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宋明道教思想研究

鎖定
《宋明道教思想研究》包括四章內容,作者針對以往道教研究中存在的弊端,對宋明時期的道教作內部的、思想性的研究,力圖發掘出道教產生、發展、衍變過程內涵的豐富而深刻的思想。
中文名
宋明道教思想研究
作    者
孔令宏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1] 
出版時間
2002年1月1日
頁    數
455 頁
開    本
32 開
ISBN
7801234154
語    種
簡體中文

宋明道教思想研究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道教的道與術
第一節 道家與道教
第二節 道與術
第三節 道術與道教史的分期
第四節 道教的道術與傳統文化
第五節 關於道家、道教哲學
第二章 唐末至北宋時期的道教思想
第一節 唐末至北宋內丹由術向學的轉變
第二節 鍾呂學派對內丹學理論的初步建構
一 因術識法,因法知道
二 “參同大易顯陰陽”的內丹學思想
三 對鍾呂學派的評價
第三節 陳摶學派的道教思想
一 陳摶的內丹易學思想
二 陳景元的道教思想
第四節 張伯端的內丹學理論體系
一 精氣神的理論
二 性命理論
三 關於三教關係的理論
四 張伯端思想對後世道教的影響
第五節 《道藏》及其文字哲學
一 《道藏》與《雲笈七籤》
二 文字哲學
三 文字之術
四 道教文學的哲理分析
第六節 晚唐至北宋道教的總體特點
第三章 南宋至明代中期的道教思想(上)
第一節 南宗先命後性的道術思想
一 南宗概述
二 翁葆光和南宗雙修派的思想
三 白玉蟾的丹道哲學思想
第二節 北宗先性後命的道術思想
一 王重陽與北宗
二 馬鈺的清靜修養論
三 郝大通、王志謹與盤山派的心性哲學
四 丘處機與龍門派的功行合一思想
第三節 全真道南北宗合流及其在元代的發展
一 李道純的中和哲學
二 陳致虛匯合南北宗的丹法思想
三 牧常晁融合南北宗丹道的思想
四 《玄教大公案》以道融禪的思想
第四節 張三丰的隱仙理論
第四章 南宋至明代中期的道教思想(下)
第一節 太一道和大道教的道術思想
第二節 淨明道的真忠至孝之道
一 欲修仙道,先修人道
二 正心修身之學
三 功夫與境界
四 對淨明道的評價
第三節 杜道堅的王道之術
第四節 南宋至明代中期符籙派道教的道術重構
一 南宋至元代符籙派道教的宗派分化與合併
二 南宋至明代中期符籙類道教宗派的道術思想
三 張宇初“造乎天人一致之工”的思想
第五節 道教的倫理之術
第六節 道教與佛教的關係
第七節 從三一教看三教混融中的道教
第八節 南宋至明代中期道教的總體特點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一 試論道家道教哲學
附錄二 近百年來道教思想史研究述要
後記
後記
近百年來道教思想史研究述要
試論道家道教哲學
主要參考文獻
結語
南宋至明代中期道教的總體特點
從三一教看三教混融中的道教
道教與佛教的關係
道教的倫理之術
張宇初“造乎天人一致之工”的思想
南宋至明代中期符籙類道教宗派的道術思想
南宋至元代符籙派道教的宗派分化與合併
南宋至明代中期符籙派道教的道術重構
杜道堅的王道之術
對淨明道的評價
功夫與境界
正心修身之學
欲修仙道,先修人道
淨明道的真忠至孝之道
太一道和大道教的道術思想
南宋至明代中期的道教思想(下)
張三丰的隱仙理論
《玄教大公案》以道融禪的思想
牧常晁融合南北宗丹道的思想
陳致虛匯合南北宗的丹法思想
李道純的中和哲學
全真道南北宗合流及其在元代的發展
丘處機與龍門派的功行合一思想
郝大通、王志謹與盤山派的心性哲學
馬鈺的清靜修養論
王重陽與北宗
北宗先性後命的道術思想
白玉蟾的丹道哲學思想
翁葆光和南宗雙修派的思想
南宗概述
南宗先命後性的道術思想
南宋至明代中期的道教思想(上)
晚唐至北宋道教的總體特點
道教文學的哲理分析
文字之術
文字哲學
《道藏》與《雲笈七籤》
《道藏》及其文字哲學
張伯端思想對後世道教的影響
關於三教關係的理論
性命理論
精氣神的理論
附錄二張伯端的內丹學理論體系
附錄一陳景元的道教思想
第八節陳摶的內丹易學思想
第七節陳摶學派的道教思想
第四章對鍾呂學派的評價
第三章“參同大易顯陰陽”的內丹學思想
第六節因術識法,因法知道
四鍾呂學派對內丹學理論的初步建構
三唐末至北宋內丹由術向學的轉變
二唐末至北宋時期的道教思想
一關於道家、道教哲學
第二章道教的道術與傳統文化
第五節道術與道教史的分期
第四節道與術
第三節道家與道教
第二節導論——道教的道與術
第一節一部開拓性的優秀著作
第一章《宗教學博士文庫》總序 [2] 

宋明道教思想研究作者簡介

孔令宏(1969~),祖籍山東,出生於雲南彌勒,現為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出版有《中國道教史話》、《儒道關係視野中的朱熹哲學》、《朱熹哲學與道家道教》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