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宋代筆記文

鎖定
宋代筆記文是宋代一種隨筆記錄的文體。
中文名
宋代筆記文
興盛時間
宋代
釋    義
一種隨筆記錄的文體
始見文獻
《筆記》3卷宋祁
代表作品
《江南餘載》
《賈氏談錄》等

宋代筆記文基本信息

筆記文是一種隨筆記錄的文體,“筆記”之“筆”即文筆之分的“筆”,意謂散記、隨筆、瑣記。筆記文包括史料筆記、考據筆記和筆記小説。在魏晉南北朝時已有此體,其淵源還可以遠溯至東漢。唐代筆記已多,到宋代又有發展。用“筆記”兩個字作書名的,則始於北宋宋祁的<筆記>3卷。
宋代史學,較前昌盛,有名學者,多精史筆,所以宋代的筆記文以史料筆記一類為最發達。其主要特點在於多就“親歷”、“親見”和“親聞”來記敍本朝的軼事與掌故,內容較為切實,不乏第一手材料。這一部分筆記,首先值得重視。

宋代筆記文其他信息

宋初士大夫,有一些五代舊臣,熟知唐五代的故事,所以他們所撰筆記,於此為詳。如鄭文寶的<南唐近事>和《江南餘載》、張洎的《賈氏談錄》、錢易的《南部新書》,是這類筆記中較著名的作品。仁宗以後,筆記作者日眾,始偏重於輯錄當代軼事、朝廷故實。北宋人的筆記,如司馬光的《涑水紀聞》,雜錄自宋太祖到宋神宗時故事,就以有關國家大政的敍述為多,一般皆詳其始末,頗似史體。歐陽修的《歸田錄》2卷,和《涑水紀聞)內容近似,而間雜着一些詼諧、戲謔的記載。據説是因書成時,神宗索閲,而有所刪除,故將此類補入,以增篇幅。其中故事,或與《涑水紀聞》所述略有異同;但得之親身經歷的可信材料,還是不少。
李的《師友談記》和王闢之的《澠水燕談錄》,也是北宋史料筆記內較好的作品。李廌與蘇軾、範祖禹、黃庭堅、秦觀、張耒等人交遊,記其談論而成是書,故以<師友談記>為名。其中材料,大都確實可據。如謂蘇軾中制舉後,英宗欲使知制誥,宰相韓琦以為驟加擢用,適足累之,乃改授直史館,即為李聽蘇軾自述的。《澠水燕談錄》所記。都是哲宗紹聖以前的雜事,按類分17門,內容範圍比較廣泛,所述北宋的軼聞,頗多可採。其他北宋人筆記,如王君玉的《國老談苑》,記太祖、太宗、真宗三朝雜事;範鎮的《東齋記事》,多敍後蜀事;張耒的《明道雜誌》多述黃州事及論詩文之語;范公偁的<過庭錄>多記北宋士大夫軼聞及其先人事;王的《道山清話》,多載蘇軾、黃庭堅、秦觀諸人言論;彭乘的《墨客揮犀》,輯錄宋代的軼事以及詩話、文評;各有可取之處。
宋代筆記文 宋代筆記文
宋代的筆記小説,成就不高。志怪未脱前人窠臼。如洪邁的<夷堅志>,一味貪多,甚至抄錄舊文,未免蕪雜。傳奇只是鋪陳古事,水平不如唐人,但也有一些比較優秀的作品。比較來看,唐人筆記,有時與傳奇難分界限,文字或仍為六朝駢儷之遺,尚見雕琢矜持之跡。宋代筆記,則公餘瑣記,林下閒談,大都信筆直書,於樸實自然之中顯露文采,蔚成一代風格,對後世筆記文有不小的影響。所書內容,也比唐人筆記涉及的範圍更廣。其中論詩文、談書畫等等,時見精闢見解;尤其是一些關於傳説故事的記載,為小説史的研究提供了可貴的參考資料。如吳淑的<江淮異人錄>的“洪州書生”一條,敍成幼文在洪州遇到打抱不平、懲治惡少年的書生,神出鬼沒,可見唐代傳奇聶隱娘、崑崙奴這一類故事在宋代的發展演變。《夷堅志》丙志卷三的“楊抽馬”一條,記有道術的楊望才的許多異事,即為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的“楊抽馬甘請杖”一回故事所本;丁志卷九的“太原意娘”一條,與宋平話<鄭意娘傳>內容相同,顯出一源;材料都很可貴。宋人筆記的文學價值,是不遜於其史料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