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宋傳典

鎖定
宋傳典(1875—1930) 又名化忠,字徽五,山東青州蓮花盆鄉宋旺莊人。民國時期曾擔任北洋政府青州議會議長,是近代山東著名實業家、政客。 [1-2]  [4-5] 
中文名
宋傳典
別    名
宋化忠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山東青州蓮花盆鄉宋旺莊
出生日期
1875年
逝世日期
1930年
畢業院校
廣德書院
廣文大學
職    業
實業家、政客
主要成就
創辦花邊企業
擔任青島大學校長

宋傳典人物生平

宋傳典早年生活

宋傳典出身貧苦農民家庭,幼年喪母。其父宋光旭給村裏放羊,兼做麪食小生意,給地主當客户,類似於長工,後來以打短工、推小車為生。1887 年,英國浸禮會傳教士庫壽寧到了青州傳教,宋光旭到城裏賣餅時結識了英國傳教士庫壽寧,從而信奉了基督教,於1891年正式領受了浸禮加入了該教。宋光旭人教後不再打短工,到哥羅培真書院(即廣德書院)做了炊事員,隨後又轉為書院大門看守。這個書院是個中學程度的住宿學校,廣泛吸收各村鄉塾的學生。宋傳典作為教徒之子,先在魏南莊的鄉塾讀書,畢業後到哥羅培真學院讀書。
宋傳典自幼聰明好學,深得庫壽寧牧師的喜愛,於是,庫壽寧牧師夫婦二人常利用課餘時間在家中教宋傳典學習英語。 [2] 

宋傳典從事教育

宋傳典在青州哥羅培真書院中學畢業後,考入教會在濰縣設立的廣文大學,畢業後,廣文大學併入了齊魯大學,原址辦起了廣文中學,經庫壽寧推薦到廣文中學教書。1902年青州北城的都統嚴守清在駐防營辦了個“海岱書院”,特請宋傳典教英語和算術。1905 年,清政府明令廢科舉興學校後,益都(青州府所在地)知縣李祖年在東關創辦了高等小學,聘請他為校長。青州府還創辦了官立中學,也聘請他為西學教員,他只好讓他的同學劉鑾代替他到海岱學院任教,這時他被選為益都縣教育會會長。 [2] 

宋傳典轉入商界

1908年庫壽寧回國。臨行前,他將自己在青州創辦管理的花邊工藝工坊交給宋傳典打理。宋傳典與教友孫思吉、苑景濤、賈星垣四人集資500吊制錢成立了德昌花邊莊,稱“宋傳典公司”,在教會院中( 今民生大街、益都印刷廠)的幾間房內經營花邊業務。他們用“宋傳典公司”的名義和英國通信。當時英美婦女梳起頭髮以後,再蒙上一層與頭髮顏色相同的髮網,以免頭.發披散。該項髮網機器不容易製造,英美商人鑑於中國有大量閒散的勞動力,便將髮網寄來中國,在中國利用婦女的廉價勞動力,用手工鈎織成髮網後,再送英美市場。“宋傳典公司” 便在花邊的基礎上兼營髮網。髮網由外國商人寄給他,由他按照規定找人編織。起初只有少數幾個人便可以應付,後來接觸的外商越來越多,生意越做越大,盈利很多。於是,他辭去了校長職務,專營花邊、髮網生意,還在青州估衣市街購買土地建房,成立了專門的工廠和門市部。這時宋傳典的弟弟宋勳臣也在煙台設立了德昌花邊莊,兼辦髮網、花邊出口業務。1921年,宋傳典在城裏萬壽宮街,花費千餘萬元,建立了德昌大樓(現青州煙廠西院的西北角處)。他僱傭了女工600餘人,男工300餘人。從建立德昌花邊廠僅十餘年時間,他在益都的工人從四五個人發展到千餘人。廠外的零工散工有500多人。宋傳典在經營德昌髮網的同時,還設立了德昌福錢莊、志和錢莊,出土票做兑匯,為髮網莊服務;宋傳典在廠外用的散工也不斷增加,附近的壽光、昌樂、臨朐等縣都有織花邊和髮網的散工。他弟弟在煙台附近一些縣也廣用散工。1923 年僅益都一地就出口髮網30萬捆,每捆12打,即144個,一年獲利30萬元。
宋傳典在開始做髮網的時候,需要到他處染上顏色,為了擴大經營利潤,便研究如何將髮網染制。但外國人的頭髮與中國人的頭髮在顏色上有很大的差別,他經過幾年的努力,終於掌握了一套退色染髮的技術,能把中國的黑髮退色,再染成紅、白、藍、黃各種顏色。這樣,獲利就更多了。隨後,他設立了德昌永號,有20餘名工人,以染髮網為主,兼制肥皂。與此同時,宋傳典還建立了德昌福繅絲廠,有300多名工人,在本縣和臨朐等縣收購蠶繭,繅絲出口,年產絲三四十箱。1920 年,宋傳典在濟南、上海、天津、煙台、青島、濰縣、高密等地設立了分廠分號。在濟南還設立了一個地毯廠,從德國購買了紡毛機器兩架,自制各種毛線。為了獲取更大的利潤,宋傳典還在青州倡導辦東益火柴公司、德昌肥皂公司、德茂花棧等商號,那時,他的資產已經達到了100多萬元。
宋傳典的成功,還在於他執行嚴格的管理制度。在德昌花邊廠的大樓中,他僱有檢驗質量的工人300人,檢驗髮網的質量特別嚴格。每個檢驗工面前有一個圓形的電燈,將髮網套在上面,燈一照,所結的扣、結、邊便清清楚楚了。由於質量要求嚴格,所以貨到外國沒有退回來的,因此贏得了外國人的尊重。 [2] 

宋傳典由商入政

宋傳典成功後,也想在政界發展,當時,正逢民國選舉議員,之際,於是他把目光瞄準了省議會議長。民國初年的選舉大權還主要操縱在士紳、大族、富商和教育承辦人手中,而且由於制度不健全,賄選之風甚濃。一是假造選民名單。二是候選人要出資才有資格。三是派系操縱。第三次議會選舉時,在山東操縱選舉的主要是張公制派和王鴻一派。在青州競選縣議長的主要有以宋傳典為首的紳派和以陳鸞書為首的商派。宋傳典得到了張公制的支持,他給張公制派2萬元,作為部分議員的點染之用,於是於1922年宋傳典當選為青州議會的議長。1923 年初進行省議會議長複選,田中玉督魯山東,採取了拉王拆張策略,想控制青州的複選,於是派膠縣人高劍泉到青州參選,高劍泉出價每張選票1000元,但條件是聽他的吩咐,叫你寫誰,你就寫誰。張公制就發動了省立十中和益都勸學所長所辦的五所講習班的學員一起去搗亂,使這次選舉流產,最後協商的結果是將選舉地點由青州改為博山。到選舉前的一個月,田中玉出價收買議員,最高哄抬到3000元。要當選省議長,就得付出更多的代價,因而沒有錢的人就不敢承接候選人了。競選議長的條件已經不是“資望”,而是“資本”了。誰最有錢,誰肯出錢,誰就最有希望當選。在這次選舉中,田中玉的“天壇”派採取了高價收買策略,王鴻一的“民智”派和王採廷的“平民”社都感到沒有辦法,於是張公制代表“ 誠社”與“民智”派、“平民”派商定,拉宋傳典出面競選議長。宋傳典是個非常會算計的人,他原想小破大發,大家勸宋傳典把錢早日拿出,向議員點染,可以省一點。但是宋傳典怕浪費了錢,再得不到如願的結果,所以遲遲不拿。直到競選的前幾天,事情緊急,宋傳典不得已,才拿出大批的錢連夜四處拉攏,才把票額固定下來,佔取了大多數。到了選舉的前一天,田中玉知道“天壇”派不能取得多數了,便派出許多便衣軍警包圍了議會,只允許在中指,上繫着白線做暗記的御用派議員人場,其餘一概不準進去。在這樣的暴力壓迫下,反對田中玉的各派一誠社、 民智社、平民社的議員均到順貢街誠社辦公地點集合。王採廷獻策,要大家各持議員證書,列隊前往。這時便衣軍警進入會場,御用議員搗毀了票箱,當天投票沒有成功,使這次選舉流產。此後王鴻一等人曾多次組織選舉,都被御用議員搗散。這個時候,直皖戰爭爆發,不久皖系失敗,熊炳琦調任山東省長,田中玉只管軍事,不得管政事,也就不能再過問議會之事了。
熊炳琦過問議會選舉之事後,大家又活躍起來。這時,兗州議員李天一等控告上次選舉不公,法院判上告勝訴,原選舉推翻。兗州重選,原當選的“天壇”派議員張次緯、高錫候落選,李天一等重新當選,於是,“天壇”派無形解散。平民社副議長.候選人王採廷看到議長選舉擱淺已久,內部又鬧不團結,表示不願意參加競選。於是,誠社、民智社、平民社三派便串聯起來,推選杜尚競選副議長,條件是共同倒田中玉,同時承擔王採廷已付出的競選代價。誠社又把議長候選人確定為宋傳典。這次選舉順利進行,宋傳典當選為議長,杜尚、陳鸞書當選為副議長,田中玉徹底失敗。
宋傳典當選為議長後,即脱離誠社另組“中社”,把故舊朋友作為中社的班底,主要成員有青州人鍾紹武、李習五和議員李慎五、趙仲如、莊士一、孫魯泉等。他依靠他的故舊朋友和強大的經濟實力,也確實為山東人民做出一定貢獻。
1920年山東省遭受了嚴重的旱災,第二年又接着鬧水災,英美駐濟南的領事和幾個傳教士以及中國買辦組成了“華洋義賑救濟會”,曾在魯西北各縣利用災民的廉價勞動力,實行“以工代賑”的辦法,修築了幾百裏的汽車路。宋傳典當上議長以後,便自己出資5萬元,又從議員中收集了10萬元,共計15萬元,開辦了由東昌府到武定府(今惠民)的汽車公司,總公司設在禹城,每天有車去東昌,中經高唐、博平。由高唐還有一條支路去臨清,從聊城一條支路去陽穀,也有車由禹城往東經臨邑、商河到惠民。由禹城到聊城200華里,每人票價4元。由禹城到惠民240華里,票價4.8元。平均每10華里車費2角。當時宋傳典由美國購進道奇牌中型轎車6輛,飛得路大型公共汽車9輛。道奇車是軟席座位,車內兩排可以乘坐8人,如果與司機同排坐,可以坐9人,專供包車用。只要有人出36元,即可以由禹城開到聊城-一次。當時商旅很多,這幾部小轎車時常供不應求。飛得 路的公共汽車可以.坐21人,每日按時對開。公司在沿途設有招待所,供旅客休息、吃飯。所以汽車公司效益很好,每星期都有專人把款解到濟南總管賬,最多可達五六千元,有時甚至萬元。後來張宗昌來山東打仗,將公司的汽車和司機強行調用,最後只剩下了7輛破車可以行駛,由省政府改組為魯北汽車公司。生意沒法做了,宋傳典看到山東的經營不好做,就逐漸把資金轉到了天津,組織了德昌貿易公司,也經營各種汽車。 [2] 

宋傳典主政青島大學

1925年5月,奉系軍閥張作霖率兵進關,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吳佩孚敗北下野,校長高恩洪也被逼去職。私立青島大學出現無人負責的情況,瀕於倒閉。
為此,校董會公推山東省議長宋傳典接任校長,維持殘局。此時,學校經費無着,教師辭職的不少,學生也走了很多。奉系軍閥得勢後,張宗昌擔任了山東都督,温樹德任膠澳商埠督辦。温樹德是一介武夫,對教育事業缺乏熱情,他多次提出恢復兵營繼續駐兵,但遭到宋傳典抵制,學校在苟延殘喘中繼續上課。1925 年以後,私立青島大學再未招生。
1928年春,國民政府的北伐軍進抵山東,4月30日奉系張宗昌率部撤出濟南,宋傳典逃往天津。歸順到國民黨下的山東省政府以“附逆”罪名下令通緝宋傳典,並沒收其益都、濟南兩地60萬元資產。宋傳典自身難保,私立青島大學經費來源斷絕,只好停辦,學生按大學結業處理。 [3] 

宋傳典因病去世

宋傳典逃往天津後,又很快逃至上海,躲在上海基督教青年會的宿舍裏。他到上海後,各界人士為他具呈申訴,代為洗冤。上海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會的總幹事餘日章先生受各界人士的委託運動了國民黨顯貴王正廷、孔祥熙,王、孔二人做了南京政府許多工作,才撤銷了對宋傳典的通緝令。1930年1月23日,當宋傳典接到這個消息以後,過度興奮,得腦溢血死去。 [2] 
參考資料
  • 1.    宋傳典  .濰坊市政府門户網站.2010-07-22[引用日期2023-08-15]
  • 2.    王志民.山東重要歷史人物.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149-155
  • 3.    孫順華.古今青島.青島:青島出版社,2012:218
  • 4.    文史資料選輯 第5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78:67-74
  • 5.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春州市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文史資料選輯 第5輯:不詳,1987:1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