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宋洛曙

鎖定
宋洛曙,1887年生於河北省蠡縣宋家莊一個佃農家庭。祖上留下的幾畝薄田,難以維持家庭生活,全家只好靠織布和扛長活度日。所以宋洛曙八九歲時就學會了紡線織布,十來歲便去給地主扛長工。他秉性憨厚、誠實。在那虎狼當道、毒蛇橫行的舊社會,他主持正義,樂於助人,曾先後打跑過無故毆打農民宋子乾的巡警和禁止窮人淋鹽的鹽巡,搶救過將要被本村惡棍淹死的孩子,給過本村幾天揭不開鍋的宋小根家20多斤高粱面,救活了他一家人。 [1] 
中文名
宋洛曙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87年
逝世日期
1932年
職    業
革命者
出生地
河北省蠡縣宋家莊

宋洛曙人物生平

姓 名:宋洛曙
性 別:男
民 族:漢族
籍 貫:河北蠡縣
出生年月:1887年
犧牲日期:1932年
家境貧苦,靠織布扛活度日。八九歲學會了紡線織布,十來歲便去扛活。秉性憨厚,主持正義,樂於助人,很受鄉人愛戴。1927年,經曹承宗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激動地説:“從今天起,我正式成了黨的人了。我要把身心都交給黨。”以賣油、賣肉做掩護,擔任黨的交通員。1929年,擔任蠡縣西北區黨的領導工作,連續領導了麥收短工增資鬥爭,刮小鹽鬥爭,都取得了勝利。1932年春,擔任中共博蠡中心縣委副書記。7月,又擔任縣委書記。在中共保屬特委領導下,決定8月28日舉行暴動。由於敵人對暴動已嚴加警惕,提前於27日在宋家莊開始行動。宣佈建立蘇維埃政府,由湘農任主席,他任副主席,正式成立河北紅軍游擊隊第一支隊,湘農任支隊長,他任副隊長,四五千農民紛紛參加。支隊部和蘇維埃政府設在北辛莊高小院內。30日下午兩點,國民黨白鳳翔部騎兵連前來包圍,和湘農立即組織阻擊,戰士們英勇拼殺,多次打退敵人進攻。但起義部隊未經嚴格訓練,不能統一行動,決定由湘農率隊突圍,他帶人掩護。身中數彈負傷,燒燬文件後,壯烈犧牲。 [2] 

宋洛曙人物事蹟

1932年6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開北京各省委代表聯席會議,要求在晉、冀、豫和東三省立即開展武裝鬥爭,創造“北方蘇維埃區域”。會後,中共中央派人到河北貫徹會議精神。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中共河北省委於8月初在北平西河沿飯店召開會議,中共保屬特委書記黎亞克參加了會議,共同研究推動農民武裝暴動問題。8月8日,中共保屬特委書記黎亞克親自到蠡縣巡視工作,認為蠡縣農民武裝暴動的條件已經成熟,當即指示博蠡中心縣委積極準備發動農民暴動。 [1] 
1932年8月25日,中共河北省軍委書記湘農(朱之江)和特委委員賈臣、特委組織部長劉麻子到蠡縣宋家莊召開了緊急會議,決定:一、游擊隊主要是高蠡博,蠡縣的東北部為中心,蠡縣的西北部和高陽縣的東南部為根據地。從蠡縣西部宋家莊開始,第一個集合點是蠡縣東北部南玉田,最終點是高陽縣東南部北辛莊,然後轉向博野縣南部。二、組織農民武裝。定名為“河北省紅軍游擊隊第一支隊”,番號是紅軍第二十七軍,下屬三個大隊,高陽縣東南部在北辛莊組織第一大隊;蠡縣南玉田村組織第二大隊;宋家莊組織第三大隊。中共博蠡中心縣委為了擴大革命武裝,決定南區區委在瀦瀧河南部組織第四大隊,北區區委在南辛莊一帶組織第五大隊,這兩個大隊單獨活動以便有力的牽制敵人。三、廣泛宣傳、組織、實施沒收地主財產、取消官鹽店、廢除高利貸和苛捐雜税,組織農民武裝等十大綱領。四、立即準備軍需品,委派曹承宗等人立即去保定蒐集制辦槍支、彈藥、醫具、望遠鏡、手電筒、紅布等。五、28日暴動,湘農與賈臣留在宋家莊和宋洛曙組織第三大隊。
湘農和賈臣等人的到來,給宋家莊一帶人民帶來了很大希望。人們日夜盼望的建立工農紅軍、武裝奪取政權、建立工農蘇維埃!幾天來,鄉親們出來進去,忙着、跑着,要革命、要暴動的激情,像火一樣在胸中燃燒着。宋洛曙日以繼夜的工作着。 [1] 
由於敵人對暴動已嚴加防範,暴動要提前開始。25日晚上,宋洛曙在宋家莊召開緊急會議,通知大家暴動要提前進行。並安排了嚴加封鎖小陳警察分局的計劃。
27日早,宋洛曙帶領五個外地來參加暴動的人員,帶着兩支駁殼槍,收繳了宋家莊地主的幾支槍,立即集中了本村16人,到附近七個村開始遊擊,共繳長短槍20餘支。當日貼出署名“主席湘農,副主席宋洛曙”的“保屬革命委員會第一號”佈告和一些標語。28日上午,參加暴動的人員都趕到了。隊伍集合後,查點了槍支人數,宣佈“河北省紅軍游擊隊第一支隊第三大隊”正式成立和臨時編制任務,公佈了紀律、行軍路線和當時的口號。湘農、宋洛曙作了簡短的動員,就帶領隊伍出發了。這支隊伍前邊有兩面大紅旗開路:一面是繡着“斧頭鐮刀”的黨旗,一面是寫着“紅軍”兩個黃色大字的軍旗。 [1] 
隊伍進攻的第一個目標是博野縣吳王莊。村裏一家深宅大院的大地主把大門緊閉,隊員們怎麼叫門也不開。湘農指揮隊員鳴槍示警;宋洛曙指揮隊員點燃柴草,叫喊要燒他的大門。地主被迫開了大門,交出五支大槍和部分子彈。接着又收了四個村地主的槍彈,隊伍便開到林堡村。這村大地主父子不但不交槍,反而上房向暴動隊伍射擊。宋洛曙指揮隊伍向地主大院發起進攻。他揮舞駁殼槍第一個衝上去,地主射出的子彈擦破他的右耳,打下一綹頭髮。他從容鎮定,繼續戰鬥。後來湘農派人進村抓來村長,作為和地主交換槍支的條件,地主才交出四支大槍、兩支手槍和部分子彈。大家收拾好槍支子彈,開回宋家莊宿營。
29日,暴動隊伍從宋家莊出發開往南玉田。暴動隊伍每過一個村莊便貼布告,作演講、寫標語、喊口號,廣泛地宣傳沒收地主、教堂及一切反革命的土地;沒收地主豪紳及一切反革命分子的糧食、財物;廢除苛捐雜税,取消一切反革命分子的武裝,武裝工農;取消官鹽店和鹽巡,人民有淋硝鹽、吃硝滷,買賣硝鹽的自由,增加工資、減少工作時間等十大綱領。 [1] 
到榮家營,一家大地主把大門栓牢。宋洛曙指揮隊伍硬是把大門推倒,衝進去打開他的糧倉和錢櫃,把糧食、衣物和錢財都弄到大街,説:“糧食是咱窮人種出來的,布是咱窮人織的,地主憑什麼都裝進了他們的腰包!是咱們的咱們就拿,老鄉們快來拿呀!”隨着宋洛曙的話音,窮苦百姓們一湧而上,裝糧食的、拿衣物的、拿錢的,一會拿了個淨光。一連分了幾家老財的糧食和衣物,村裏沸騰開了。“紅軍游擊隊來了”、“窮人要翻身了!”“地主要倒台了!”人們爭相傳喜訊,有些年輕人拿起應手的傢伙跟上游擊隊就走。鄉親們拿出雞蛋、烙餅慰勞隊員們。看着鄉親們高昂的情緒,宋洛曙眼裏閃動着淚花,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的分量。
秋雨時緊時慢地下個不停。湘農、宋洛曙帶着隊伍在雨中行走着。傍晚他們開到南玉田。在南玉田小學與二大隊匯合了。兩個大隊的同志們互相問寒問暖,説呀、笑呀,爭着搶着把自己的乾衣服拿出來,給淋濕的同志換上。大家有説不完的話,訴不完的情。 [1] 
30日,第二、三大隊向高陽縣東南的北辛莊進發,在蠡縣王家營打了一家土豪,分了糧食、衣物等。中午,到達高陽縣北辛莊,順利地解決了北辛莊警察局,扣押了局長,又很快解決了保衞團,繳獲40支槍和全部子彈。隨即集合了北辛莊、南辛莊、西演等村的黨員和進步農民120餘人,成立了第一大隊。 [1] 
當天晚上,湘農召開了緊急會議。會上宣佈:建立地方蘇維埃政府,湘農任主席,宋洛曙任副主席。同時整編隊伍,正式成立“河北省紅軍游擊隊第一支隊”,湘農任支隊長,宋洛曙任副支隊長,下設三個大隊,共300餘人,長短槍120餘支。支隊部和蘇維埃政府設在北辛莊高小院內。門前懸掛着鐮刀斧頭的大紅旗,紅旗上書寫着“全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和“河北省紅軍游擊隊第一支隊”字樣。各大隊也都掛起了紅旗。隊員們為了表示打敵人不畏犧牲的決心,脖子都帶上了作為標記的紅帶,叫做犧牲帶。 [1] 
蘇維埃政權和紅軍游擊隊第一支隊的建立,極大地振奮了人心。31日,第一大隊留守北辛莊看原區長王峙北等人。二、三大隊去西演村成立了土地平分委員會,赤衞隊、勞動童子軍、少年先鋒隊。游擊隊又砸了一個官鹽店,分了八家地主的財物,逮捕了三個土豪,收繳了地主一些槍支。 [1] 
下午兩點,打游擊的隊伍回到北辛莊,湘農、宋洛曙等領導人研究紅軍下一步行動方案時,突然槍聲大作,敵第四十八團團副汪容、連長孟昭文帶領着白鳳翔部駐安國的一個騎兵連包圍了北辛莊高小。湘農、宋洛曙立即組織隊伍進行阻擊。隊員們英勇拼殺、浴血奮戰,多次打退敵人的進攻。由於缺乏軍事知識和戰鬥經驗,隊伍又沒經過嚴格的軍事訓練,不能統一行動,被敵軍衝破了突破口。宋洛曙立即組織部分隊員,以牆垣為掩護、集中火力,打退了敵人的進攻。 [1] 
在這緊急關頭,宋洛曙想:是率兵突圍,還是固守?如果拿我們剛剛組建的紅軍固守的話,將會被白鳳翔騎兵全部殲滅。“留得青山在,哪怕沒柴燒”,要組織力量突圍出去,為黨保存這支武裝力量!經過和湘農商議,宋洛曙提出由他帶人掩護,其餘由湘農帶領突圍。湘農望着宋洛曙的神情,只好含淚答應。
宋洛曙預感到這場戰鬥的嚴酷性和艱鉅性,早置生死於不顧,表現的異常鎮定。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裝備,鼓勵同志們要沉着果敢,要打得機智、打得頑強。 [1] 
在向敵人一陣猛烈的射擊之後,宋洛曙帶隊員們向敵人猛衝過去。敵人被衝亂了,火力被吸引過來。密集的槍彈向宋洛曙他們射來,隊員們以短牆、碾台、房角為掩護,交換着位置阻擊敵人。湘農乘此時機帶領部分隊員突圍了。 [1] 
當敵人發現這位身材高大,穿古銅色雨衣的指揮員時,便調動火力向宋洛曙集中射來。宋洛曙滾爬在敵人的槍彈中,帶領隊伍勇猛地和敵人戰鬥着,拼殺着。敵人狂叫着向他包圍過來。他身中數彈,仍以巨大的毅力,指揮着戰鬥。 [1] 
血從他的臉上、身上流下來,染紅了衣裳、浸紅了大地。他脱下那古銅色的雨衣,輕輕地覆蓋在一個隊員的屍體上。他望着戰友們突圍去的方向,放心地笑了。看着眼前這一具具隊員的屍體,眼裏噴射着憤怒的火焰。“中國共產黨萬歲!紅軍萬歲!打倒國民黨反動派!”響亮的口號聲,震碎敵膽,響徹雲霄,震撼着大地!
黨的好戰士,人民的好兒子宋洛曙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