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完姓

鎖定
源於子姓,出自西周時期宋國締造者微子,屬於以先祖名號為氏。
中文名
完姓
讀    音
huán

完姓基本介紹

“完”演變 “完”演變
完[完、寬,讀音作huán(ㄏㄨㄢˊ),亦可讀作huáng(ㄏㄨㄤˊ)或wáng(ㄨㄤˊ),但不可讀wán(ㄨㄢˊ)]。

完姓完姓起源

⒈最早記錄為宋代,羅泌《路史》,完氏是桓魁的後人。分佈於隴西等地區。與女真的完顏沒有關係。
鎮江重慶堂完氏,回族人。排行共30字:永大盛國士,長守恩定利。謹慎遵祖善,福聚志克立。順保金壁體,嘉祥遂汝業。重慶堂完氏和漢姓完無關。
⒉回族和女真完顏的關係,據《萬姓宗譜》,金亡後,曲阜的完顏一族為避禍,分為完、顏兩姓逃難,後入回回人。是為完姓女真入回説。
⒊漢姓完,出於周大夫微子,微子封於完,今河北完縣,其後人以完為氏。

完姓姓氏淵源

完姓第一個淵源

源於子姓,出自西周時期宋國開國君主者微子啓,屬於以先祖名號為氏。據史籍《希姓錄·十四寒》記載:“完氏,微子之後。”微子,名子啓,後世為了避漢景帝劉啓之名諱,改稱“子開”,朝歌人(今河南淇縣),微子啓的原封地在微(今山西潞城),爵為子爵,所以被尊稱為“微子”。微子啓是商王帝乙之長子,紂王的庶兄。他曾多次親諫紂王,見“紂終不可諫”,便問謀於太師箕子、少師比干。箕子認為“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微子認為有理,便遠離紂王回到自己的封國微,後來微子又遷到今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西北部一帶臨湖山地,所以那一帶也稱作“微”,其山改稱微山,其湖改稱微山湖。周武王姬發滅商後,微子持祭器造於武王軍門,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矛、膝行而前,向周武王説明自己遠離紂王的原因。周武王很受感動,乃“親釋其縛,復其位如故”,仍為上卿士。約在周成王姬誦三年(公元前1100年)左右,周公姬旦在平滅了紂王之子武庚祿父的叛亂之後,以周成王姬誦之命封微子啓立國於宋地(今河南商丘),負責管理殷商王朝的遺民。微子啓遂成為宋國國君、始祖。微子啓壽終之後,葬於今山東微山湖中間的微山島西北部高崗上。至聖先師孔子稱微子(宋國始君)、箕子(朝鮮國始君)與比干(殷商終君)為“世之三仁”。微子墓前有古碑四通,主碑上有漢朝名相匡衡所書的“殷微子墓”四字,碑額為“仁參箕比”。“箕”指箕子,“比”指比干。微子啓為官屢屢諫正,為君持仁以恆,為政賢能,為殷民所愛戴,所以被後世之人稱作“完仁之君”。
“完”,在古代是“恆久”之意,讀音為胡官切。故爾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稱號為姓氏者,稱完氏,為十分古老的姓氏之一,正確讀音作huán(ㄏㄨㄢˊ)。

完姓第二個淵源

源於女真族,出自金國時期古女真族完顏氏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完顏氏,滿語為Wanggiya Hala,以部為氏,為滿洲鑲黃旗之核心。完顏氏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稱白號之姓(貴族之姓),源於唐朝末期女真族“通用三十姓”之一,金太祖完顏旻(完顏·阿骨打)擊敗大遼國創建金國後,為金朝國姓,後來金國滅了北宋王朝。完顏氏分宗室和非宗室兩支,即明朝時期稱謂的“王甲部”。完顏氏世居完顏(今黑龍江哈爾濱阿什河流域)、訥圖(今遼寧瀋陽)、喀拉沁(今內蒙古喀拉沁旗)、英額(今遼寧通化)、佛阿拉(蘇克素滸河支流加哈河與首裏口河之間三角形河谷平原的台地上)、新京(今吉林長春)等地。在金國滅亡之後,皇族完顏氏主要聚居在中國南、北兩個不同地方。當時跟隨皇帝左右的宗室,大部分集中在南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不肯南下的宗室,仍集居於上應京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經歷了元、明、清、民國至今近八百年的滄桑變化,幾乎全部被漢族、滿族、蒙古族、錫伯族、達斡爾族所同化。後所冠漢字單姓甚多,有完氏、汪氏、王氏、鄢氏、張氏、顏氏、趙氏、顧氏、瀛氏、魁氏等。此外,在蒙古族、錫伯族、達斡爾族中也有完顏氏,皆為金國人在元朝時期加入元籍者,亦有稱漢字單姓完氏者,同宗同源。
滿族、蒙古族、錫伯族、達斡爾族之完氏,正確讀音為huáng(ㄏㄨㄤˊ),為“完”的古讀音,即雨方切,亦即“皇”之音,以念先祖完顏旻(完顏·阿骨打)創金國之王的功績,後世有省音為wáng(ㄨㄤˊ)者。

完姓第三個淵源

源於回族,出自金國時期古女真族完顏氏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回民完氏,據文物《重修朝真寺碑陰題名》記載:“‘完’,源出完顏氏,金人裔也。金大定年間,禁女真人勿得混漢姓,故去完而為顏氏,惟在曲阜不敢與兗國之姓,特稱完氏。”
該支回族完氏實際上就是宋、金時期女真族人的後裔,祖上曾經是金國的王族貴胄,因此沿用“完顏氏”為自己的姓氏,後避諱先賢顏回之聖稱,省改為漢字單姓完氏,與第二個淵源一致,但其姓氏的正確讀音作huáng(ㄏㄨㄤˊ),取“完”的古讀音,即胡光切,亦即“皇”之音,以念先祖完顏旻(完顏·阿骨打)為金國之皇的功德。

完姓得姓始祖

微子啓、完顏旻(完顏阿骨打)。

完姓遷徙分佈

完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羣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六百四十九位,以洛陽、桓州、恭州為郡望。
今雲南省的昆明市波羅村,河南省的洛陽市、鹿邑縣、平頂山市汝州市,甘肅省的涇川縣,江蘇省的鎮江市、睢寧市、揚州市,山東省的曲阜市、微山湖市,重慶市的萬州區等地,浙江省衢州地區,均有完氏族人分佈。

完姓郡望堂號

完姓郡望

洛 陽:亦稱洛陽郡。戰國時期秦國的秦襄王置洛陽縣,該縣以在洛水之陽而名,屬於三川郡。西漢時期為河南郡治。東漢時期建為都城。三國的曹魏及後來的西晉、北魏、五代後唐皆建都於此,南北朝時期東魏置郡,故城轄地在今河南省洛陽市白馬寺東漢水北岸。隋、唐兩朝,洛陽故城轄地達今韓國漢城市以西九公里處,大周王朝的武則天曾以洛陽為都城達十四年。由於新莽、唐朝、五代後粱、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金國也都以洛陽為陪都,故而多稱洛陽為“六朝古都”。
恭 州:亦稱巴郡、楚州、渝州,即重慶。

完姓堂號

洛陽堂:以望立堂。
桓州堂:以望立堂,亦稱四郎堂。
恭州堂:以望立堂,亦稱巴郡堂、楚州堂、渝州堂、重慶堂,這是今江蘇省鎮江市完氏宗祠的堂號。

完姓歷史名人

完繼文:(1930年— ),廣東番禺人。著名口腔科醫學專家。1950年10月參加工作。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三○三醫院、廣西中醫藥研究所、南寧市工農兵牙科診所等單位工作,現在南寧市二輕醫院退休,曾任口腔科主任。寫有論文《如何在口腔科門診中施行保護性醫療制度》、《牙科手術後感染及出血的防治》、《祖國醫學對周病的認識與治療》等,其中《中藥黃蓮治療牙槽膿漏》、《中藥治療頜骨骨髓炎》、《面神經周圍麻痹中藥療法》三篇論文獲得“南寧市人民委員會”獎狀,市長授獎。1981年、1982年、1983年被評為南寧市先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