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宋桓公

鎖定
宋桓公(? - 公元前651年),子姓宋氏,名御説,宋國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人,宋莊公之子,宋閔公之弟,春秋時期宋國第19任國君(公元前681年 - 公元前651年)。
公元前682年,宋國大夫南宮長萬弒殺宋閔公,擁立公子游為君。蕭叔大心借曹國軍隊反擊,殺死公子游,擁立公子御説為君,是為宋桓公。
宋桓公在位時期,多次參加諸侯盟會,曾出兵援救鄭國邢國,安定周王室。公元前651年,宋桓公去世,太子茲甫繼位,是為宋襄公
本    名
宋御説
別    名
宋桓公
所處時代
春秋時期
民族族羣
華夏族
出生地
宋國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 [1] 
逝世日期
公元前 651年
在位時間
前681年 - 前651年
國    家
宋國
諡    號
桓公
前    任
公子游
繼    任
宋襄公

宋桓公人物生平

宋桓公即位平亂

宋桓公,子姓,宋氏,名御説,是宋莊公之子,宋閔公宋後湣公)之弟,繼位前稱公子御説。
宋閔公九年(魯莊公十一年,公元前683年,《史記》誤作宋閔公十一年)秋天,宋閔公與將領南宮長萬一起打獵,南宮長萬因跟宋閔公爭奪獵物,宋閔公大為生氣。南宮長萬在乘丘之戰時,曾遭魯國軍隊俘虜,宋閔公於是辱罵南宮長萬説:“原來我尊敬你,如今你成為魯國的俘虜,所以我便不再敬重你。”南宮長萬因此怨恨宋閔公。 [2-3] 
宋閔公十年(魯莊公十二年,公元前682年,《史記》誤作宋閔公十一年)八月甲午日,南宮長萬在蒙澤殺害宋閔公。之後,南宮長萬殺害大夫仇牧和太宰華督,改立公子游為國君,史稱宋前廢公。宋國幾位公子都逃到蕭邑,而公子御説逃到亳邑。南宮長萬之弟南宮牛和猛獲率軍包圍亳邑。同年十月,蕭邑大夫蕭叔大心和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宋穆公宋莊公的族人借調曹國的軍隊付伐南宮牛和猛獲。在陣前殺死南宮牛,在宋國都城殺死宋前廢公,改立公子御説為國君,是為宋桓公。猛獲逃到衞國。南宮長萬逃到陳國 [4]  ,南宮長萬自己駕車拉着他母親,一天就到達陳國。 [5] 
宋國人到衞國請求歸還猛獲。衞國人想不給他們。石祁子説:“不行。普天下的邪惡都是一樣可惡的,在宋國作惡而在我國受到保護,保護他有什麼好處?得到一個人而失去一個國家,結交邪惡的人而丟掉友好的國家,這不是好主意。”衞國人便把猛獲歸還給宋國。宋國人又到陳國請求歸還南宮長萬,並且施以賄賂。陳國人讓美女勸南宮長萬喝酒,將他灌醉後用犀牛皮把他包裹起來,送回宋國。等到達宋國時,南宮長萬的手腳都露出來。宋國人把猛獲和南宮長萬剁成肉醬。 [6-7] 

宋桓公諸侯會盟

宋桓公元年(魯莊公十三年,公元前681年)春天,宋桓公和魯、齊、陳、蔡、邾各國國君在北杏會見,是為平定宋國的動亂。同年冬天,宋桓公和齊國國君齊桓公在柯地結盟 [8]  ,開始和齊國講和。宋桓公後來違背北杏的盟約。 [9] 
宋桓公二年(魯莊公十四年,公元前680年)春天,因宋桓公違背北杏盟約,於是齊國聯合陳國、曹國派兵攻打宋國 [10]  ,同時請求周王朝出兵協助。同年夏天,周王朝派單伯帶兵與諸侯相會,並與宋國講和後回國。 [11]  同年冬天,宋桓公和單伯、齊桓公、衞惠公鄭厲公在鄄地會見。 [12] 

宋桓公講和援鄭

宋桓公三年(魯莊公十五年,公元前679年)春天,宋桓公與齊桓公、陳宣公、衞惠公、鄭厲公再次在鄄地會見。同年秋天,各諸侯為宋國而共同攻打郳國鄭國人便乘機入侵宋國。 [13-14] 
宋桓公四年(魯莊公十六年,公元前678年)夏天,宋、齊、衞諸侯聯軍因鄭國入侵宋國,於是出兵攻打鄭國。 [15]  同年冬天,由於鄭國講和,宋桓公和魯、齊、陳、衞、鄭等國國君在幽地一起結盟。 [16-17] 
宋桓公十四年(魯莊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68年),宋桓公聯合魯國、齊國出兵攻打徐國。 [18] 
宋桓公十五年(魯莊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67年),由於陳國、鄭國順服,宋桓公和魯、齊、陳、鄭在幽地結盟。 [19-20] 
宋桓公十六年(魯莊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66年),楚國攻打鄭國,宋桓公派兵與齊、魯二國援救鄭國。 [21] 
宋桓公二十年(魯莊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62年),齊桓公由於楚國進攻鄭國的緣故,請求和諸侯會見。宋桓公請求和齊桓公先行會見。同年夏天,在梁丘舉行非正式會見。 [22-23] 
宋桓公二十三年(魯僖公元年,公元前659年),宋桓公與齊桓公、曹昭公率領軍隊駐紮在聶北,以救援邢國。邢軍已經潰散,逃到諸侯聯軍裏。軍隊便趕走狄人,裝載邢國的器物財貨而讓邢軍搬走,各國軍隊沒有私自佔有。 [24]  同年夏天,邢國為躲避患難,把都城遷到夷儀,諸侯聯軍替它築城。 [25]  同年七月,楚國鄭國親近齊國,於是出兵進攻鄭國。八月,宋桓公和魯僖公、齊桓公、鄭文公、邾子在犖地(一作檉)結盟 [26]  ,策劃救援鄭國。 [27] 

宋桓公安定王室

宋桓公二十四年(魯僖公二年,公元前658年),由於江、黃兩國歸服齊國,宋桓公、齊桓公便和江、黃兩國國君在貫地結盟。 [28-29] 
宋桓公二十五年(魯僖公三年,公元前657年),宋桓公與齊、江、黃三國國君在陽穀會見,謀劃進攻楚國。 [30-31] 
宋桓公二十六年(魯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正月,齊桓公率領宋桓公與魯僖公、陳宣公、衞文公、鄭文公、許穆公、曹昭公各諸侯的聯軍入侵蔡國。蔡軍潰敗,聯軍接着進攻楚國,軍隊駐紮在陘地。 [32-33]  同年夏天,楚成王派遣屈完帶兵到諸侯軍駐地。諸侯軍隊撤退,駐紮在召陵。屈完與各諸侯訂立盟約。 [34-35]  同年十二月,魯國公孫茲(叔孫戴伯)帶兵會合齊、宋、衞、鄭等國軍隊侵犯陳國 [36]  ,陳國於是求和。 [37] 
宋桓公二十七年(魯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年),宋桓公與魯僖公、齊桓公、陳宣公、衞文公、鄭文公、許僖公、曹昭公在首止相會,會見周惠王的太子姬鄭 [38]  ,目的是為安定周王室。 [39] 
宋桓公二十八年(魯僖公六年,公元前654年)夏天,宋桓公、齊桓公等諸侯因鄭國逃避首止盟會的緣故,聯合率軍包圍鄭國的新密。同年,楚成王出兵包圍許國來救援鄭國。諸侯出兵救援許國 [40]  ,楚軍於是回國。 [41] 
宋桓公二十九年(魯僖公七年,公元前653年)七月,宋桓公與魯、齊等國在寧母結盟 [42]  ,策劃進攻鄭國。 [43] 

宋桓公因病去世

宋桓公三十年(魯僖公八年,公元前652年)正月,宋桓公和周王室的使者、魯僖公、齊桓公、衞文公、許僖公、曹共公、鄭國世子款在洮地會盟 [44]  ,商談安定王室。 [45]  同年冬天,宋桓公患重病,太子茲甫(一作茲父)再三請求讓他的庶兄目夷作為君位繼承人,説:“目夷年長而且仁愛,君王應該立他為國君。”宋桓公就下令要目夷繼位。目夷推謝説:“能夠把國家辭讓給別人,還有比這更大的仁愛嗎?下臣不如他!而且臣下不符合立君的順序。”於是就退出去。 [46]  (而《史記》則記載,宋桓公稱許太子茲甫的兄弟情義,但終不允許他讓位。) [47] 
宋桓公三十一年(魯僖公九年,公元前651年)三月丁丑日,宋桓公病逝 [48]  ,太子茲甫即位,是為宋襄公 [49] 

宋桓公歷史評價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御説文而有才。” [50] 

宋桓公史籍記載

《左傳》莊公十一年至僖公九年
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 [51] 

宋桓公家族成員

宋桓公父親

宋莊公,名馮,宋穆公之子。 [51] 

宋桓公兄弟

宋閔公(宋後湣公),名捷,宋桓公之兄。 [51] 
公子游(宋前廢公),名遊。

宋桓公妻子

宋桓公夫人,衞惠公之姐。

宋桓公兒子

公子目夷,宋桓公庶子,宋國左師 [51] 
宋襄公,名茲甫,目夷之弟,春秋五霸之一。 [51] 
參考資料
  • 1.    《讀史方輿紀要》:商丘縣附郭。古商丘,為閼伯之墟。春秋宋國都也。秦置睢陽縣。漢因之,梁國都於此。
  • 2.    《左傳·莊公十一年》:宋公靳之,曰:“始吾敬子,今子,魯囚也。吾弗敬子矣。”病之。
  • 3.    《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十一年秋,湣公與南宮萬獵,因博爭行,湣公怒,辱之,曰:“始吾敬若;今若,魯虜也。”萬有力,病此言………
  • 4.    《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遂以局殺湣公於蒙澤。大夫仇牧聞之,以兵造公門。萬搏牧,牧齒著門闔死。因殺太宰華督,乃更立公子游為君。諸公子餎蕭,公子御説餎亳。萬弟南宮牛將兵圍亳。冬,蕭及宋之諸公子共擊殺南宮牛,弒宋新君遊而立湣公弟御説,是為桓公。宋萬餎陳。
  • 5.    《左傳·莊公十二年》:十二年秋,宋萬弒閔公於蒙澤。遇仇牧於門,批而殺之。遇大宰督於東宮之西,又殺之。立子游。羣公子奔蕭。公子御説奔亳。南宮牛、猛獲帥師圍亳。冬十月,蕭叔大心及戴、武、宣、穆、莊之族以曹師伐之。殺南宮牛於師,殺子游於宋,立桓公。猛獲奔衞。南宮萬奔陳,以乘車輦其母,一日而至。
  • 6.    《左傳·莊公十二年》:宋人請猛獲於衞,衞人慾勿與,石祁子曰:“不可。天下之惡一也,惡於宋而保於我,保之何補?得一夫而失一國,與惡而棄好,非謀也。”衞人歸之。亦請南宮萬於陳,以賂。陳人使婦人飲之酒,而以犀革裹之。比及宋,手足皆見。宋人皆醢之。
  • 7.    《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宋人請以賂陳。陳人使婦人飲之醇酒,以革裹之,歸宋。宋人醢萬也。
  • 8.    《左傳·莊公十三年》:十有三年春,齊侯、宋人、陳人、蔡人、邾人會於北杏。夏六月,齊人滅遂。秋七月。冬,公會齊侯盟於柯。
  • 9.    《左傳·莊公十三年》:十三年春,會於北杏,以平宋亂。遂人不至。夏,齊人滅遂而戍之。冬,盟於柯,始及齊平也。宋人背北杏之會。
  • 10.    《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桓公二年,諸侯伐宋,至郊而去。
  • 11.    《左傳·莊公十四年》:十四年春,諸侯伐宋,齊請師於周。夏,單伯會之,取成於宋而還。
  • 12.    《左傳·莊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齊人、陳人、曹人伐宋。夏,單伯會伐宋。秋七月,荊入蔡。冬,單伯會齊侯、宋公、衞侯、鄭伯於鄄。
  • 13.    《左傳·莊公十五年》:十有五年春,齊侯、宋公、陳侯、衞侯、鄭伯會於鄄。夏,夫人姜氏如齊。秋,宋人、齊人、邾人伐郳。鄭人侵宋。
  • 14.    《左傳·莊公十五年》:十五年春,復會焉,齊始霸也。秋,諸侯為宋伐郳。鄭人間之而侵宋。
  • 15.    《左傳·莊公十六年》:十六年夏,諸侯伐鄭,宋故也。
  • 16.    《左傳·莊公十六年》:冬,同盟於幽,鄭成也。
  • 17.    《左傳·莊公十六年》:十有六年春王正月。夏,宋人、齊人、衞人伐鄭。秋,荊伐鄭。冬十有二月,會齊侯、宋公、陳侯、衞侯、鄭伯、許男、滑伯、滕子同盟於幽。
  • 18.    《左傳·莊公二十六年》:秋,公會宋人、齊人,伐徐。
  • 19.    《左傳·莊公二十七年》:夏六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鄭伯同盟於幽。
  • 20.    《左傳·莊公二十七年》:夏,同盟於幽,陳、鄭服也。
  • 21.    《左傳·莊公二十八年》:秋,荊伐鄭,公會齊人、宋人救鄭。
  • 22.    《左傳·莊公三十二年》:夏,宋公、齊侯遇於梁丘。
  • 23.    《左傳·莊公三十二年》:齊侯為楚伐鄭之故,請會於諸侯。宋公請先見於齊侯。夏,遇於梁丘。
  • 24.    《左傳·僖公元年》:諸侯救邢。邢人潰,出奔師。師遂逐狄人,具邢器用而遷之,師無私焉。
  • 25.    《左傳·僖公元年》:夏,邢遷夷儀,諸侯城之,救患也。
  • 26.    《左傳·僖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齊師、宋師、曹伯次於聶北,救邢。夏六月,邢遷於夷儀。齊師、宋師、曹師城邢。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於夷,齊人以歸。楚人伐鄭。八月,公會齊侯、宋公、鄭伯、曹伯、邾人於檉。
  • 27.    《左傳·僖公元年》:秋,楚人伐鄭,鄭即齊故也。盟於犖,謀救鄭也。
  • 28.    《左傳·僖公二年》:秋九月,齊侯、宋公、江人、黃人盟於貫。
  • 29.    《左傳·僖公二年》:秋,盟於貫,服江、黃也。
  • 30.    《左傳·僖公三年》:秋,齊侯、宋公、江人、黃人會於陽穀。
  • 31.    《左傳·僖公三年》:秋,會於陽穀,謀伐楚也。
  • 32.    《左傳·僖公四年》:四年春王正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衞侯、鄭伯,許男、曹伯侵蔡。蔡潰,遂伐楚,次於陘。
  • 33.    《左傳·僖公四年》: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
  • 34.    《左傳·僖公四年》:楚屈完來盟於師,盟於召陵。
  • 35.    《左傳·僖公四年》:夏,楚子使屈完如師。師退,次於召陵。………屈完及諸侯盟。
  • 36.    《左傳·僖公四年》:冬十有二月,公孫茲帥師會齊人、宋人、衞人、鄭人、許人、曹人侵陳。
  • 37.    《左傳·僖公四年》:冬,叔孫戴伯帥師,會諸侯之師侵陳。陳成,歸轅濤塗。
  • 38.    《左傳·僖公五年》:公及齊侯、宋公、陳侯、衞侯、鄭伯、許男、曹伯會王世子於首止。
  • 39.    《左傳·僖公五年》:會於首止,會王大子鄭,謀寧周也。
  • 40.    《左傳·僖公六年》:夏,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衞侯、曹伯伐鄭,圍新城。秋,楚人圍許,諸侯遂救許。
  • 41.    《左傳·僖公六年》:夏,諸侯伐鄭,以其逃首止之盟故也。圍新密,鄭所以不時城也。秋,楚子圍許以救鄭,諸侯救許,乃還。
  • 42.    《左傳·僖公七年》:秋七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世子款、鄭世子華盟於寧母。
  • 43.    《左傳·僖公七年》:秋,盟於寧母,謀鄭故也。
  • 44.    《左傳·僖公八年》:八年春王正月,公會王人、齊侯、宋公、衞侯、許男、曹伯、陳世子款盟於洮。
  • 45.    《左傳·僖公八年》:八年春,盟於洮,謀王室也。
  • 46.    《左傳·僖公八年》:宋公疾,大子茲父固請曰:“目夷長,且仁,君其立之。”公命子魚,子魚辭,曰:“能以國讓,仁孰大焉?臣不及也,且又不順。”遂走而退。
  • 47.    《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三十年,桓公病,太子茲甫讓其庶兄目夷為嗣。桓公義太子意,竟不聽。
  • 48.    《左傳·僖公九年》:九年春王三月丁丑,宋公御説卒。
  • 49.    《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三十一年春,桓公卒,太子茲甫立,是為襄公。
  • 50.    宋國納賂誅長萬 楚王杯酒虜息媯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14-12-30]
  • 51.    《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1-2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