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宋振騏

鎖定
宋振騏,1935年3月10日出生於湖北武漢,礦山壓力及岩層控制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 山東科技大學礦業與安全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名譽院長 [2]  ,臨沂市理工學校榮譽校長 [3] 
1957年宋振騏從北京礦業學院畢業後留校工作;1967年進入山東礦業學院採礦系工作,先後擔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兼所長;1987年擔任山東礦業學院礦壓研究所所長;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2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93年擔任山東科技大學礦壓研究所名譽所長 [4]  ;1998年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2014年擔任山東科技大學礦業與安全工程學院名譽院長;2018年被聘為臨沂市理工學校榮譽校長 [3] 
宋振騏主要從事礦山壓力與岩層控制的研究。
中文名
宋振騏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湖北省武漢市
出生日期
1935年3月10日
畢業院校
北京礦業學院
職    業
教學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實用礦壓理論開拓者和奠基人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性    別

宋振騏人物經歷

宋振騏
宋振騏(8張)
1935年3月10日,宋振騏出生在湖北武漢漢陽兵工廠的一個工人家庭。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隨着國民黨的節節敗退,工廠也內遷。宋振騏從記事起就為生活所迫,拾柴、撿炭,從大食堂飯桌上和剩菜缸中撈取殘羹。
1946年,家搬到重慶,父母為了讓他讀書,認了小學教師做“乾爹”,從此隨了乾爹的姓,改名宋振騏。
1953年9月,宋振騏從重慶市第一中學畢業,考入北京礦業學院(1988年學校更名為中國礦業大學)採礦系地下開採專業學習,在校期間多次被評為優秀學生、“三好學生”,並出席北京市“三好學生”代表大會。
1956年,周總理號召向科學進軍,宋振騏參加了學生科學技術小組,擔任了院首屆學生科學技術協會主席。1956年他所在班還自編自演了快板劇《不做啃書匠》,幾乎演遍北京市的大學和中學,在懷仁堂紀念“一二·九”運動演出後,受到了周總理的接見和表揚。
1957年7月,宋振騏北京礦業學院畢業後留校工作,擔任採煤系助教(至1967年3月)。
1967年3月,宋振騏進入山東礦業學院(1999年組建為山東科技大學)採礦系工作,先後擔任助教(1967年3月至1978年5月)、講師(1978年5月至1979年8月)、副教授,系主任兼所長(1979年5月至1987年3月)。
1979年,宋振騏組建了中國煤炭系統高等院校第一個“礦山壓力和岩層控制工程”研究和實踐的山東礦業學院礦山壓力研究所。
1987年3月,宋振騏擔任山東礦業學院礦壓研究所教授、所長(至1993年3月)。
1990年,宋振騏被列入《山東改革明星列傳》一書 [5] 
1991年,宋振騏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93年3月,宋振騏擔任山東科技大學礦壓研究所教授、名譽所長,山東科技大學戰略發展委員會主任、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名譽院長。
2014年,山東科技大學礦業與安全工程學院成立,宋振騏擔任學院名譽院長。7月,擔任山東省少年科學院院長 [6] 
2018年7月4日,宋振騏接受蘭陵縣聘任,成為臨沂市理工學校榮譽校長 [3] 
2022年9月2日,擔任山西雙碳能源革命研究院名譽院長。 [16] 

宋振騏主要成就

宋振騏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宋振騏建立並完善了以岩層運動為中心的礦山壓力理論和研究方法體系,該理論體系把中國採場礦山壓力研究從定性推向定量,把煤礦現場礦山壓力和岩層控制從過去主要依靠統計經驗決策,推進到針對具體煤層條件定量的發展階段;組建了中國高校第一個礦山壓力研究所,主持並完成了包括“六五”、“七五”國家重點攻關項目等多個項目的研究任務;創造的“井下岩層動態觀測研究方法”及成功研製的頂板動態儀等監測手段,以及頂板預測預報和頂板控制設計等計算機系統和軟件,實現了理論和方法的統一。 [1] 
1958年至1962年,在全國水力採煤機械化高潮中,宋振騏和同學們參加了第一個水採礦井(羊渠河一礦)的試生產,在淮南一礦首先系統地開展了水採頂板活動規律的實測研究,在隆隆的煤水聲中,經歷了煤層和頂板垮塌、煤流衝擊的險境。
1963年,宋振騏開始帶領同學們不顧煤壁片塌、頂板冒落的危險,研製試驗了裝煤犁、安全支柱的回柱裝備,煤炭工業部張霖芝部長親臨參觀,該裝備曾在全國煤展會上展出。
1976年,兗州第一對礦井(南屯煤礦)投產後,多次發生一次近百米工作面塌垮的大事故,宋振騏帶領學生和現場同志一起不顧頂板來壓時刻的聲響和塌垮的危險,經歷了近百個日日夜夜摸清了頂板運動的規律,找到了需要控制的岩層範圍和控制的辦法,從此排除了相應的頂板事故。
20世紀70年代末,宋振騏動員了一大批物理、機電、計算機專業的老師和研究生,組成聯合課題組,先後研製了CH-50型壓力合、KY-82型岩層動態儀、DCC-1型遙測儀、DK-Ⅱ支柱質量監測儀、SY-50、SY-60型支柱測力計。80年代以來,主持了包括“頂板預測預報和控制”等多個重大項目。
1980年,通化松樹鎮礦迫於堅硬頂板威脅而採用“刀柱式”開採法,引起強烈的礦山壓力顯現和大量瓦斯積聚,造成近百人傷亡的重大瓦斯事故。宋振騏通過實測研究分析,摸清了頂板活動規律及相應的參數,大膽改用長壁垮落法控頂,從此避免了底板鼓起,底煤破壞、瓦斯湧出等強烈礦山壓力顯現,從此排除了該礦發生類似事故的可能性。
1984年,南桐礦務局魚田堡礦5年垮塌工作面總長達3000多米,嚴重威脅生產,每年用數萬立方米坑木控制頂板,經濟損失數百萬元,宋振騏和研究所的同志帶領畢業生應邀深入現場實測研究,改變了支護方式和支護手段,排除了長期不斷的頂板事故和沉重的經濟負擔。
1991年11月,宋振騏從事以發展採礦工程學科理論及應用於工程實踐上的“系統性”和“創造性”的工作 [7] 
  • 制定標準
文志傑、宋振騏、李利平等,西部礦區地質軟巖巷道圍巖大變形控制技術指南,T/GRM 067—2023 [17] 
  • 著作論文
截至2018年11月,宋振騏出版專著6部,發表論文100餘篇 [8]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1988.12
《實用礦山壓力控制》
宋振騏主編
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2003.10
《煤礦重大事故預測和控制的動力信息基礎的研究》
宋振騏等著
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
  • 承擔項目&成果獎勵
截至2013年6月,宋振騏主持承擔“礦山壓力和頂板運動預測預報及控制”等多項國家級科技攻關項目和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煤炭部科技進步獎等10餘項國家級獎項 [8] 
宋振騏獲獎項目統計表
獲獎情況
獲獎項目名稱
獲獎人員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煤礦礦山壓力和頂板運動的預測預報及控制 [5] 

2023年度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寧東礦區特厚煤層回採巷道應力環境優化理論與關鍵技術
宋振騏、郝建,等 [18] 



宋振騏人才培養

  • 教育理念
2004年10月,宋振騏在山東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做了題為“高等教育人才興國戰略”的報告,在報告中談到發展高等教育的必然和潛力時指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關鍵是發展教育,特別是首先發展高等教育,使中國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在質量和數量上應有一個更快的突破。人才是發展的核心,以人才培養和發揮作用為核心的管理成為發展的關鍵 [9] 
  • 指導學生
截至2013年6月,宋振騏一共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50餘名,並指導和培養了一大批煤炭企業現場技術骨幹 [10] 

宋振騏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山東省科學技術拔尖人才

全國煤炭工業勞動模範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990年
全國高等學校先進科技工作者 [5] 
1990年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91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 
1992年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宋振騏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93年3月—1998年3月
1998年3月—2003年3月

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第四屆)常務委員


中國煤炭工業勞動保護學會常務理事,頂板防治專業委員會主任

國際岩石力學學會(ISRM)中國組成員

西安科技大學雙聘院士 [13] 

東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黑龍江科技大學兼職教授

宋振騏人物評價

宋振騏是中國“實用礦山壓力與岩層控制”理論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在應用“實用礦山壓力理論”指導煤礦安全生產及機械化發展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14] (《中國知識產權報》評)
宋振騏堅持教學、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相結合,建立和發展“實用礦山壓力理論體系”,用於指導現場生產實踐,為大幅度降低煤礦頂板等重大事故、提高經濟效益做出了貢獻 [15] (西安科技大學董事會評)
宋振騏作為中國實用礦山壓力理論學派的帶頭人,他50餘年來堅持深入煤礦生產第一線,創造性地建立了“以岩層運動為中心”的預測預報、控制設計(決策)和控制效果判斷為一體的理論體系,率先研製了“礦山壓力機械模擬試驗枱”等實驗設備,為把採場礦山壓力研究從定性推向定量,把中國煤炭生產現場頂板控制從過去主要依靠統計經驗決策提高到能夠針對具體煤層條件定量,及實現煤礦決策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動化的發展階段作出了重要貢獻 [7] (《中國科學報》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