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宋聯奎

鎖定
宋聯奎(1870~1951年) 字聚五、菊塢,晚年號菊叟。祖籍雲南,父時遷居長安。其父宋狄道曾在甘肅皋蘭、寧州等地做官,聯奎先後在長安、皋蘭、蘭州等地讀書。1889年中舉。後兩度恩科會試不中,1898年入甘軍董福祥部任文案,經營檄保舉升直隸州知州加四品銜。1899年起在四川辦鹽務,曾就職於富廠、江巴等鹽務局和井研票釐局。後任忠州知州,洋務局、機器局、銀元局等局提調,資州知州和敍州府、寧遠府知府等。他做官注重為民辦實事,自己捐俸興辦學校,自己出資購買桑園,種植桑苗發給農民興桑養蠶。因與四川總督趙爾豐在處理少數民族事務方面意見相左,加上母親患病和自己積勞成疾,故辭去官職,於1910年5月回到長安。是年9月,被調任雲南楚雄知府。
1912年5月,宋聯奎應陝西省都督張鳳翽邀請任都督署顧問,次年任陝西省行政公署秘書,1914年2月就任陝西民政長並會辦陝西軍務,旋改任陝西巡按使。袁世凱親信陸建章在陝開放煙禁,牟取暴利,宋聯奎反對無效,憤而辭職,1918在年赴北平任總統府諮議。1923年秋回長安定居。1930年應楊虎城之邀,任陝西省政府顧問。1934年任陝西通志館館長,主編《關中叢書》。西安事變中,他曾赴南京,為事變的和平解決進行斡旋。1938年宋聯奎遷居陝南城固。1939~1942年任陝西省臨時參議會議長。抗日戰爭中,他做過一些有益於抗日救國的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宋聯奎任陝西省政協常委、西安市郊區土地改革委員會委員等職,1951年7月20日在西安逝世。 [2] 
中文名
宋聯奎
出生日期
1870年
逝世日期
1951年
主要成就
主持編纂《續修陝西通志稿
出生地
陝西長安宋家花園(今屬西安市雁塔區
聚五
祖    籍
雲南

宋聯奎人物生平

宋聯奎( 1870~1951) 字聚五,又字菊塢,晚號菊叟。祖籍雲南,生於陝西長安宋家花園(今屬西安市雁塔區)。
少年時先後在西安和甘肅皋蘭、蘭州等地讀書
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在西安中舉。翌年就讀於西安關中書院,翌年隨其父赴蘭州,先後在江西會館、靖遠縣敷文書院任教。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赴京參加恩科會試未中,留京未歸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年入甘軍董福祥部任文案兼司奏牘事宜,後因平息河湟事變有功,升直隸州知州,加四品銜,分發四川候補。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起在四川辦理鹽務,先後任職於富廠(自流井)鹽務局、江巴鹽務局、井研票釐局等。
1902年秋宋上書四川總督岑春煊,陳述治川意見,為岑所器重,委其任忠州直隸州(今重慶忠縣)知州,宋到任後打擊劣紳氣焰,制定安民措施,為百姓稱道。
1905年任四川資州直隸州(今資中)知州,上任後即籌建州中學堂,兩月內清結積案200餘起,在任自捐廉俸購種桑園2處,年產桑苗20萬株,發給農民種植,還把州署按慣例應得的白銀1000兩捐出辦學,添建初級師範學堂,修建罪犯習藝所及半日學堂。
1907年調署敍州府(治宜賓,1913年廢)知府,把自流井鹽灶紳商按慣例饋贈的檔規銀1200兩捐給府城第二中學堂。
1908年署寧遠府(治西昌,1913年廢)知府,因辦理轄區少數民族事務與四川總督趙爾巽意見分歧,後以母病需要護理為由辭職。
1909年初,宋又被任命為資州府知府,因與趙爾巽矛盾日益加深,不久又辭職,於1910年夏回到西安。
1910年秋,清廷任命宋為雲南楚雄府知府,其以雲南為祖籍奏請回避未允,於1911年初取道成都赴滇,又被調署永昌府(治保山,1913年廢)知府,旋又護理迤西道兵備,兼騰越關監督,負責西防營務處事務。在處理國際間修路、交涉片馬劃界等事宜時,均使邊界事務得以妥善處置。
1911年10月27日,駐守雲南騰越的新軍發動起義,宋先避居鄉村,後往緬甸境內新街(八莫),得華僑李遐養等人幫助,經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到上海。
1912年5月,應陝西都督張鳳翽電邀回西安任都督府顧問。
1914年1月,北京政府委任宋護理(3月改署理)陝西民政長(5月改稱巡按使),其間白朗起義軍入陝,陝西都督張鳳翽與宋奉命派軍鎮壓。6月,陸建章署理陝西都督,大開煙禁,宋反對無效,憤然辭職。
1915年8月,籌安會為袁世凱稱帝在北京大肆活動,宋反對,以妻逝為由回陝。
1918年宋赴京任總統府諮議
1919年奉命回陝調停陝西靖國軍和陝西督軍陳樹藩矛盾事。此後至1923年間,宋除一度以特派勘察禁煙大員身份短期赴陝外,餘皆閒住北京
1923年秋返西安定居。
1930年至1944年楊虎城、邵力子、熊斌、祝紹周等人先後主持陝政時,均聘其為省政府顧問。
1934年宋被邵力子聘為陝西通志館館長,主持《續修陝西省通志稿》的編纂,同時主編《關中叢書》。西安事變爆發後,各界推舉宋與王典章等社會知名人士赴南京,為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奔走斡旋。抗日戰爭前期,宋在西安城南瓦衚衕村的宋家花園,成了抗日進步人士經常聚會的地方,周恩來常來做客,並在這裏會見各界知名人士,朱德曾兩次前往看望進步人士和知名人士。宋與李宗仁、朱慶瀾、林伯渠、伍雲甫等也常有往來,為抗日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1938年11月18日,日軍開始對西安大肆轟炸,宋舉家遷至城固。
1939年至1942年,宋任陝西省臨時參議會議長。
抗日戰爭勝利後,宋一家於1945年冬遷回西安。宋十分不滿國民黨的獨裁統治,在《秦風·工商日報聯合版》上發表言論指斥國民黨的統治比清朝末年還腐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宋任陝西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常委、西安市郊區土改委員會委員等職。
1951年7月在西安逝世。 [1] 

宋聯奎人際關係

夫人:吳雲芳,知名教育家,著名民主愛國人士,創建培華學校,曾任陝西省參議會參議員,一九七八年去世。 [3-4] 

宋聯奎人物著作

宋平生對文化教育事業多有貢獻。曾主持編纂了《續修陝西省通志稿》《咸寧長安兩縣續志》,並主編有《關中叢書》。著作有《蘇庵雜誌》《蘇庵公牘存略》《宣南客話》《城南草堂詩稿》《城南草堂文稿》《雲南銅政備考》《青松紅杏圖題跋》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