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宋斐如

鎖定
宋斐如(1903-1947),出生在台南縣一個農户之家。1945年11月,擔任了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副處長,建立了自己的民族教育體系。 [1] 
中文名
宋斐如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3年
逝世日期
1947年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職    業
新聞記者
出生地
中國台灣

目錄

宋斐如人物生平

在軍閥橫行的日子,他們的言論觸犯了賣國統治者的利益。為躲避敵人的追捕,宋斐如常常搬家。每到一地,他總是伏案疾書,為《京報》《成報》寫稿,對帝國主義侵略行徑作無情揭露。與親朋一起他亦多縱論國事,傾談革命道理。
1929年,被迫解甲歸田的馮玉祥將軍“隱居”泰山。宋斐如敬佩富有正義感和愛國心的馮將軍,而馮將軍有強烈的讀書願望。經陳豹隱推薦,宋斐如來到了泰山,一直到1935年,為馮將軍組織了泰山的兩次讀書活動。在此期間,宋斐如先後邀請著名進步學者為馮將軍授課。宋斐如和賴亞力先後擔任了馮將軍的社會科學研究室主任。他們有計劃地安排了馮將軍的讀書活動。當時開設的課程有“經濟學原理”、“政治學概論”、“辯證唯物主義”、“國際政治”、“古典文學”及數理化、史地等。宋斐如親自為馮將軍講授經濟學、日語及介紹日本國情。馮將軍是每課必到,馮夫人李德全及一些部屬也都是課堂上的“學生”。在宋斐如和大家的努力下,泰山的讀書活動搞得有聲有色,學習氣氛十分濃厚。正像他們所説:“立原祠下人才濟濟,普照寺旁是學府。”幾年的讀書活動,對日後馮將軍傾向革命、積極抗日作用甚大。
1935年,中國共產黨的地下工作者劉思慕(劉燧元)因把有關國民黨對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圍剿”的絕密計劃交給共產國際而遭到特務追捕。他從上海、蘇州到太原、天津、濟南,最後來到泰山腳下,找到了宋斐如。宋斐如深知馮將軍尊敬有學問的人,對抗日進步人士更是關懷備至。於是他毅然把自己摯友的情況告訴了馮將軍,請求他相助。馮將軍欣然應允。果然馮、劉二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洽。但不久,風聲越來越緊,宋斐如、劉思慕考慮再三,認為長留泰山終非上策,對馮將軍亦無好處。馮將軍聽取了倆人的意見,作了妥善的安排,派馮夫人的弟弟李連海化裝護送劉思慕下山。
“九·一八”事變後,宋斐如毅然辭去了北大的教職,到主張抗日救國的馮玉祥將軍處任職。他隨同馮將軍一道赴張家口,與抗日誌士討論抗日形勢,商談抗日大計,主辦《抗日救國》刊物,喚起民眾,奮起抗日。1933年,馮玉祥與吉鴻昌、方振武等在共產黨支持下,聯合抗日救國軍、東北義勇軍、蒙漢進步力量、平津愛國學生,在張家口組成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抗日軍民同仇敵愾,一舉收復了沽源、多倫等4個縣,軍威大振,民心大慰。
1932年,帝國主義操縱下的“國聯”派出所謂調查團來調查“九·一八”事變真相。出於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醜惡目的,由李頓所率領的調查團歪曲日本強盜侵佔中國國土的事實真相,反而污衊中國人民的抗日鬥爭,要中國人民承認日本帝國主義在“滿洲”的合法地位。這激起了中國人民的無比憤慨。宋斐如和張勃川針對李頓的所謂調查報告書,與馮將軍多次分析、討論,書寫了《國際調查團李頓爵士報告書批判》,逐一駁斥了報告書的歪理,揭露了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行徑。
宋斐如跟隨馮玉祥將軍多年,1938年,馮將軍在任軍委副委員長時,宋斐如、張鐵生、張凌青、賴亞力、老舍、劉思慕等經常聚會福膏堂,為馮將軍籌劃、草擬宣傳文字,組織時事座談會,分析抗日形勢。為了抗日,他們不辭辛苦,竭盡全力。
抗戰前夕,宋斐如東渡日本在東京帝大研究院深造,更清楚地瞭解了日本國情。在八年抗戰期間,宋斐如滿腔熱情,為發動民眾,宣傳抗日,而四處奔忙。宋斐如在漢口創辦《日本》半月刊,後遷。淪陷後,全國各地的文化界、知識界人士雲集桂林。宋斐如也離開到桂林,暫時中斷了他主辦的《日本》的出版工作。《廣西日報》社社長仰慕宋斐如的才能,尤其欽佩他致力於抗日救國的熱忱,遂聘請他當了《廣西日報》社的總主筆。宋斐如走到哪裏,就宣傳抗日到哪裏。在桂林,他的筆鋒直戳日寇,宣傳抗戰必勝,深得同仁的信賴與好評。
1941年,宋斐如又隨着逃難的人羣到了重慶。他臨時在中蘇友好協會工作,但仍念念不忘抗日宣傳。幾經曲折,《日本》終於復刊,對宣傳抗日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宋斐如離台近20載,如今歸心似箭,恨不得馬上飛回故鄉。當時,他那剛出生的孩子還未滿月,但他全然不顧,自己先走,妻兒隨後。臨走前,他還特意交代區嚴華別忘了帶上他倆結婚時朋友同事送的禮物。這不是什麼金銀珠寶,而是一塊40釐米見方的白綢布,上面畫着一枝梅花,書有:“勿忘台南開元寺的古梅。”這是朋友同事對他倆的鼓勵、期望與囑託。
宋斐如決心致力於家鄉的文教事業,儘快恢復民族教育。1945年11月,他擔任了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副處長,建立了自己的民族教育體系。
宋斐如在“二·二八”事件中被國民黨當局殺害。 [1-2] 
參考資料
  • 1.    楊毅周主編,抗日人物傳,華藝出版社,2015.06,第274頁
  • 2.    楊毅周主編,抗日人物傳,華藝出版社,2015.06,第2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