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宋海珊

鎖定
宋海珊(1898—1942),桐城掛車河(今掛鎮鄉)人。革命烈士。
中文名
宋海珊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桐城掛車河(今掛鎮鄉)

宋海珊個人履歷

宋海珊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幼入私塾,未及一年輟學。十一歲給藥店老闆和地主幫工,十三歲學補鍋。他較早接受革命思想,曾以自己修補技術為紅軍修理槍械,主張宋氏公產田不收租,以接濟貧苦農民。“九·—八”事變後,宋海珊在家鄉發起抗日救亡運動,成立撩楓鄉人民自衞隊,被推選為隊長。民國28年(1939)春,擔任桐城人民抗日自衞軍分隊長,配合新四軍打擊侵佔青草塥的日軍,沒收土豪劣紳的財產,安置和救濟無家可歸的難民。地主豪紳誣告宋海珊為“匪首”,宋遂離開桐城加入新四軍。後被派遣回家鄉,擔任中共桐城二區區委書記。 [1] 

宋海珊生平事蹟

民國28年底,國共兩黨關係破裂,桐城一片白色恐怖。宋海珊被調到桐懷潛中心縣委負責武裝工作。民國29年初,宋海珊任桐西獨立大隊副隊長兼政委。曾帶領大隊襲擊國統區松陶、銀峯兩個鄉公所,繳獲了一批槍枝彈藥。後隊伍轉移到桐東水圩一帶,成立新四軍江北遊擊縱隊特務大隊第二連。宋海珊擔任副連長,他經常化裝商人、小販深入敵區為新四軍游擊隊採購糧食、布匹。同年7月,宋海珊再次被派遣回鄉,任桐西掛車河區委書記,負責創建游擊隊。時國民黨桐城縣常備隊中隊長張振中,遭到國民黨排擠,宋海珊抓住時機,勸張反戈,促使其投身游擊隊。 [2] 
民國30年起,宋海珊先後任恫懷潛中心縣委委員、桐西中心區委書記、桐南獨立團三營教導員,並負責籌建桐南遊擊大隊。民國31年6月23日,宋海珊在桐西梘山遭敵埋伏被捕,8月l7日在縣城西門外被殺害。臨刑前,宋海珊大義凜然,連聲高呼:“共產黨萬歲!”遺體葬於掛鎮鄉聯合村,碑文陰刻“宋海珊烈士墓”。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