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宋登峯

鎖定
宋登峯,1927年出生于山東省泰安市新泰。1944年初參加八路軍,194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時期歷任通信員、班長、看護長、醫生,解放戰爭及建國時期歷任衞生大隊長、科長、黨總支書記。1997年12月由新疆部隊轉業到泰安精神病醫院任黨委書記,後任泰安衞校校長、泰山醫學院臨牀部書記等職,1987年離職休養。
中文名
宋登峯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27年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代表作品
宋登峯離休不離志,以自身戰鬥經歷,撰寫了30多萬字的革命戰爭回憶錄
職    務
校長、書記
出生地
山東省泰安市新泰
主要成就
參加抗日戰爭等多次戰役

宋登峯屢立戰功

抗日戰爭時期,宋登峯參加過討吳化文、討王洪九、蒙陰、十二聯城、泰安淄博等戰役;解放戰爭時期參加了魯南、萊蕪、孟良崮、淮海、洛陽、開封、許昌、睢杞、沙土集、土山集、渡江、上海等戰役;抗美援朝戰爭中參加了朝鮮黃草嶺、上甘嶺等重大戰役。整個戰爭年代共參加大小戰鬥140多次,因宋登峯作戰勇敢,機智且會武功,因此,身經百戰,只有兩次負傷。在歷次戰爭中,9次榮立一等功,4次被評為一等戰鬥模範、2次團級模範、1次軍級戰鬥模範。1948年秋被華東軍區授予“人民戰鬥英雄”稱號、

宋登峯難忘經歷

宋登峯全家福 宋登峯全家福
宋登峯離休不離志,以自身戰鬥經歷,撰寫了30多萬字的革命戰爭回憶錄。本文記述的是宋登峯在抗美援朝戰爭血戰上甘嶺的一段難忘經歷。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把不可一世的美國李承晚匪幫追擊到“三八”線上甘嶺一帶。上甘嶺是朝鮮南部的一個村莊,位於海拔300多米高的山根處,村中有五六户人家,周圍是深山老林,由於美國人的狂轟濫炸,上甘嶺村一時被夷為平地。嶺上有個能容納30多人的天然石洞,為防止美機轟炸,宋登峯所在連隊就隱蔽在洞中,距上甘嶺北5公里外還有一村莊名下甘嶺。上甘嶺正北7.5公里外有一座大山,名叫“五聖山”,山周圍森林茂密。中國人民解放軍大部隊就隱蔽在山中的工事和地堡裏。地堡是用7至8層圓木修建的。一般的榴彈炮炸不動,戰士們可躲在地堡中抗擊敵人。敵人為什麼要把上甘嶺看得那麼重呢?因為上甘嶺是由南往北通往北朝鮮的一條公路,是北朝鮮的門户。當時,宋登峯所在二十六軍,主要任務就是在這個地區抗擊敵人,阻止美國人北進。為搶佔這塊陣地,交戰雙方都投入了重兵,展開了拉鋸戰,反覆拼殺100多次,最後山上的樹木被燒光,整座山頭被炮彈炸平了,敵我雙方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1951年初夏的一天晚上,宋登峯所在的二二九團在副團長李進攻帶領下攻擊上甘嶺守敵。當時,上甘嶺守敵約2個連的兵力。由於天氣陰暗,戰友只能在敵照明彈和炮火下攻擊前進。隱蔽在工事和地堡中的敵人,用輕重機槍向我前進部隊拼命地掃射。我軍雖不斷採取爆破措施,但阻力和傷亡仍然很大。無奈,副團長李進攻只得命令一連用輕重機槍掩護,一連爆破前進。這一下敵人驚慌失措,火力弱下來,我軍乘機衝向敵軍工事、地堡,高喊“繳槍不殺”!由於敵人懂中國語,沒有人投降,戰士們便齊扔手榴彈,敵人全部殲滅在軍事口,部隊打掃戰場時,發現有一個十幾歲的美國兵還活着,腿部受了重傷,戰士們用擔架抬着這個傷兵來到山下醫院幫其治療。這次上甘嶺戰役,宋登峯所在部隊共殲滅美軍200多名,為避免天亮後遭美軍飛機報復,趁拂曉前,部隊又撤回到“五聖山”駐地。 [1]  (文/宋炳成)
1950年4月,宋登峯慶祝南京解放合影。 1950年4月,宋登峯慶祝南京解放合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