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发掘报告》是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于1928至1937年间编纂发行的系列考古报告,系统记录了殷墟十五次科学发掘成果。该报告由李济主持编纂,董作宾、梁思永、石璋如等学者参与,确立了殷墟作为商代都城遗址的核心地位,发表了甲骨文断代研究、商文化地层分期等突破性成果,推动了中国现代考古学方法的形成。 [1-2]
- 编 者
- 李济、董作宾、梁思永等
- 出版时间
- 1929-1937年(分期刊行) [1]
- 出版社
- 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 装 帧
- 平装线订本
- 开 本
- 16开
- 成果载体
- 共出版4期
编纂背景
播报编辑
1928懂巩牛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后,傅斯年委派董作宾展开首次安阳殷墟调查,其泪只纸试调查报告构成报告创刊号的迁阿朵核心内容寒恋。考古组主任李济自1929年起主持编纂工作,系统整理十雅体五次发影艰翻掘形成的50余万件文物讲燥背记录与2.4匪糠万余片甲骨出土信息。 [1-3]
内容体系
播报编辑
报告分期刊载了殷墟不同阶段的发掘成果:
- 第一期(1929)收录董作宾甲骨出土报告与首次发掘成果 [2-3]
- 第三期(1931)发布梁思永发现的"后冈三叠层"地层学成果 [1] [3]
- 第四期(1933)包含李济六次发掘总结及董作宾甲骨考释 [1]
专题研究报告涵盖甲骨文字、陶器形制、建筑遗存等领域,其中《殷墟文字甲编》《殷墟器物•陶器》等分册形成完整的学术体系。
学术价值
播报编辑
报告确立了三大考古学范式:
- 实证商代信史体系,确认小屯村为商王宫殿区、西北冈为陵墓区 [1]
- 创建田野考古分层发掘法,奠定中国现代考古方法论基础 [1] [3]
- 首创甲骨文断代研究体系,董作宾《大龟四版考释》揭示甲骨分期标准 [1-2]
存世状况
播报编辑
现存民国原版报告多为16开平装本,因年代久远普遍存在装订钉锈蚀现象。2025年市场流通的"全三期"合订本经手工线装加固,单册可见轻微折痕与泛黄,属馆藏级文献。1978年南天书局重印的专刊合集收录了前四期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