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宋璫

鎖定
宋璫(933~993年),北宋華州渭南(今陝西渭南)人,字寶臣。其父宋鸞為宋監察御史。宋璫於乾德年間進士及第,拔萃登科,任青城(今四川灌縣西)主簿。宋璫生性清簡,喜歡文章,在青城任職期間,抄文章達數千卷。吳廷祚鎮永興軍(治今陝西西安)時,由他掌管書奏。吳廷祚死後,朝廷又調他任下邽(今陝西渭南北)主簿。不久,升為著作佐郎、知綿州(治今四川綿陽)。 [3] 
宋太宗即位後,改右贊善大夫,為峽路(治今陝西漢中)轉運副使。後又知秦州(治今甘肅天水),任職期間以善治聞名,就拜監察御史,充任陝西轉運使,由韋亶代知秦州,不久韋亶宣因過下獄,宋太宗以宋璫前有治績,賜錢50萬,再命知秦州。他安撫少數民族各部。在任共六年,雍熙年間(984~987年)被召入朝。宋太宗親自召見,授度支判官。不久,遷屯田郎中、知益州(今四川成都)。北宋初年的西川,是農民起義鬥爭的中心,他到益州時,曾以招撫擒捕的手段鎮壓農民起義,受到朝廷嘉獎。 [3] 
端拱初(988~989年)就拜右諫議大夫。不久,又命他為西川(治今四川成都)轉運使,加左諫議大夫,改知陝州(治今河南陝縣)。 [3] 
淳化年(990~994年),江浙一帶發生饑荒,百姓多餓死,朝廷挑選有能力的官吏去任職,命宋璫知蘇州(今屬江蘇),由於南方氣候濕潤,加上他患足疾,到蘇州後,病加重,有人勸他北歸,他説:“天子以民病俾我綏撫,我以身病而辭焉,非臣子之義也”。宋璫歷官30年,未曾問家事,唯聚書以貽子孫。 [3] 
淳化四年(993年)卒,終年61歲。 [3] 
寶臣
所處時代
北宋
出生地
華州渭南
出生日期
933年
逝世日期
993年
本    名
宋璫
個人生平
宋太祖乾德年間,以出類拔萃的成績考進士登科及第,官拜青城主簿,掌文官之職,典領文書,辦理事務。
適逢吳廷祚任永興軍(今陝西西安一帶)節度使,宋璫便在其手下任職,主要做一些起草文書、奏摺之類的事宜。971年(開寶四年),吳廷祚前去開封祝賀宋太祖壽誕,不久,身患重病,診治無效,卒於家中。因此,宋璫另被調職,任下邽(今陝西渭南)主簿,因政績突出,後被提拔為著作佐郎、任錦州(今遼寧錦州市)知府。
宋太宗即位後,改任宋璫為右贊善大夫,代行峽路轉運副使之職。任期已滿,朝廷下旨詔其進京,賞賜其緋魚袋(指緋衣與魚符袋,舊時朝官的服飾。唐制:五品以上佩魚符袋,宋以之因襲)。
隨後,另任秦州知府,在職期間,政績突出,頗有口碑。而後就事監察御史,兼任陝西轉運使,以韋亶代任秦州知府,宋璫離開州未及一百天,韋亶就因貪贓枉法而獲罪下獄。太宗認為之前宋璫政績突出,而賜錢五十萬,任命宋璫再次任秦州知府,嚴厲整治秦州韋亶舊部,清肅吏治,約束和懲治官員貪贓枉法。
宋雍熙初,轉任比部員外郎。其在任期間總共六年,後奉旨回京,面見聖上,賞賜其金紫,授度支判官之職。不久,轉任屯田郎中並任益州知府。當時益州這個地方,受天災的影響,“歲飢多盜”,社會治安極差,人民生活及生民財產受到嚴重威脅。宋璫剛剛上任,就實地調查,部署方略擒捕盜賊,平息禍亂,活躍多時的盜賊勢力終被撲滅,也因此再一次受到了皇帝的嘉獎。
端拱初,升遷為右諫議大夫。適逢兩川轉運使副都因罪入獄,於是宋璫又轉任西川轉運使,兼左諫議大夫一職,後又改任陝州知府。
宋淳化中,三吳(吳郡、吳興和會稽)天災而“歲飢、疾病,民多死”,朝廷上討論認為應當派遣有長於為政的關於前往此地,以整治、扶持此地,於是以宋璫為蘇州知府前往三吳。宋璫體格向來豐碩健壯,很少得病,可是到了三吳,因其地瘴氣氤氲,加之水土不服,不久宋璫就染上了惡疾,而卻越來越嚴重。很多人都勸告其性命要緊、早日回去。宋璫卻義正嚴詞的拒絕道:“聖上就是日夜擔慮三吳百姓的病痛疾苦才派我來設法醫治,而我卻以身染惡疾而要求辭任,這不是一個臣子的所為!”993年(宋太宗淳化四年),終因惡疾不治而卒於異鄉,年六十一。上聞之悲切,為其哀悼,遂任用其子宋明遠為蒲城主簿,並允其前往三吳之地“俾護其喪歸葬焉”。
宋璫本性尚清簡,為官三十年,未嘗問及家事,一心操勞國事。唯獨酷愛聚書,亦好抄書,每一任職滿,載書數千卷以歸,意在以貽子孫,“使之不忘本也”。(資料來源:《宋史》 卷二百七十六 列傳第三十五)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