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宋初百年文學復興的歷程

鎖定
《宋初百年文學復興的歷程》是2009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興武
書    名
宋初百年文學復興的歷程
作    者
張興武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
2009年05月
定    價
48 元
開    本
16 開
ISBN
9787101065275

宋初百年文學復興的歷程編輯推薦

《宋初百年文學復興的歷程》以百年為限,重新探討了宋初文壇漸至繁盛的複雜過程及內在軌跡,論述了“南文北進與北道南移”、“昆體”文學生態及創作主體的文化特徵、“太學體”文風的成因和表現、歐陽修詩文革新的對象及任務等許多重大問題,考察了“文道之爭”、“南北之爭”、“古今之辨”等制約文學史程的內在因素,以及學術、科舉、黨爭等可能影響文風走向的外在因素。以文獻為基礎,強調文、史、哲貫通的理論思辨與創新整合是《宋初百年文學復興的歷程》特色之所在。 [1] 
《宋初百年文學復興的歷程》為中華文史新刊之一。

宋初百年文學復興的歷程作者簡介

張興武,1962年生於甘肅會寧。1992年畢業於蘭州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1996年畢業於杭州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杭州師範大學教授。已出版《五代作家的人格與詩格》、《五代十國文學編年》、《五代藝文考》等專著及《續通鑑紀事本末》校點本;並在《文史》、《中華文史論叢》、《文學評論》、《文學遺產》及《文獻》等刊物發表論文三十餘篇。

宋初百年文學復興的歷程圖書目錄

引言以問題為先導的艱難求索
第一章 百廢待興的文學環境
第一節 圖書的蒐集、整理、刊刻與編纂
第二節 宋初作家的地域分佈
第三節 學校廢興與人才的培養
第二章 宋初文壇的衝突與對話
第一節 南北文臣政治地位的懸殊差異
第二節 科舉取士過程中的重北抑南
第三節 南文北進與文壇風氣的轉移
第四節 北道南移與儒學精神的迴歸
第三章 文道傳統的缺失與修復
第一節 儒道衰替與宋初經學家的艱難探索
第二節 文學創作走出亂世陰影的漫長曆程
第三節 文道傳統得以修復的基本標誌
第四章 文學變革的人格及情感動因
第一節 創作主體人格內涵的豐富與擴大
第二節 “文士”情懷的傳承與超越
第三節 “複合型主體”的價值判斷及情感境界
附論《慶曆聖德詩》與北宋中期政治文化的轉型
第五章 示範性經典的更替與宋初文學之轉型
第一節 詩效“元白”:“次韻相酬”的藝術需求
第二節 宗尚玉溪:風雅遽變的藝術契機
第三節 “《文選》爛”而“秀才半”
第四節 “韓、柳”承尊與詩文藝術之轉型
第五節 “杜詩”經典價值的最終確立
第六章 溪流灌注,百川歸海——宋初詩歌發展三個階段的藝術考察
第一節 五代遺音及王禹偁詩歌藝術的超越
第二節 重學之風與“岜體詩”的興盛
第三節 “歐梅”新聲再變風雅的藝術功績
第七章 “昆體”文學生態及其創作主體的文化特徵
第一節 皇權重建過程中的賦頌需求
第二節 南方士人以文學為進身之階的必然選擇
第三節 望族文化心理的成熟與“西岜餘緒”
第八章 駢散並馳,文質兼修——宋初文章由衰到盛的藝術演進軌跡
第一節 北宋文章初興於駢體
第二節 道學家的“古文”理論與創作實踐
第三節 “古文”藝術的繼承與超越
第九章 北宋“太學體”文風新論
第一節 “太學體”並非“古文”
第二節 “太學體”應試文風的形成與蔓延
第三節 “慶曆之學”與“太學新體”
第十章 歐陽修詩文革新的對象及任務
第一節 歐、梅不與“西岜”為敵
第二節 科考改革並非革新詩文之手段
第三節 歐陽修詩文革新的對象及任務
第十一章 宋初隱君的人格變遷與詩風走向
第一節 世風與隱風
第二節 經義之學與文章之士
第三節 隱逸詩風的南北差異
徵引書目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