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利·約瑟夫·弗朗西斯·安鄴

鎖定
馬利·約瑟夫·弗朗西斯·安鄴(Marie Joseph Francis Garnier)又譯晃西士加尼,越南名雅克·尼(Ngac Nhi),法國海軍軍官、探險家。
中文名
馬利·約瑟夫·弗朗西斯·安鄴
外文名
Marie Joseph Francis Garnier
別    名
加爾尼埃
國    籍
法國
職    業
軍人
職    務
海軍軍官

目錄

馬利·約瑟夫·弗朗西斯·安鄴人物經歷

19世紀被中國天地會擊斃的原法國海軍軍官、探險家—馬利·安鄴
馬利·安鄴 馬利·安鄴
馬利·約瑟夫·弗朗西斯·安鄴 [1]  (Marie Joseph Francis Garnier)又譯晃西士加尼或加爾尼埃,越南名雅克·尼(Ngac Nhi),法國海軍軍官、探險家。1839年7月25日生於一法國陸軍軍官家庭。1856年,17歲的他不顧父母反對,進入佈雷斯特海軍學校。1860年參加法國侵略中國和越南的戰爭,在開赴中國的法國軍艦上當旗手。1861年去西貢參加志和戰役。1862年任法國在交趾支那的殖民政府西貢監察安境事務都司。1863年任堤岸市長。

馬利·約瑟夫·弗朗西斯·安鄴貢獻

馬利·約瑟夫·弗朗西斯·安鄴榮譽

1866年6月,安鄴被任命為一支新組建的探險隊副隊長,隨法國海軍中校特拉格來率領的探測隊,從西貢溯湄公河北上,進行通商可能性的調查。途中特拉格來病死,他接替隊長職務。後率隊深入中國的雲南、四川,再沿長江至漢口,於1868年6月到達上海。經過兩年勘察,他向殖民政府呈交報告,證明湄公河不適於通航,並指出滇越的貿易的通道應為紅河(富良江)。因此次勘察所作貢獻,1870年,他被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授予金質獎章。殖民政府遂將注意力移至北圻。普法戰爭爆發時,他正在巴黎刊印關於湄公河探險的報告。戰爭結束後,他去中國江浙一帶旅行,著有《印度支那探險記》等。

馬利·約瑟夫·弗朗西斯·安鄴經歷

1873年9月,法軍侵入越南北部,強求紅河通航,遭越南政府拒絕。交趾支那總督杜白蕾為儘快實現與中國通商,把安鄴從上海召回,令其迅速打開紅河至雲南的水上通道。同年11月,他率兵佔領河內和海陽等地,此後又連陷紅河三角洲附近的其他一些城鎮要塞,並勾結桂越邊境河陽的“黃旗軍”大肆燒殺,進行滋擾。情急之下,越南政府請求盤踞在中國境內紅河上游一帶徵收船税的天地會出兵協助抗法。1873年12月21日,天地會首領劉永福率黑旗軍攻入越南,在河內城外設下埋伏,結果大敗法軍,並將安鄴陣斃,最後迫使法國同意退出越南,並於次年簽訂了《西貢條約》,承認越南在法國保護下的獨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