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宋君復

鎖定
宋君復(1897~1977),紹興城區小坊口人。中國近代體育史上的著名體育教育家。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進私塾讀書,兩年後轉入浸禮會所辦小學求學。畢業後考入杭州第二中學的前身杭州蕙蘭中學。民國5年(1916),以優異成績考取公費留學美國,先在柯培大學學物理,畢業後,因感我國體育之幼稚,又進美國麻省春田學院專攻體育。回國後,執教於蕙蘭中學,從1926年起,歷任滬江大學、瀋陽東北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體育系主任、教授。
中文名
宋君復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97年
逝世日期
1977年
出生地
紹興城區小坊口
代表作品
《體育原理》
《劉長春短跑》
《女子籃球訓練法》

宋君復職業生涯

1932年,作為中國體育代表團教練,率劉長春一人蔘加第十屆奧運會,途經日本長崎港,為抗議日軍在我國東北地區的侵略行徑,拒絕上岸。1936年,積極籌組和領導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第十一屆奧運會,同年被批准為國際籃球裁判。1948年,再次作為中國體育代表團成員,前往英國倫敦參加第十四屆奧運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北京師範大學體育系教授,北京體育學院體育系主任、副院長。
1964年當選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第四屆委員會委員,同年,又任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著作有《體育原理》、《劉長春短跑》、《女子籃球訓練法》、《女子壘球訓練法》、《第十屆世運會各國著名田徑選手電影姿勢圖》等。

宋君復相關信息

宋君復於1897年出生在紹興城區小坊口(現越城區新建路與斷河頭交接處),父親為製鞋工匠,早亡,由母親和兄長撫養成人。他自幼熱愛體育,尤其對籃球感興趣,8歲那年,他進入私塾讀書,兩年後轉入小學求學。畢業後考入杭州蕙蘭中學,併入選校籃球隊。1915年,學校籃球隊來到上海,在遠東運動會上與青年會籃球隊比賽,以19比12獲勝。次年,學校籃球隊再次赴滬與青年會籃球隊比賽,以3分之差告負;之後又與滬江大學進行了一場比賽,以大比分戰勝對手,創造了球隊出征比賽的記錄。1916年,宋君復畢業後以優異成績獲得公費留學美國的機會,先在柯培大學學習物理,後又到美國麻省春田學院專攻體育。 [3] 
在春田學院留學期間,宋君復曾師從籃球運動創始人奈史密斯先生,學習有關籃球的專業知識與先進理念。1922年,宋君復學成歸國,回到母校蕙蘭中學擔任體育系主任。他在任期間,蕙蘭中學獲杭州市中等以上學校籃球賽冠軍。1927年宋君復離任,先後在上海滬江大學、瀋陽東北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任體育系主任和教授。 [3] 
宋君復第一次參加的是1932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10屆夏季奧運會。這是中國首次組團參加奧運會,代表團正式成員只有3人,宋君復為教練,沈嗣良為領隊,劉長春為運動員。 [3] 
宋君復的第二次奧運會經歷是1936年在德國首都柏林舉行的第11屆夏季奧運會。他作為教練,率領69名運動員參賽。其中有洛杉磯奧運會參賽者劉長春,還有與劉長春齊名的上海運動員程金冠。根據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的指示,由宋君復組建了中國第一支參加奧運會比賽的男子籃球隊。球隊只經歷了短期的訓練就前往德國參賽。在那一屆奧運會中,雖然最終名次不佳,但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的中國籃球隊,在與歐洲勁旅法國隊的比賽中,以45比38取勝,在當時爆出了一個不小的冷門。在柏林奧運會上,宋君復除了負責中國男子籃球隊的教練工作外,還要指導劉長春、程金冠等田徑運動員的訓練和比賽。就在這一年,宋君復獲得了國際籃球裁判資格。 [3] 
宋君復第三次參加的奧運會是1948年在英國倫敦舉行的第14屆夏季奧運會。他作為籃球隊主教練,隨“中國奧運之父”王正廷率中華奧運代表團出征。 [3] 

宋君復宋君復與青島體育場

由宋君復自美國搬到青島
中國第一座“奧運”建築,就是青島體育場。它於1932年2月16日始建,1933年6月末建成。“奧運”建築座標,在半個多世紀僅此而已,彌足珍貴。
宋君復從洛杉磯回國後,建造這座體育場佔據了他的大量時間。在中國建造一座“五星級”體育場,是他在美國留學期間就曾經有過的夢想。甩掉“東亞病夫”的帽子,宋君復從來沒有放棄“一個棋子”的努力。可以説,沒有“有心人”宋君復,沒有他個人學養換取參加奧運會的機會,中國就不會出現這座著名的“奧運”體育場。
宋君復設計的青島體育場圍牆呈鋸齒堡狀,氣勢磅礴,是洛杉磯體育場在“海外”的唯一縮小版。在當時的條件下,能夠飛越重洋,飛到黃海岸邊,的確是一個奇蹟。
就宋君復當時從洛杉磯帶回青島的“藍圖”,有兩種説法:其一是宋君復將洛杉磯體育場臨摹下來帶回青島的;另一種説法是宋君復帶回的是圖紙。青島體育場與洛杉磯體育場式樣完全相同,只是按原版四分之一縮建而已。
筆者傾向第二種説法,僅僅憑藉現場臨摹,是無法完成建築的鉅細的,更難以掌握從整體中縮小;建築不僅僅是直覺藝術,僅用臨摹就可完成。宋君復極有可能是尋找到了洛杉磯體育場的圖紙以後,才有可能“按圖索驥”,其背後周折無法得知。
當然,這座體育場得以順利建成,還有它的“背景”:1933年在青島召開第17屆華北運動會,這使得宋君複意欲建造一座“奧運樣式的體育場”的想法水到渠成。值得一提的是,青島體育場採用了當時最為先進的跑道——400米籃曲式跑道,直道8條,彎道6條,它是由德國人滌木博士創造的,它的出現給國內“直來直去”的跑道做了終結,是一場“跑道革命”。
青島體育場一建成,就成了國內首屈一指的體育場,此後,國內許多重大賽事都在此舉辦。1933年7月在青島舉行的華北運動會上,劉長春以遼寧選手的身份,在青島第一體育場參賽,奪得100米、200米兩項冠軍,證明他的確達到了國內短跑“頂尖”水平。劉長春在東北時就是宋君復得意學生,他幾次到青島參加比賽和訓練,也顯示了宋君復對他的器重。

宋君復社會評價

而對於宋君覆在國立山東大學執教時的評價,田廣渠認為,“他和眾多名師如老舍、梁實秋、童第周、王普、傅鷹等共同托起山大的輝煌”。 [1] 

宋君復所獲榮譽

2022年12月2日,入選2022年中國籃球名人堂入堂人物名單(特別緻敬)。 [2]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