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宋武帝論

鎖定
《宋武帝論》是唐代朱敬則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宋武帝論
作    者
朱敬則
創作年代
唐代
出    處
《全唐文》
作品體裁
散文

宋武帝論作品原文

宋武帝論
蓋聖人不能為時,亦不能失時。歷觀帝王之祚,未有不因人墜塗炭而得志。或天下嗷嗷,新主之資也。是知秦有閻趙之隙,漢罹莽、卓之災,晉由曹氏之專,宋實桓元之篡。始得奮其智力,救此倒懸,陳浞羿之辜,問滔天之罪。況劉裕天錫神勇,雄略命世,不待借思漢之謳,未暇假從周之會。同盟二十七,願從一百人。雷動朱方,風發竹裏。龍驤虎步,獨決神襟。長劍一呼,義聲四合。蕩亡楚已成之業,復遺晉久絕之基。祀夏配天,不失舊物,雖古人用兵,不足加也。至乃網羅俊異,待物知人,動必應時,役無再舉,西盡庸蜀,北劃大河。自漢末三分,東晉拓境,未能至也。
或問,前史雲:“克敵得雋,奇蹟多於魏武,此確論乎?”
君子曰:“得雋雖多,前非大敵。若乃黃帝斬蚩尤,高祖制項籍,光武抗尋邑,曹公挫本初,此是奇蹟也。至若慕容超政不在躬,奴僕下品;姚泓宗枝猜貳,藉手於人。盧循ビ寇之餘,譙縱新造之國,因釁取亂,何足可稱?至乃潛算樽俎之間,明見千里之外,揣機料日,不爽錙銖,亦古之志士,何以加焉?但禮樂文明,日不暇給;垂風邁德,盛所未能。人望不逮於建安,天命乃光於魏武。”
又問曰:“棄德非疲乏,舍舊無親,有宋功臣,多不及嗣。豈理須然乎?請聞其要。”
君子曰:“且夫奸雄者非淳德之稱,謀勇者乃果決之辭。故昔之同盟,擬覆前敵,故無材不露,無心不披。譬若同舟遇風,寧有隱哉?及高鳥盡,狡兔死,其材能我之儔也。我非積行累能,彼之知也。思已之所行,恐彼之已叛,是以雄猜內發,釁兆易萌,韓彭以之菹醢,劉葛由之覆亡。然則高談堯舜之道,不忍論桀紂之行,思燕齊之血食,見漢宋之不仁,故尉繚畏秦王之屈節,范蠡識勾踐之忍人。綺季不出於商山,嫌漢王之侮慢;嚴光潛形於草澤,知劉秀之未宏。有旨哉!”
又問曰:“宋祖入關,老相駕馬;赫連畏逼,姚氏淫昏。中原士庶,恥為臣妾。王師眾整,頗有禮焉。所以扣馬攀車,請住關右。宮室陵寢。是大漢之遺蹤;關山重複,乃有周之長世。人與不取,違眾獨歸。昔項籍見哂於韓生,宋高又失於父老,其旨可得聞乎?”
君子曰:“論項即非,在劉為是。以項王之材,天下可以力制,人心可以勢奪,因宮室之嚴,守山河之固,此九州之上腴,何彭城之足算?劉裕家本江南,全軍遠克。未能制命夏魏,施號秦涼,雖曰關中,實是邊地。鞭長不及馬腹,風末不(闕二十六字)王賈德曰:”貪歸受禪,所留不過愛子。待歸一舉而可取,卒如其策。智士哉! [1] 

宋武帝論作者簡介

朱敬則(635—709)唐朝大臣,史學家。字少連,亳州永城(今河南永城)人。咸亨中,授洹水尉,後除右補闕。長安三年(703年),遷正諫大夫,兼修國史,進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張易之誣陷魏元忠,張説等,無敢言者,他獨奏魏、張等無罪,乃得不死。易之等集名儒撰《三教珠英》,繪武三思等十八人像為圖,欲引他加入,他堅決拒絕。為相期間,引薦能士,對武則天弊政直言無諱。又精通史學,除參與修唐史外,嘗採魏、晉以來君臣成敗事,著文《十代興亡論》及《五等論》等。 [2] 
參考資料
  • 1.    王水照. 傳世藏書.集庫.總集 7-12 全唐文 1-6[M]. 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第1235頁
  • 2.    邱樹森,中國曆代人名辭典 (增訂本),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03月第1版,第35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