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宋畈鄉

鎖定
宋畈鄉位於浙江省常山縣城北郊,鄉政府駐地在上宋畈村,距城10公里,與天馬、大橋、芳村、輝埠等鄉鎮相接壤。《隋志》載文:昔有洪水自頂暴出,界茲山為三道,因謂之三衢,州名以此。又有《元和郡縣誌》載:州有三衢山,故取其名。
中文名
宋畈鄉
所屬地區
衢州市
面    積
43.53 km²
人口數量
10710人
人均收入
4448元
主要產業
石灰鈣產業

宋畈鄉概況

宋畈鄉位於常山縣中北部。面積72.5平方千米。總人口16445人(2009年末),其中農村人口16305人。轄26個行政村。鄉政府駐上宋畈村。縣道常(山)新(橋)、宋(畈)銅(山)公路過境。名勝古蹟有三衢山、趙公巖。 [1] 

宋畈鄉沿革

1950年建宋畈鄉,1961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44平方千米,人口1.1萬人,轄上宋畈、下宋畈、靈峯寺、西坑、桐村、彭川、石巖、五愛、新江、東山根、路里坑、下蓬、雙溪口、建新、達塢、松香門16個行政村,鄉政府駐上宋畈,距縣城10千米。
1949年建東魯鄉,1959年廢,1962年設東魯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29平方千米,人口0.7萬人,轄東魯、東湖、西張、豺裏、龍頭、坪山、林畈塢、後社、舒家、黃塢嶺10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東魯,距縣城13千米。
2005年,撤銷東魯鄉併入宋畈鄉;調整後,宋畈鄉轄上宋畈、下宋畈、靈峯寺、西坑、桐村、彭川、石巖、五愛、新江、東山根、路里坑、下篷、雙溪口、建新、達塢、松香門、東魯、東湖、西張、豺裏、龍頭、坪山、林畈塢、後社、舒家、黃塢嶺26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鄉政府駐上宋畈村79號。原宋畈鄉面積44.28平方千米,人口1.07萬人。 [1] 

宋畈鄉基本概況

衢州市的母親山——三衢山就坐落在宋畈鄉境內,因山多象形動物奇石,現已開發成為著名的旅遊景區。據相關政府網站統計,宋畈鄉區域面積43.53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3022户、10710人口,有林地67051畝,耕地6509畝。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以有“白龍”、“黑龍”之稱的石灰石和石煤為主,據地質勘察,全鄉石灰石儲量達10億萬噸,石煤儲量600萬噸,方解石儲量174萬噸。2004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2.1億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454萬元,農民人均收入4448元。

宋畈鄉經濟建設

鄉黨委政府堅持主攻工業戰略,做大做強石灰鈣產業。全鄉共有石灰鈣加工企業70多家;農業方面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效益農業,外商合資企業——山哥粉葛有限公司推廣基地加農户經營模式。不斷髮展壯大,粉葛種植面積近500畝。
依託豐富的石灰石資源發展興起的石灰生產加工業是宋畈工業的支柱產業,全鄉現有工業企業104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家,2004年實現工業產值1.89億元。石灰燒製企業53家,碎石開採加工企業10家,軸承、鐵粉、傢俱等生產企業31家。1998年以來,鄉里加大對鄉域工業企業的佈局規劃,逐步集聚形成了湖背、東山根、趙公巖等三個工業小區。從2004年開始,按照縣裏的統一部署,着手實施礦產品加工企業環境綜合整治,於2004年底關停了家石灰鈣加工企業和 家碎石生產企業,有53家石灰立窯即將於2005年10月底關停,一批日產60噸的新型環保立窯正在開工興建,預計到2006年初,將有10多家新型立窯點火投產,屆時宋畈石灰的產量和品質均將跨上一個新台階。同時,鄉黨委政府通過深入貫徹縣委“工業立縣,特色發展”戰略,全力打造親商、扶商、富商的良好發展氛圍,多渠道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已有上海、温州等地客商來鄉確定投資項目三個,分別從事納米鈣、凝石、重鈣的生產已經完成了項目審批、立項等前期工作,項目投資總額高達4500多萬元。這些大項目落地宋畈以後,將使宋畈工業經濟實力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宋畈鄉社會建設

宋畈鄉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方面,依託八大工程、村村通工程、新型農村合作等,加快推進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全鄉26個村通村公路都已澆築水泥路,閉路電視入户率達60%以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76%。

宋畈鄉發展目標

鄉黨委政府積極創造條件,對接上級扶持政策,多方籌措資金,加快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已有四個村按照縣委“八大工程”要求實施了以“道路硬化、路燈亮化、衞生保潔”等為主要內容的村莊環境整治建設。該村完成“康莊工程”投入400多萬元,硬化村道20多公里,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同時,啓動下山脱貧工程和市場開發規劃,加快集鎮開發建設,積極壯大中心集鎮規模,增強集鎮的集聚、輻射功能。集鎮控制區範圍為3平方公里,詳規面積1平方公里,年開發面積達3000平方米,集鎮人口已達2000人以上,小學、初中、郵電所、變電所、信用社、衞生院、加油站等配套齊全,已初步形成了“一縱二橫”的集鎮開發格局。

宋畈鄉教育事業

境內有中心小學1座,幼兒園10所,衞生機構1個。鄉文化站1座,省級特色文化村1個(五愛村),省級農家樂特色村1個(路里坑村),變電所、信用社、加油站、移動公司各1所。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5219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3040人。敬老院1座,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09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