宰執。太傅克寧上奏,膏所言完顏襄預先知道了。於是下詔讓膏回本猛安,而完顏襄出為知平陽府事。移知鳳翔府事,歷西京留守,召授同判大睦親府事,進樞密使,復拜右丞相,改封任。 [8] 

完顏襄北伐阻珝

當時左丞相夾谷清臣北上御邊,安排失措,邊事緊急,章宗命襄代將其眾,佩金牌,便宜從事。親臨賜宴安慰派遣他出徵,賜以貂裘、鞍山、細鎧及戰馬二。時胡裏颭亦叛,嘯聚於北京、臨潢之間。襄至,遣人招撫之,立即投降,於是屯兵臨潢,代夾谷清臣領行省事。 [9]  不久,出師大鹽濼,又遣右衞將軍完顏充進軍斡魯速城,欲屯兵駐守,等待時機進兵。繪畫戰圖以上聞,議者各有異議,於即召回當面討論,厚賜後遣還臨潢。不久,遣西北路招討使完顏安國等趨多泉子。承安元年(1196)密詔進討,分兵為東西兩路進攻,支軍出東道,襄由西道。東路軍被阻珝包圍於龍駒河(今克魯倫河)。三日不得突圍,求援甚急,有人請求等諸軍結集再出發。襄説:“我軍被圍數日,疾馳去救猶恐不及,豈可拖延時間?”即鳴鼓夜間出發,率西路軍救援﹐有人請先遣人報信給圍中之軍,讓他們知道援軍將至。襄説:“所遣者倘為敵所獲,讓他們知道我軍兵寡,糧草在後,則我們的事要失敗了。”於是更加疾馳。遲明,距敵很近了,眾人請求稍稍休憩。襄説:“我之所以要乘夜疾馳,是要欲掩其不備。慢了就不行了。”凌晨金軍壓向敵軍,突擊,圍中將士亦鼓譟而出,大敗塔塔兒部。獲輿帳牛羊,眾皆奔斡裏札河。遣完顏安國追躡之。部眾散走,恰逢大雨,凍死者十八九,降其部長,於是勒勳於九峯石壁。捷報上聞,上遣使厚賜來慰勞他,另詔許便宜賞賚士卒。九月,赴闕拜左丞相,監修國史,封常山郡王。宴於慶和殿,上親舉酒飲,解所服玉具佩刀以賜,俾即服之。 [10] 
十月﹐復出鎮北京大定府(今遼寧寧城西大名城)。十一月﹐邊地契丹人德壽等聚眾反金﹐佔據信州(今吉林懷德西北新集城)。他派兵鎮壓﹐並遷徙散居邊地的諸族於京師附近﹐以防止與契丹人聯合反抗。同時對契丹户中所存在眾多驅奴﹐採取保留一定口數﹐其餘由官府贖免為良民等措施。承安二年﹐韃靼再度起兵抗金﹐完顏襄任左副元帥﹐改樞密使兼平章政事﹐統軍出臨潢府進攻﹐並建議興建邊壕﹐督率軍卒﹑民夫﹐歷時五十天﹐開掘一條從臨潢至北京路的邊壕﹐以阻擋北方民族的南下。西北﹑西南兩路也修建了邊壕。還朝後﹐仍為左丞相﹐拜司空。泰和二年(1202)﹐病死﹐諡武昭。
參考資料
  • 1.    高文德主編;盧勳,史金波,白濱等副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第1148頁
  • 2.    完顏襄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25]
  • 3.    《金史·列傳第三十二·內族襄》丞相襄,本名唵,昭祖五世孫也。祖什古乃從太祖平遼,以功授上京世襲猛安,歷東京留守。父阿魯帶,皇統初北伐有功,拜參知政事。襄幼有志節,善騎射,多勇略,年十八襲世爵。
  • 4.    《金史·列傳第三十二·內族襄》大定初,契丹叛,從左副元帥謀衍以本部兵討賊,戰於肇州之長濼。襄先登鏖擊,足中流矢,裹創以戰,氣愈厲,七戰皆勝。謀衍握其手曰:“今日之捷,皆公力也。”賊走渡霿{雨松}河,追及之。所駐地多草,賊乘風縱火,襄亦縱火,立空地以俟。戰十餘合,賊益困。襄謂謀衍曰:“今不乘此平殄,後將有悔。”謀衍然之。襄率眾搏戰。大敗之,俘獲萬計。會朝廷遣平章政事僕散忠義代謀衍將,襄復從忠義追賊至嫋嶺西之陷泉,及之,率右翼身先奮擊,賊大潰,人馬相蹂而死,陷泉幾平。賊酉窩斡僅與數十騎遁去,卒就擒,論功為第一。有司擬淄州刺史,詔特授亳州防禦使,時年二十三。
  • 5.    《金史·列傳第三十二·內族襄》宋人犯南鄙,襄為潁、壽都統,率甲士二千人渡潁水,敗敵兵五千,復潁州,生擒宋帥楊思。次濠州,宋將郭太尉退保橫澗山,襄攻之,伏弩射中其膝,督攻愈急,拔之,獲郭太尉。既而趨滁州,襄為先鋒,將至清流關,得宋偵者,知敵欲三道夜出,掩我不備。左副元帥紇石烈志寧問計。襄曰:“今兵少地隘,倘不得關,敵至,我無所據,必先取之。”曰:“我與若孰往?”襄曰:“元帥國家大臣,詎宜輕動?襄當為公往取。”志寧韙之。襄率騎二千,分二道,一由衝路,自以千兵間道潛登。既近,敵始覺。襄攻克之,據其關,志寧履行戰地,顧謂曰:“克敵於不可勝之地,真天下英傑也。”及宋乞盟,班師,召為拱衞直都指揮使,改殿前右衞將軍,轉左衞,出為東北路招討都監,遷速頻路節度使,移曷懶路兵馬都總管。
  • 6.    《金史·列傳第三十二·內族襄》左丞相志寧疾甚,世宗臨問之,志寧薦襄“智勇兼濟,有經世才,他人莫及,異時任用,殆勝於臣”。即召授殿前左副都點檢。為宋生日使,宋方祈免親接國書,襄至,宋人屢來議,皆折之,迄成禮而還。授陝西路統軍使,賜之尚服、廄馬、鞍勒、佩刀。改河南統軍使。 入為吏部尚書,轉都點檢,賜錢千萬。世宗謂宰執曰:“襄為人甚藴藉,非直日,亦入宮規畫諸事,事有所付乃退,其公勤如此。若襄之才豈多得哉!”擢御史大夫。逾月,拜尚書右丞,諭之曰:“卿在河南經制邊事,甚有統紀,及在吏部,至為點檢,尤奉公守法,朕甚嘉之。近長憲台,亦以剛直聞,是用委以機政,其益勉之!”未幾,進拜左丞。襄在外任,治有異效,至是朝廷以褒賞廉吏詔天下,列其名以示獎勵。二十三年,進拜平章政事,封蕭國公。
  • 7.    《金史·列傳第三十二·內族襄》世宗以金源郡王世嫡皇孫,將加王爵,詔擇國號。襄曰:“為天下大計,必先正其本,原者本也,請封原。”從之。故事,諸部族節度使及其僚屬多用颭人,而頗有私縱不法者,議改用諸色人。襄曰:“北邊雖無事,恆須經略之,若杜此門,其後有勞績,何以處之?請如舊。”他日,議及古有監軍之事。襄曰:“漢、唐初無監軍,將得專任,故戰必勝,攻必克。及叔世始以內臣監其軍,動為所制,故多敗而少功。若將得其人,監軍誠不必置。”並嘉納之。詔受北部進貢。使還,世宗問邊事,具圖以進,因上羈縻屬部、鎮服大石之策,詔悉行之。進拜右丞相,徙封戴。
  • 8.    《金史·列傳第三十二·內族襄》世宗不豫,與太尉徒單克寧、平章政事張汝霖宿內殿,同受顧命。章宗初即政,議罷僧道奴婢。太尉克寧奏曰:“此蓋成俗日久,若遽更之,於人情不安。陛下如惡其數多,宜嚴立格法,以防濫度,則自少矣。”襄曰:“出家之人安用僕隸?乞不問從初如何所得,悉放為良。若寺觀物力元系奴婢之數推定者,併合除免。”詔從襄言。由是二税户多為良者。 明昌元年,同知棣州防禦使膏上封事,歷詆宰執。太傅克寧奏,膏所言襄預知之。於是詔膏還本猛安,而襄出知平陽府事。移知鳳翔,歷西京留守,召授同判大睦親府事,進樞密使,復拜右丞相,改封任。
  • 9.    《金史·卷十·本紀第十》十一月戊子,左丞相夾谷清臣罷,右丞相襄代領行省事。
  • 10.    《金史·卷九十四·列傳第三十二》時左丞相夾谷清臣北御邊,措畫乖方,屬邊事急,命襄代將其眾,佩金牌,便宜從事。臨宴慰遣,賜以貂裘、鞍山、細鎧及戰馬二。時胡裏颭亦叛,嘯聚北京、臨潢之間。襄至,遣人招之,即降,遂屯臨潢。頃之,出師大鹽濼,復遣右衞將軍完顏充進軍斡魯速城,欲屯守,俟隙進兵。繪圖以聞,議者異同,即召面論,厚賜遣還。 未幾,遣西北路招討使完顏安國等趨多泉子。密詔進討,乃命支軍出東道,襄由西道。而東軍至龍駒河為阻珝所圍,三日不得出,求援甚急,或請俟諸軍集乃發。襄曰:“我軍被圍數日,馳救之猶恐不及,豈可後時?”即鳴鼓夜發。或請先遣人報圍中,使知援至。襄曰:“所遣者倘為敵得,使知我兵寡而糧在後,則吾事敗矣。”乃益疾馳。遲明,距敵近,眾請少憩。襄曰:“吾所以乘夜疾馳者,欲掩其不備爾。緩則不及。”向晨壓敵,突擊之,圍中將士亦鼓譟出,大戰,獲輿帳牛羊。眾皆奔斡裏札河。遣安國追躡之。眾散走,會大雨,凍死者十八九,降其部長,遂勒勳九峯石壁。捷聞,上遣使厚賜以勞之,別詔許便宜賞賚士卒。九月,赴闕,拜左丞相,監修國史,封常山郡王。宴慶和殿,上親舉酒飲,解所服玉具佩刀以賜,俾即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