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宋石村

鎖定
宋石村,即所謂武康城區的“城中村”,東至木橋村,西至城山村,南至宋村村,北至武康鎮城區、千秋村,總面積為1.08平方公里,轄6個自然村。
中文名
宋石村
面    積
1.08 km²
人口數量
804人
自然村
6個

宋石村基本概況

轄6個自然村即:石道地、魚壩頭、竺兒橋、營盤裏、幹家壩、草塘裏,9個村民小組,草塘、幹介、石介、宋利、營盤、竺兒橋、三星、竺東、竺西。225户,804人,1994年縣治未搬遷武康開發之前,有耕地面積1452畝,山林163畝,是種植水稻為主的糧食產區。

宋石村建置沿革

宋石村解放初宋村與石道地兩個大自然村合建的行政村,各取首字,取名宋石村。駐地石道地,據傳以古石砌場地,供曬穀之用,故名。宋石村自唐宋元朝以來,均屬武康縣崇仁鄉,明朝時屬崇仁鄉一都。清時為一都三保八莊、九莊。民國時為長安區雲岫鄉五保。解放初為武康縣城郊區塔山鄉。分13個小組:魚壩頭、東橫頭、西橫頭、營盤、石道地、幹家壩、下草棚、宋村、金召裏、廟花、大壩橋、壩頭白塘、草壩裏。1956年屬千秋鄉,1958年,為千秋公社千秋生產隊。1961年5月,為千秋公社宋石大隊。分6個自然村:竺兒、三星、營盤、石介、幹介、草塘。1983年恢復鄉鎮建制,為武康鎮宋石村。2005年7月,宋石村撤村建居,併入永興社區

宋石村文化歷史

道光《武康縣誌》載:南宋指揮吏王子成宅地有兩處,舊宅在縣南二里石道地,遺址並石馬槽尚存,新宅在邑南四里宋村東隅。王子成曾在那裏燒窯制磚,砌城牆,建九井十三弄。太平天國時曾駐兵紮營三年,故有“營盤”之稱。清末戰事頻繁,人口稀少,陸續從上八府的寧、紹,遷入難民,形成宋石村人主體。
抗日戰爭時,村民王根富,王昂才,王丫頭,陳阿康殺死一日本小隊長,獲勃朗寧手槍一支,指揮刀一把,日軍軍帽一頂。日軍報復,關押村民123人,欲殘害。為救村民,王根富四人挺身而出,從容就義。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