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宋景公

鎖定
宋景公(?-公元前453年),姓,宋氏,宋元公之子,是宋國第二十八任國君。其名《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作,而《史記·宋世家》作頭曼,《漢書·古今人表》作兜欒。青銅器宋公欒簠,《殷周金文集成》對此器的編號為4589。其銘文有:“有殷天乙唐孫宋公欒作其妹勾吳夫人季子媵簠。”可見宋景公自稱其名為
宋景公十五年(公元前502年),曹伯陽背晉,干預宋政,宋景公伐之,執曹伯陽及公孫彊以歸而殺之。宋景公三十七年(公元前480年),熒惑守心,景公憂心大禍,問於太史兼司星官子韋,子韋説:可移於宰相或蒼生。景公念及天下蒼生,皆不同意,此時熒惑退避三舍。宋景公無子,取公孫周之子得為太子,在位64年而卒。
別    名
子頭曼
宋景公
所處時代
春秋
民族族羣
華夏族
出生地
商丘
逝世日期
公元前 453年
主要成就
滅亡曹國
本    名
子欒
侄    孫
宋後昭公
父    親
宋元公
葬    地
虞城連中館 [1] 

宋景公人物生平

宋景公,子姓,宋氏,名欒(《史記》誤作頭曼),是宋元公之子。宋元公十五年(魯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十一月十三日,宋元公去世 [2]  ,欒繼任宋國國君之位,是為宋景公。 [3] 
宋景公元年(魯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正月,宋景公安葬父親宋元公。 [4] 
宋景公二年(魯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秋天,宋景公派大夫樂祁(一作樂祁犁)與、衞、、滕五國在扈地會見 [5]  ,此次會見是為受命前往成周戍守,同時商量護送遭到季孫氏驅逐在外的魯國國君魯昭公。宋國、衞國都認為送回魯昭公對自己國家有利,堅決地請求。由於晉國大夫範獻子接受季孫氏的賄賂,於是護送魯昭公回國之事作罷。 [6] 
宋景公七年(魯昭公三十二年,公元前510年)十一月,宋景公派仲幾與晉、齊、衞、鄭、曹等國在狄泉會見,重温過去的盟約,並且增築成周的城牆。 [7-8] 
宋景公八年(魯定公元年,公元前509年),在實施增築成周城牆的工程中,由於仲幾不接受工程任務,晉國將其抓住送到東周都城洛邑 [9] 
宋景公十一年(魯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三月,宋景公與晉、蔡、衞、陳、鄭、齊等國國君在召陵會合,策劃進攻楚國。 [10] 
宋景公十三年(魯定公六年,公元前504年)八月,大夫樂祁對宋景公説:“諸侯中間惟有我們事奉晉國,現在不派使者去晉國,晉國恐怕要怨恨我們。”樂祁把話告訴他的宰臣陳寅,陳寅説宋景公一定會讓他去的。過了段時間,宋景公對樂祁説:“唯有寡人對您的話感到高興,您一定得去!”陳寅説:“您立完繼承人再動身,我們家也不會滅亡,希望國君也認為我們是明知困難才去的。”樂祁就讓拜見宋景公才動身。晉國大夫趙簡子迎接樂祁,和他在綿上喝酒,樂祁奉獻六十面楊木盾牌給趙簡子。範獻子向晉國國君晉定公進言,認為樂祁出使晉國,沒有正式報告使命而私自飲酒,是不尊重晉定公,於是將樂祁逮捕 [11]  並殺害。
宋景公十六年(魯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春天,宋景公派樂大心到晉國結盟,並且迎接樂祁的靈柩。樂大心推辭,假裝有病,於是就派向巢去到晉國結盟,並且迎接樂祁的靈柩。子明要樂大心出國迎接,説:“我還穿着喪服,而您卻敲鐘作樂,這是為什麼?”樂大心説:“這是因為喪事不在這裏。”不久以後告訴別人説:“自己穿着喪服卻生了孩子,我為什麼不敲鐘?”子明聽到後發怒,對宋景公説:“樂大心將要不利於宋國。他不肯去晉國,是要準備發動叛亂。不是這樣,為什麼沒病裝病?”宋景公於是就驅逐樂大心。 [12]  同年,魯國的陽虎前來投奔宋國,不久便離開宋國。 [13] 
宋景公十七年(魯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宋景公的弟弟公子地寵信蘧富獵,把家產分成十一份,曾給蘧富獵五份。公子地有四匹白馬,宋景公寵信向魋,向魋想要這四匹馬。宋景公把馬牽來,在馬尾、馬鬣上塗上紅顏色給向魋。公子地生氣,派手下人打了向魋一頓並且奪回馬匹。向魋害怕,準備逃走,宋景公關上門對向魋哭泣,眼睛都哭腫了。宋景公的同母兄弟公子辰對公子地説:“您把家產分給蘧富獵,而惟獨看不起向魋,這也是不公平的。您平日對國君有禮,至多不過出國,國君必挽留您。”公子地逃亡陳國,宋景公沒有挽留他。公子辰為他請求,宋景公不聽。公子辰説:“這是我欺騙了我哥哥。我領着國內的人們出國,國君和誰處在一起?”同年冬天,宋景公同母弟公子辰和公子仲佗、公子石彄逃亡到陳國。 [14] 
宋景公十八年(魯定公十一年,公元前499年)春天,公子辰和公子仲佗、公子石彄、公子地進入蕭地而叛變。同年秋天,樂大心跟着叛變,大大地成為宋國的禍患。這些禍患都是由於宋景公寵信向魋造成的結果。 [15] 
宋景公二十一年(魯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宋景公與齊景公在洮地會見。 [16] 
宋景公二十二年(魯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5年),鄭國將領罕達在老丘打敗宋軍。 [17] 
宋景公二十六年(魯哀公四年,公元前491年),宋軍擒獲小邾國國君。 [18] 
宋景公二十七年(魯哀公五年,公元前490年),齊國攻打宋國。 [19] 
宋景公二十八年(魯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宋國將領向巢率軍攻打曹國。 [20] 
宋景公二十九年(魯哀公七年,公元前489年)春天,宋景公因鄭國背叛晉國,於是派將領皇瑗率軍侵犯鄭國。 [21-22]  同年秋天,宋軍包圍曹國,鄭國的桓子思説:“宋國如果據有曹國,這是鄭國的憂患,不能不救。”同年冬天,鄭國將領駟弘率軍救援曹國 [23]  ,侵犯宋國。 [24] 
宋景公三十年(魯哀公八年,公元前487年),宋景公親自率軍進攻曹國,宋軍準備撤兵回國時,宋國將領褚師子肥走在最後。曹國人辱罵褚師子肥,褚師子肥就停留不走,全軍等待褚師子肥。宋景公聽説此事後大怒,命令回兵繼續進攻曹國。由於曹國背叛晉國,所以晉國不來救援,於是宋軍攻滅曹國 [25]  ,擒獲曹國國君曹伯陽和司城公孫強而回 [26]  ,並殺死他們二人。 [27] 
宋景公三十一年(魯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鄭國武子賸的寵臣許瑕求取封邑,沒有地方可以封給他。許瑕請求取之於外國,武子賸答應,所以包圍宋國的雍丘。宋國將領皇瑗包圍鄭軍,每天挖溝修築堡壘,連成一線。鄭國軍士都號啕大哭,武子賸前去救援,大敗而歸。同年二月十四日,宋軍在雍丘全殲鄭軍,讓有才能的人留下性命,帶着郟張和鄭羅而回。 [28]  同年夏天,宋景公發兵攻打鄭國。 [29] 
宋景公三十二年(魯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宋軍再度攻打鄭國。 [30] 
宋景公六十四年(公元前453年),宋景公去世,宋國公子特攻殺太子而自立為君,是為宋後昭公 [31] 

宋景公軼事典故

宋景公在位時期,熒惑星(即火星)侵入心宿的範圍,正看守住心宿的心星。依照當時星象,心星對應的地域正好宋國,這是主刀兵災禍的凶事,要降臨宋國的徵兆。宋景公對此事非常擔憂。 [32] 
專管占星相的官員子韋説:“我有法子將這禍患轉移給宰相承受。”宋景公説:“宰相是輔佐國家的大臣,好比我的股肱,支持整個身體的行動一樣,怎麼可以使他遭受禍患呢?”子韋説:“那就轉移給老百姓承受。”宋景公説:“作為一國之君,應該以仁愛來安撫百姓,怎可反而讓百姓承受災患呢?”子韋説:“可以轉移到年歲五穀收成上。”宋景公説:“百姓靠歲收生活,如果農作物收成不好,百姓就會困苦,那我將依靠誰來作國君呢?”子韋説:“天雖然高但能聽到地上人所説的話。您有三句堪為仁君的名言,火星應該有所移動。”於是再觀察星象,果然移動三度,離開心星的範圍。宋國在這一年裏,果然沒有刀兵災難。 [33] 

宋景公歷史評價

司馬遷史記》:“景公謙德,熒惑退行。” [34] 

宋景公家族成員

宋景公父祖

祖父:宋平公
父親:宋元公

宋景公兄弟

公子璫秦,宋景公之弟
公子辰,宋景公同母弟
公子地
公子仲佗
公子石彄

宋景公侄孫

侄子:公孫糾,公子璫秦之子。
侄孫:宋後昭公,公孫糾之子。

宋景公葬地

左傳》記載:哀二十七年,宋景公於空澤,卒於虞城連中館。 [1] 

宋景公史籍記載

《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 [35] 
《左傳·哀公二十六年》記載:“冬十月,公遊於空澤。辛巳,卒於連中。大尹興空澤之士千甲,奉公自空桐入,如沃宮。” [36] 
參考資料
  • 1.    《左傳·哀二十六年》:宋景公遊於空澤,卒於連中,大尹興空澤之士千甲,奉公自空桐入,是也。杜注:空澤,邑名;連中,館名。俱在虞城境內。
  • 2.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十有一月己亥,宋公佐卒於曲棘。
  • 3.    《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十五年,元公為魯昭公避季氏居外,為之求入魯,行道卒,子景公頭曼立。
  • 4.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葬宋元公。
  • 5.    《左傳·昭公二十七年》:秋,晉士鞅、宋樂祁犁、衞北宮喜、曹人、邾人、滕人會於扈。
  • 6.    《左傳·昭公二十七年》:秋,會於扈,令戍周,且謀納公也。宋、衞皆利納公,固請之。範獻子取貨於季孫,謂司城子梁與北宮貞子曰:“季孫未知其罪,而君伐之,請囚,請亡,於是乎不獲。君又弗克,而自出也。夫豈無備而能出君乎?季氏之復,天救之也。休公徒之怒,而啓叔孫氏之心。不然,豈其伐人而説甲執冰以遊?叔孫氏懼禍之濫,而自同於季氏,天之道也。魯君守齊,三年而無成。季氏甚得其民,淮夷與之,有十年之備,有齊、楚之援,有天之贊,有民之助,有堅守之心,有列國之權,而弗敢宣也,事君如在國。故鞅以為難。二子皆圖國者也,而欲納魯君,鞅之願也,請從二子以圍魯。無成,死之。”二子懼,皆辭。乃辭小國,而以難復。
  • 7.    《左傳·昭公三十二年》:冬,仲孫何忌會晉韓不信、齊高張、宋仲幾、衞世叔申、鄭國參、曹人、莒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城成周。
  • 8.    《左傳·昭公三十二年》:冬十一月,晉魏舒、韓不信如京師,合諸侯之大夫於狄泉,尋盟,且令城成周。
  • 9.    《左傳·定公元年》:孟懿子會城成周,庚寅,栽。宋仲幾不受功,曰:“滕、薛、郳,吾役也。”薛宰曰:“宋為無道,絕我小國於周,以我適楚,故我常從宋。晉文公為踐土之盟,曰:‘凡我同盟,各復舊職。’若從踐土,若從宋,亦唯命。”仲幾曰:“踐土固然。”薛宰曰:“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為夏車正。奚仲遷於邳,仲虺居薛,以為湯左相。若復舊職,將承王官,何故以役諸侯?”仲幾曰:“三代各異物,薛焉得有舊?為宋役,亦其職也。”士彌牟曰:“晉之從政者新,子姑受功。歸,吾視諸故府。”仲幾曰:“縱子忘之,山川鬼神其忘諸乎?”士伯怒,謂韓簡子曰:“薛徵於人,宋徵於鬼,宋罪大矣。且己無辭而抑我以神,誣我也。啓寵納侮,其此之謂矣。必以仲幾為戮。”乃執仲幾以歸。三月,歸諸京師。
  • 10.    《左傳·定公四年》:三月,公會劉子、晉侯、宋公、蔡侯、衞侯、陳子、鄭伯、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鬍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國夏於召陵,侵楚。
  • 11.    《左傳·定公六年》:秋八月,宋樂祁言於景公曰:“諸侯唯我事晉,今使不往,晉其憾矣。”樂祁告其宰陳寅。陳寅曰:“必使子往。”他日,公謂樂祁曰:“唯寡人説子之言,子必往。”陳寅曰:“子立後而行,吾室亦不亡,唯君亦以我為知難而行也。”見溷而行。趙簡子逆,而飲之酒於綿上,獻楊楯六十於簡子。陳寅曰:“昔吾主範氏,今子主趙氏,又有納焉。以楊楯賈禍,弗可為也已。然子死晉國,子孫必得志於宋。”範獻子言於晉侯曰:“以君命越疆而使,未致使而私飲酒,不敬二君,不可不討也。”乃執樂祁。
  • 12.    《左傳·定公九年》:九年春,宋公使樂大心盟於晉,且逆樂祁之屍。辭,偽有疾。乃使向巢如晉盟,且逆子梁之屍。子明謂桐門右師出,曰:“吾猶衰絰,而子擊鐘,何也?”右師曰:“喪不在此故也。”既而告人曰:“己衰絰而生子,餘何故舍鍾?”子明聞之,怒,言於公曰:“右師將不利戴氏,不肯適晉,將作亂也。不然無疾。”乃逐桐門右師。
  • 13.    《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景公十六年,魯陽虎來餎,已復去。
  • 14.    《左傳·定公十年》:宋公子地嬖蘧富獵,十一分其室,而以其五與之。公子地有白馬四。公嬖向魋,魋欲之,公取而朱其尾鬛以與之。地怒,使其徒抶魋而奪之。魋懼,將走。公閉門而泣之,目盡腫。母弟辰曰:“子分室以與獵也,而獨卑魋,亦有頗焉。子為君禮,不過出竟,君必止子。”公子地奔陳,公弗止。辰為之請,弗聽。辰曰:“是我吾兄也。吾以國人出,君誰與處?”冬,母弟辰暨仲佗、石彄出奔陳。
  • 15.    《左傳·定公十一年》:十一年春,宋公母弟辰暨仲佗、石彄、公子地入於蕭以叛。秋,樂大心從之,大為宋患,寵向魋故也。
  • 16.    《左傳·定公十四年》:秋,齊侯、宋公會於洮。
  • 17.    《左傳·定公十五年》:鄭罕達敗宋師於老丘。
  • 18.    《左傳·哀公四年》:宋人執小邾子。
  • 19.    《左傳·哀公五年》:夏,齊侯伐宋。
  • 20.    《左傳·哀公六年》:宋向巢帥師伐曹。
  • 21.    《左傳·哀公七年》:七年春,宋皇瑗帥師侵鄭。
  • 22.    《左傳·哀公七年》:七年春,宋師侵鄭,鄭叛晉故也。
  • 23.    《左傳·哀公七年》:宋人圍曹。冬,鄭駟弘帥師救曹。
  • 24.    《左傳·哀公七年》:宋人圍曹。鄭桓子思曰:“宋人有曹,鄭之患也。不可以不救。”冬,鄭師救曹,侵宋。
  • 25.    《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三十年,曹倍宋,又倍晉,宋伐曹,晉不救,遂滅曹有之。
  • 26.    《左傳·哀公八年》:八年春王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陽歸。
  • 27.    《左傳·哀公八年》:八年春,宋公伐曹,將還,褚師子肥殿。曹人詬之,不行,師待之。公聞之,怒,命反之,遂滅曹。執曹伯及司城強以歸,殺之。
  • 28.    《左傳·哀公九年》:鄭武子剩之嬖許瑕求邑,無以與之。請外取,許之。故圍宋雍丘。宋皇瑗圍鄭師,每日遷舍,壘合,鄭師哭。子姚救之,大敗。二月甲戌,宋取鄭師於雍丘,使有能者無死,以郟張與鄭羅歸。
  • 29.    《左傳·哀公九年》:宋公伐鄭。
  • 30.    《左傳·哀公十年》:宋公伐鄭。
  • 31.    《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六十四年,景公卒。宋公子特攻殺太子而自立,是為昭公。
  • 32.    《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熒惑守心。心,宋之分野也。景公憂之。
  • 33.    《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司星子韋曰:“可移於相。”景公曰:“相,吾之股肱。”曰:“可移於民。”景公曰:“君者待民。”曰:“可移於歲。”景公曰:“歲饑民困,吾誰為君!”子韋曰:“天高聽卑。君有君人之言三,熒惑宜有動。”於是候之,果徙三度。
  • 34.    《史記·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1-10]
  • 35.    《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1-21]
  • 36.    《殷宋五澤》35宋景公空桐之殤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4-03-1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