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宋四大書

鎖定
宋四大書》是宋朝四大部書,包括《太平廣記》、《太平御覽》、《文苑英華》、《冊府元龜》。都是北宋時編寫的。其中《太平廣記》、《太平御覽》和《文苑英華》是宋太宗時編寫完成的,而《冊府元龜》則是宋真宗時完成的。故後世合稱此四書為宋朝四大部書,或宋四大書。由於《冊府元龜》的規模最大,幾概括十七史,是其他的數倍,所以被稱為《宋四大書》之首。
中文名
宋四大書
別    名
宋朝四大部書
包    括
冊府元龜》,《太平御覽》等
初    名
《歷代君臣事蹟》
朝    代
北宋真宗景德年間
拓    展
《冊府元龜》被稱宋四大書之首

宋四大書基本資料

圖片
圖片(4張)
宋四大書是宋朝四大部書,包括《冊府元龜》、《太平御覽》、《太平廣記》及《文苑英華》。由於《冊府元龜》的規模最大,是其他的數倍,所以被稱為宋四大書之首。
胡應麟曾言:“《文苑》之蕪冗,《廣記》之怪誕,皆藝林所厭薄,而不知其有助於載籍者不鮮也。非《御覽》,西京以迄六代諸史乘煨燼矣。非《英華》,典午以迄三唐諸文賦煙埃矣。非《廣記》,汲冢以迄五朝諸小説烏有矣。所錄本書,今十九不存,間存者往往賴此而完帙僅半,餘恍忽睹其名耳。宋人雜説單行,本朝垂百數種,舍此遂無可別稽。故是編雖蕪冗,世莫得而廢也。”
四部書中除《太平廣記》為五百卷外,其餘三部各一千卷,其中《冊府元龜》載史事,《太平御覽》載百家,《文苑英華》載文章,《太平廣記》載小説。四部書以《冊府元龜》為最大,它也是清《四庫全書》中最大部書之一。

宋四大書冊府元龜

《冊府元龜》 《冊府元龜》
《冊府元龜》為中國宋四大書之一,初名《歷代君臣事蹟》,北宋真宗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九月廿二,下詔王欽若楊億修歷代君臣事蹟,前後八年,至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八月十三書成。有宋刻本,流傳甚稀。《冊府元龜》廣泛取材於正史、實錄,但不取筆記雜史,引處一律不注出處,成書多達一千卷,是宋代存世最大的著作,在《四庫全書》中篇幅居第二(僅次於《佩文韻府》),其中唐朝、五代實錄史料極其豐富。
冊府元龜》雖與《太平御覽》卷數相同,但各卷容量較大,所以總字數超過《太平御覽》一倍,有9,392,000餘字。《冊府元龜》材料豐富,引文整篇整段,自上古至五代,按人、事、物,分門編纂,以年代為序,真宗曾寫了序:“粵自正統,至於閏位,君臣善跡,邦家美政,禮樂沿革,法令寬猛,官師議論,多士名行,靡不具載,用存典刑。凡勒成一千一百四門,門有小序,述其指歸。分為三十一部,部有總序,言其經制,凡一千卷。”,《冊府元龜》廣泛收集,可以説概括了十七史
《冊府元龜》的編纂目的是“欲載歷代事實,為將來典法,使開卷者動有資益”,編纂的特點是所採資料不改舊文,每部前有總序,每門前有小序。因所採多為常見書,又不加註資料出處,歷代不為學者所重視。南宋洪邁更直言:
“ 真宗初,命儒臣編修君臣事蹟,後謂輔臣曰:“昨見宴享門中錄唐中宗宴飲,韋庶人等預會和詩,與臣寮馬上口摘含桃事,皆非禮也。已令削之。”又曰:“所編事蹟,蓋欲垂為典法,異端小説,鹹所不取,可謂盡善。”而編修官上言:“近代臣僚自述揚歷之事,如李德裕文武兩朝獻替記、李石開成承詔錄、韓偓金鑾密記之類,又有子孫追述先德敍家世,如李繁鄴侯傳、柳氏序訓、魏公家傳之類,或隱己之惡,或攘人之善,並多溢美,故匪信書。並僭偽諸國,各有着撰,如偽吳錄、孟知祥實錄之類,自矜本國,事或近誣。其上件書,並欲不取。餘有三十國春秋河洛記、壺關錄之類,多是正史已有;秦記、燕書之類,出自偽邦;殷芸小説、談藪之類,俱是詼諧小事;河南志、邠志、平剡錄之類,多是故吏賓從述本府戎帥征伐之功,傷於煩碎;西京雜記、明皇雜錄,事多語怪;奉天錄尤是虛詞。盡議採收,恐成蕪穢。”並從之。及書成,賜名冊府元龜,首尾十年,皆王欽若提總,凡一千卷,其所遺棄既多,故亦不能暴白。”
直至近代,始為著名史學家陳垣先生所肯定。《冊府元龜》收集有大量的《舊唐書》史料,由於《舊唐書》失佚已久,要復原此書,必須大量引用《冊府元龜》。
冊府元龜之三十一部為:帝王、閏位、僭偽、列國君、儲宮、宗室、外戚、宰輔、將帥、台省、邦計、憲官、諫靜、詞臣、國史、掌禮、學校、刑法、卿監、環衞、銓選、貢舉、奉使、內臣、牧守、令長、宮臣、幕府、陪臣、總錄、外臣等。

宋四大書太平御覽

太平御覽》初名《太平類編》、《太平編類》,後改名為《太平御覽》。《太平御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以及《冊府元龜》合稱為“宋四大書”。
《太平御覽》清韓泰華校本 《太平御覽》清韓泰華校本
北宋初年,宋太宗趙光義於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命李昉等編撰《太平御覽》編修,至太平興國八年十二月(984年)書成,共六年。《宋會要》記載,《太平御覽》是以《修文殿御覽》、《藝文類聚》、《文思博要》等書為藍本進行編撰的。宋敏求春明退朝錄》謂“書成之後,太宗日覽三卷,一歲而讀周,故賜是名也。”同時編纂的類書,還有《太平廣記》。《太平御覽》凡一千卷,為宋代最大的類書之一,索引經使圖書,凡一千六百九十餘種,今不傳者十之七八,徵引賅博,足資考證。
全書分五十五門,名次是:天部、時序部、地部、皇王部、偏霸部、皇親部、州郡部、居處部、封建部、職官部、兵部人事部、逸民部、宗親部、禮儀部、樂部文部、學部、治道部、刑法部、釋部、道部、儀式部、服章部、服用部、方術部、疾病部、工藝部、器物部、雜物部、舟部、車部、奉使部、四夷部、珍寶部、布帛部、資產部、百穀部、飲食部、火部、休徵部、咎徵部、神鬼部、妖異部、獸部、羽族部、鱗介部、蟲豸部、木部、竹部、果部、菜茹部、香部、藥部、百卉部。各部下又分類,類下又有子目,大小類目共計約五千四百七十四類。雖多轉引類書,不能一一出自原本,而蒐羅浩博,足資考證古籍軼文。
宋太宗趙光義曾表示:“此書千卷,朕欲一年讀遍。”命人日進三卷,備“乙夜之覽”,趙光義感嘆道:“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清高宗謂:“宋太宗身有慚德,因集文人為《太平御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三大書,以弭草野之私議。”清代王謨輯《漢唐地理書鈔》時,曾説:“太平御覽書目一千六百九十種,內地理書約三百種,較諸類書尤為賅博。”近人馬念祖編《水經注等八種古籍引用書目彙編》,則稱《御覽》引用書經核實後為2579種。
現存《御覽》刊本,以日本靜嘉堂文庫珍藏的“南宋閩刊本”為最古,最早為清同治年間藏書家陸心源所擁有,陸心源死後,其子以十萬元之代價將宋樓之藏書售予日本人。明代“倪炳校刻本”和“活字本”兩個版本。清嘉慶年間有“張海鵬刻本”、“汪昌序活字本”和“鮑崇城刻本”。光緒年間有“廣東重刊鮑氏本”和“石印鮑氏本”。1928年張元濟在日本發現“南宋蜀刊本”,亦即“南宋蒲叔獻刊本”,此本在日本存殘卷二部,一部藏於宮內省圖書寮,另一部藏於京都東福寺。1935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四部叢刊三編》時刊印。另外,近人錢亞新編有《太平御覽索引》,聶崇岐編有《太平御覽引得》。

宋四大書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是宋代李昉等人編著的大型類書之一。
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三月,李昉、扈蒙李穆等人奉宋太宗的命令集體編纂,到隔年八月結束,因編成於太平興國年間,所以定名為《太平廣記》,和《太平御覽》同時編纂。全書五百卷,目錄十卷,共分92類,專收野史以及小説雜着,其中以為神仙、鬼、報應、神、女仙、定數、畜獸、草木、再生、異僧、徵應十一類。全書所記神怪故事所佔比重最大,卷數多的如神仙55卷、女仙15卷、報應33卷、神25卷、鬼40卷。 [1] 
李昉等在奉詔編撰《太平廣記》後,曾向皇帝上過一表,提到此書宗旨“博宗羣言,不遺眾善”,“編秩既廣,觀覽難周,故使採摭菁英,裁成類例”。書中絕大部分小説都是唐代的作品,如六朝志怪唐人傳奇等,有些篇幅較小的書幾乎全部收錄,其中許多原書如《旌異記》、《啓顏錄》等已失傳,靠本書而得以流傳。書裏最值得重視的是第484至492卷,九卷雜傳記裏所收的《李娃傳》、《東城老父傳》、《柳氏傳》、《長恨傳》、《無雙傳》、《霍小玉傳》、《鶯鶯傳》等,都是唐人傳奇的名篇,最早見於本書。
胡應麟曾言:“《文苑》之蕪冗,《廣記》之怪誕,皆藝林所厭薄,而不知其有助於載籍者不鮮也。非《御覽》西京以迄六代諸史乘煨燼矣。非《英華》,典午以迄三唐諸文賦煙埃矣。非《廣記》汲冢以迄,五朝諸小説烏有矣。所錄本書,今十九不存,間存者往往賴此而完帙僅半,餘恍忽睹其名耳。宋人雜説單行,本朝垂百數種,舍此遂無可別稽。故是編雖蕪冗,世莫得而廢也。……《廣記》之臚列詳明,紀例精密,灼然必傳,又當議於二典之外者也。”
魯迅所輯《古小説鈎沉》和《唐宋傳奇集》,多取材於此書。他在《破〈唐人説薈〉》一文中指出:“我以為《太平廣記》的好處有二,一是從六朝到宋初的小説幾乎全收在內,倘若大略的研究,即可以不必別買許多書。二是精怪,鬼神,和尚,道士,一類一類的分得很清楚,聚得很多,可以使我們看到厭而又厭,對於談狐鬼的《太平廣記》的子孫,再沒有拜讀的勇氣。”
逸事
元好問曾提到劉景玄半個月就把整套太平廣記背誦無誤。〈劉景玄墓銘〉稱人有為予言:“是家讀《廣記》,半月而初無所遺忘者。”

宋四大書文苑英華

文苑英華》是宋太宗時李昉、扈蒙、宋白徐鉉等二十餘人共同編纂的文學總集。《文苑英華》於太平興國七年(982年)開始編輯,後來宋太宗又命蘇易簡、王祐等人蔘修,雍熙三年(986年)完成,篇幅多達一千卷。
選材侷限與《文選》相銜接,上自南朝梁代,下至五代,按文體分賦、詩、歌行、雜文,還收錄了詔誥、書判、表疏、碑誌……等,可用來考訂史實。其中唐人作品佔十分之九。南宋宋孝宗周必大、胡柯、彭叔夏校訂後刊行,今存者即此校定本李慈銘越縵堂日記》指出它所收的唐賦“陳陳相因”。宋洪邁撰有《文苑英華辯證纂要》。
參考資料
  • 1.    浦奎.中華上下五千年:黃山書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