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宋玉琳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鎖定
宋玉琳(1880年—1911年4月27日),字建侯,安徽省懷遠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同盟會會員。1911年4月27日參加廣州黃花崗起義,與清兵激戰,奮不顧身,力竭被捕,英勇就義。犧牲後安葬於廣州黃花崗,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1-9] 
中文名
宋玉琳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80年
逝世日期
1911年4月27日
畢業院校
安慶巡警學堂
主要成就
參加黃花崗起義、為中華民國建國捐軀
出生地
安徽懷遠

宋玉琳反清革命

宋玉琳(1880—1911),字建侯,安徽懷遠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同盟會會員,民主革命團體嶽王會安慶分會負責人。宋玉琳幼年與弟復生由繼母劉氏撫養成人。為報答養育之恩,對劉氏非常孝順。宋玉琳自幼聰慧,文思敏捷,擅長詩文。15歲時,宋玉琳奉父命赴鳳陽府應童子試,中案首,補博士弟子員,但非其所願。宋玉琳目睹清廷政治腐敗,國弱民貧,帝國主義列強橫行霸道,十分憤慨。不久與懷遠縣孫斐軒等愛國知識分子結識,思想更趨激進。19歲娶懷遠沙溝草寺孫氏女為妻,情意甚篤。不幾月妻死,未期年父喪,使宋玉琳家道中落,處於窘困悲痛之境。宋玉琳傾心革命,為遂其推翻清廷救國救民之志,毅然離家尋求革命途徑。後在家書中説:“富貴利祿豈能動,生死絕不變初衷。”充分表現了獻身於革命的堅定意志。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春,宋玉琳就學於安慶巡警學堂,暗中參與革命活動。7月6日,光復會首領、巡警學堂堂長徐錫麟刺殺安徽巡撫恩銘,並率眾起義,失敗被捕,宋玉琳與20多名巡警學生亦同時被捕關押。殺害徐錫麟時,曾將宋玉琳、朱藴山等押赴刑場陪斬,宋玉琳毫不畏懼,表現出革命者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翌年11月9日,熊成基在安慶領導新軍馬炮營起義,宋玉琳參與起義的策劃工作。起義不幸失敗後,熊成基策劃暗殺載洵未果,壯烈犧牲。宣統元年(1909 年),宋玉琳離開安慶前往南京聯絡同志。1910年秋,再至安慶,為隱蔽身份,謀有所舉,復考入高等巡警學校。由於兩次起義未成,省會官吏防範嚴密,一時難有作為。當時廣州為孫中山領導革命活動之策源地,宋玉琳乃決心奔赴廣州。因費用拮据,曾得其姐丈林錫侯仗義資助。臨行前,宋玉琳為書訣別其弟,語意懇摯,雖處危難貧困而革命意志堅定不移。 [1] 

宋玉琳廣州起義

宣統三年春(1911年2月),宋玉琳率領江淮革命志士至廣州,謀劃起義。行前,朱藴山韓衍專為之送行,並贈詩一首雲:“慷慨數恩仇,蒼茫萬里舟。此行各努力,相約白門秋。”宋玉琳初入廣州,與饒輔廷共籌管軍糧。4月27日(農曆三月二十九日)下午,宋玉琳率眾加入黃興所部,舉行“三·二九”廣州起義,從小東營出發攻打督署,轉戰華寧裏,衝鋒陷陣,英勇頑強,終因勢孤彈盡被捕。刑訊時,陳述了黃興攻戰之主張,言詞慷慨激昂:“安慶之役,吾應死而不死,將有以報吾死友,今日者可以死矣。”聲色凜然不可犯,問官及觀審者無不動容。英勇就義時,年僅31歲。烈士忠骨安葬於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墓。 [1]  [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