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邦河

(黑龍江支流松花江右岸支流)

鎖定
安邦河, 黑龍江支流松花江右岸支流。位於黑龍江省東部。發源於完達山支脈分水崗,自南向北流經雙鴨山市集賢縣樺川縣3個市縣,在樺川縣新城鄉境內注入松花江。
中文名
安邦河
所屬水系
黑龍江支流松花江右岸支流
地理位置
黑龍江省東北部
流經地區
雙鴨山、集賢、樺川
發源地
完達山支脈分水崗 [8] 
主要支流
柳樹河、哈達密河
河    長
167 km [8] 
流域面積
2589 km² [8] 
河    口
樺川縣新城鄉

安邦河幹流概況

幹流概況 幹流概況
安邦河,松花江右岸支流。位於黑龍江省東部。發源於完達山支脈分水崗,自南向北流經雙鴨山、集賢、樺川3個市縣,在樺川縣新城鄉境內注入松花江。全長167公里,河寬10—80米,水深0.4—1.2米,流域總面積2589平方公里。60年代後進行大規模整治,開挖新河,兩岸築堤,已成為灌溉河流 [8] 
安邦河:“安邦”二字有兩個説法:一説是滿語“差貢”(意進貢的唯一之水路)的音轉。另説是滿語“昂邦”,即大也。安邦河源於雙鴨山市十二道壩九里川。由南向北,流經本縣福利、沙崗、集賢、興安四個公社。流經長度為35公里。流域面積 410平方公里。出縣後經樺川縣注入松花江。河道主要建築物有佳富鐵路橋一座,哈同公路橋一座,雙豐、孫大玉鄉村公路橋各一座,是本縣境內最大之河流。 [1] 
安邦河 動發源於集賢縣七星砬子山,從筆架山流入樺川縣梨豐鄉,經人工河注入松花江。樺川段長21.4公里,河寬平均40米,流域面積2 755平方公里。 [2] 

安邦河水文特徵

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上游多為林區;中下游河道窄淺,無明顯河槽,汛期常洪水氾濫。 [8] 

安邦河主要支流

柳樹河:因河道上游柳樹較多得名。源於七星砬子,流經豐樂公社、山區公社、筆架山農場一、四分場,匯入安邦河。流域面積 150平方公里,流經長度40公里,河道寬20米。河道主要建築物有佳富鐵路、哈同公路橋各一座,鄉路橋一座。季節性河流。 [1] 
柳樹河 發源於集賢縣石門子山,從筆架山流入樺川縣,經梨豐鄉匯入安邦河。樺川段長14.7公里,河寬平均40米,流域面積398平方公里。 [2] 
哈達密河( 哈達墨河):哈達密系滿語,語意為“獨莖柳”。因此河兩岸遍生獨莖柳得名。源於七星砬子北麓,流經筆架山農場、興安公社,轉而向東與安邦河匯合。流經長度40公里。流域面積200.9平方公里,河道寬20米。河道上主要建築物有佳富鐵路、哈同公路橋各一座,鮮興水閘一座。季節性河流。 [1] 

安邦河治理開發

安邦河河道治理

流經雙鴨山市區的安邦河,由於原自然河道彎多阻水,加之沿河兩岸植被不斷遭受破壞,造成水土流失,河牀滾動,逢澇必溢,溢必成災,危害甚大。從1950年至1964年的15年中,安邦河水共出槽7次,給兩岸農田和居民造成很大損失。為除害興利,1964年5月,雙鴨山市人委成立了安邦河防洪工程指揮部,由副市長高學先任總指揮,開始對安邦河進行治理。
堤防建設 安邦河堤防全長13.8公里,共分三段,總工程量33.9萬立方米,投資額47.2萬元,由市農業局水利科設計。防洪堤和排水工程按10年一遇設計,平槽泄流量按 4年一遇設計,灌溉保證率為75%,保護農田1.11萬畝。第一段工程從嶺東區定國山水庫至嶺西公路安邦河大橋,長6.3公里,東岸築堤。其中:砌石護岸2.3公里。此段工程由雙鴨山礦務局生產學習班1 000人擔負,1964年6月10日動工,於8月25日完工,比計劃提前35天。堤頂高程按1960年最高水位100.22.米(福利屯水文站,下同),超高0.6米修建,平均堤高2.5至3米,頂寬 3米。坡度,內坡1:2,外坡1:1.5。土方量17.5萬立方米,修閘門l座,改河道2.3公里。經20年曆次洪水考驗,達到了設計標準;第二段工程從雙合泵站(即現市運輸公司家屬住宅)到雙鴨山市與集賢縣交界處的滾兔嶺,全長5公里。1965年10月動工,由安邦公社組織西山、雙合、公立3個大隊的 500名社員,30台大車施工。同時,市委、市人委還利用星期天組織全市機關幹部和各中學師生參加義務勞動。經過45天的奮戰,完成了堤防修建任務。平均堤高2.5至3米,堤頂寬3米。坡度,內坡1:2,外坡1:1.5。土方量13.9萬立方米;第三段工程從選煤廠矸石山至雙合泵站,長2.5公里,其中:以黑魚泡公路橋為界,橋南在東岸築堤,橋北在西岸築堤,1966年8月動工,同年9月竣工,由安邦公社的原鮮、雙勝、雙興3個大隊,投入500名勞力修建。堤高1.5至 2米,堤頂寬1.5米,土方量2.5萬立方米。
疏通河道 包括兩項工程,一是截彎取直。安邦河道彎處甚多,僅尖山區選煤廠鐵路橋至滾兔嶺一段就有彎曲河段40多處,其中:還有3處“G”型圈河,既造成流水不暢,每遇洪水,易於氾濫,又浪費大量土地。1968年10月,安邦公社組織300名社員,分3段進行了截彎取直工程。第一段從化工總廠到黑魚泡公路橋,開挖河道 250米,取直了原來彎曲到尖山區養魚池的圈河,完成土方量5 625立方米,節省土地180畝;第二段由六號井到市傳染病醫院,截彎3處,完成土方量 3 240立方米;第三段由西山村到滾兔嶺,截彎 6處,取直兩個圈河,完成土方量6 480立方米,節省土地260畝。通過截彎取直後,從定國山水庫至滾兔嶺這一段的河道長度由原來的19公里縮短到13.8公里,共節省土地 440畝。二是清淤除障。為確保安邦河流經市區這一段的流水暢通無阻,消除河水出槽所造成的危害,在建設堤防、截彎取直後,1979年雙鴨山市革委會頒發了《關於加強水利工程管理的佈告》,市防汛指揮部即把安邦河的清淤除障工作放在首位,有計劃地從定國山水庫到滾兔嶺13.8公里的河道上,安排 8個採沙隊,簽定護堤固岸的承包責任制,堅持常年清理淤積河沙,並在每年汛期前進行集中力量突擊。1981年 8月,炸掉了原鮮滾水壩。1985年,市環衞站清除倒入安邦河道的垃圾 1 500立方米。同時,1983年還成立了堤防管理站,堅持常年巡邏檢查,嚴禁在行洪斷面內建房和設任何阻水物;對在堤防管理範圍內的已建房舍,進行了有計劃的拆除,從而保證了河水暢通,減少汛期威脅。 [3] 
1963年起,修安邦河堤,利用每年11月份到翌年 3月農閒期施工。1965年民工最多時達 8,000人。縣委書記劉勇,年年上堤和社員一起刨冰方、挑土籃,深受全縣人民擁戴,至今有口皆碑。至1967年共築堤25公里,同時,還整治了哈達密河、柳樹河、二道河、太平河和八里窪子。計築堤60公里,完成排水乾渠30多條,240公里,挖土方500萬立方米。1973年縣成立三河治理指揮部(三河即安邦河、柳樹河、哈達密河),同年完成哈達密河改道工程和河上雙曲拱橋建築。1974年至1975年,續修安邦河,使其注入松花江,修柳樹河,使其改道流入安邦河,此兩項工程全長31公里,190 萬立方米土方。1981年,遇到1954年以來最大降水量,各河堤均起到了一定的防洪作用,除澇面積達 71.07萬畝。但由於工程不配套,加之連遇六年乾旱,人們對防洪澇思想準備不充分,有些地方對已修排水工程缺乏管理:有的淤積,有的破壞,釀成嚴重內澇災害。本年冬縣統一組織民工,一冬春將二道子河河身延伸19公里,完成土方22萬立方米,除澇面積50,000畝 [4] 
經省水利廳批准,1963年10至12月(一個冬季),本縣曾組織 5,000民工,修築安邦河堤防長8公里(從鐵路橋至福和橋),堤高3米,寬2.5米。除保護福利、沙崗兩個公社、6個村屯5,000人口外,還保護耕地3萬畝。
1964~1966年,利用 3個冬季,組織萬餘民工,又修築安邦河堤13公里,使原堤從福和橋延伸至團結橋,堤防總長達到21公里。保護範圍由原來兩個公社擴大到集賢、永安、興安等 5個公社,16個村屯,3萬人口,30萬畝耕地。
1969~1971年,利用農閒,間斷施工,又使堤防延伸5公里,總長達到26公里(到紅旗水庫)。保護範圍擴大到6個公社,20個村屯,5萬人口,40萬畝耕地。
1974~1977年,又延伸 5.5公里(到樺川段),堤防總長達到39.5公里,凡在本縣境內應建的安邦河堤防工程全部竣工。除保護6個公社,30個村屯,6萬人口外,還保護耕地63萬畝。
修築本縣境內的安邦河堤防,國家共投資 160萬元,用工254.5萬個,完成土方量218.6萬立方米。此外,二道河、哈達密河、柳樹河、太平河、小黃河也都由流經公社動員羣眾修築了堤防,全縣堤防總長度達195.03公里。
1978年後,為使堤防工程充分發揮應有作用,繼續對堤防進行維修、加固,消除險段,提高標準。
在修堤防工程的同時,在沿河大片農田中,興修了排水乾、支渠和田間配套工程,一般年景,不再發生洪泛和澇災。1981年,很多地方遭受嚴重洪澇災害,由於安邦河堤防發揮了防洪除澇作用,堤防沿岸的興安公社10萬畝耕地沒有受水害。平均單產高於全縣糧食平均單產的百分之六十,糧食產量和收入都居全縣12個公社的首位。 [6] 

安邦河防洪工程

安邦河澇區治理 安邦河澇區位於樺川縣東部,松花江下游右岸,是安邦河、哈達密河、
柳樹河的承泄區,易澇耕地45萬畝,為澇區總面積95.84萬畝的半數。每到汛期,3條河水通過
大片低窪地區注入松花江,此地形同澤國。
安邦河澇區治理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工程,即引河入江和排除內澇。1973年省成立“三江平
原開發治理總指揮部”;1975年 3月,樺川亦成立了“安邦河澇區治理工程指揮部”。工程第
一期引河入江,對下游河道進行整治,亦即開鑿人工河,控制和引導從集賢、筆架山來的客水,
收安邦河、柳樹河之水,引入松花江。人工河開鑿的任務由縣農業基本建設團 (農村勞力組成)
承擔。從1975年起,每年5至11月間,投入人員達3 200人。1975年10月10日起,組織了一次萬
人千車大會戰,歷時1個月,掀起了一次高潮。1975至1978年,4年間,共完成土方 380萬立米,
鑿成人工河26公里,建橋樑兩座(昌勝橋,決心橋);國家投資 461萬元。第一期工程完成後,
客水入江,內澇減輕,沿河兩側有15萬畝土地可以耕作。
1982年開始進行安邦河澇區第二期工程,其項目有: 1、新城至東河松花江堤防整修加工,
2、修排水乾渠 8條,3、建立滯洪區一座( 包括建大壩、排水閘),4、建立一座強力排水站;
5、建排水閘兩個;6、建幹線橋24座。至1985年末,第二期治澇工程已完成一半,初步發揮了
效益,澇區有21萬畝耕地基本保證了豐收。 [7] 

安邦河蓄水工程

定國山水庫 位於嶺東區安邦河上游,距市中心尖山區10公里,因大壩建於定國山下而得名。1959年6月14日動工,由雙鴨山礦務局抽調職工300人和全市機關幹部輪流參加義務勞動修建,同年8月26日大壩合攏。大壩結構為粘土夾碎石、塊石混合土壩,長400米,壩頂寬 2米,最大壩高12米,平均壩高10.50米,壩頂高程156.90米。坡比,迎水坡為 1:2、1:2.5,背水坡為1:1.5、l:2。集水面積254平方公里,設計庫容500萬立方米,防洪庫容305萬立方米,興利庫容240萬立方米,死庫容77萬立方米,屬於小I型水庫。既解決了嶺東區工業和居民生活用水問題,又可灌溉水庫下游1.5萬畝蔬菜基地。
由於大壩無放水洞和永久性溢洪道,僅有一干砌塊石溢堰,加之壩體單薄,壩基合攏處滲漏比較嚴重,1973年9月初,在連續3天暴雨後, 9月12日溢洪堰決堤。嶺東區和嶺東礦革委會緊急動員職工、學生和街道婦女奮戰41天,用工1.6萬個,運送土石方4 600立方米,花費材料費和人員工資57 930元,於10月23日滾水壩合攏。此後,礦務局每年都要拿出一部分資金,用於水庫的加固消險工程。1985年再次進行了大壩迎水面護坡、背水面加厚和溢洪道加寬工程,終於使水庫達到防洪標準,累計投資總額達200萬元。
雙勝水庫 位於安邦鄉雙勝村,距市中心尖山區 3公里,因大壩建於雙勝村而得名。1967年7月6日動工,由當時的安邦公社組織所屬的雙勝、雙興、原鮮、新興、公立、西山、雙合等7個大隊的300名社員,實行突擊施工,於同年10月1日大壩合攏。大壩全長330米,當年壩高2.7米,完成土方量10萬立方米。第二年又繼續修建,壩高增加2米,增加土方5萬立方米,集水面積11平方公里,設計庫容30萬立方米,死庫容5萬立方米,灌溉面積2 000畝,屬小Ⅱ型水庫。
放水洞採用雙孔,最大泄量20立方米/秒。閘門鋼筋砼20立方米,漿砌塊石1 500立方米。沒修溢洪道,僅靠放水漏調解,每年可自流灌溉蔬菜地350畝。1982年消力池被沖垮。1984年,放水洞又被沖毀三分之二,雙排輸水涵管因基礎塌落報廢,灌溉能力大大降低。每到旱季,只能在下游用小泵抽水灌溉。 [3] 

安邦河引水灌區

郊區的引水工程有兩項,一是滾水壩;二是渡槽。
滾水壩 1973年建於安邦河上的尖山區選煤煤廠鐵路橋下游200米處。以解決安邦公社原鮮大隊500畝稻田的灌溉問題。此工程由市水電站設計,安邦公社組織社員施工,10月份動工。先在壩址上游20米處西岸挖一條長80米、寬5米的導流渠,把安邦河水引入馬蹄河,然後清基。基礎深2米,輔設鐵網,回填碎石O.5米,以上是塊石、大塊石,最後用8號鐵線編網收攏。經半年的緊張施工,1974年4月30日封閉導流渠,安邦河水馴服地進入長達 500米的主幹渠和12條支渠(總長達6 000米)。滾水壩工程移動土方量7 200立方米,幹砌塊石1 800立方米。投入使用後,使原鮮大隊的500畝稻田連年豐收,產量提高兩成以上。但由於阻水,汛期對選煤廠及沿岸居民造成威脅,終於在1981年8月由市政府決定,將滾水壩炸掉,改建電力抽水站。
渡槽 為解決長勝公社紅旗大隊菜地(在安邦河東岸)的灌溉問題,1978年6月修建 1座跨河(安邦河) 渡槽,把對岸豎井煤礦排出的井下水接引過來。這一工程由市水利農電局水利勘察設計隊設計,水利建築工程隊施工。6月15日開始清基,進口和出口基深2.25米,採用回填粘土1.65米、沙子0.15米、碎石 0.15米、塊石0.3米作為防滲層。中間19座槽墩,間距6米,採用搗制鋼筋混凝土;用20節 U形鋼筋混凝土預製件在墩上連接而成渡槽。槽寬1.2米,全長120米,流量0.2立方米/秒。全部工程於同年9月30日竣工,總投資 8萬元。渡槽下主幹渠寬1.5米,長2 500米,由長勝公社組織社員修建。有效灌溉面積2 000畝。 [3] 
1955年建安邦灌區,灌溉面積 4萬餘畝。1956年建築10公里長、8米寬的安邦河大幹渠和7條支渠。1959年建安邦灌區進水閘,安邦灌區、紅旗水庫和豐樂等地發展水田五萬畝。1967年到1968年修安邦河灌區一、二、三級跌水和渠首攔河壩。 [5] 
新城灌區 灌溉站位於新城鎮北 8公里處,1971年修建。設計面積3萬畝,總裝機容量820
瓩,總設計流量5.2秒立方米。灌區內有橋涵等構造物21座。由於配套不全,受益面積只有1.8
萬畝。受益單位有新城、東河、梨豐等鄉鎮的25個村屯。灌溉站現有職工15人,分機電、灌溉、
後勤3個組。 [7] 

安邦河橋樑涵洞

安邦河 松花江右岸支流。位於黑龍江省東部。發源於完達山支脈分水崗,自南向北流經雙鴨山、集賢、樺川3個市縣,在樺川縣新城鄉境內注入松花江。
安邦河全長167公里,河寬10-80米,水深0.4-1.2米,流域總面積2589平方公里。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上游多為林區;中下游河道窄淺,無明顯河槽,汛期常洪水氾濫。20世紀60年代後進行大規模整治,開挖新河,兩岸築堤,已成為灌溉河流。
安邦河濕地公園圖片
安邦河濕地公園圖片(8張)
在安邦河下游近松花江處有一大片沼澤地,這裏便是安邦河濕地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位於黑龍江雙鴨山市集賢縣境內,總面積10295頃。保護區內有大片的蘆葦沼澤和苔草小葉章濕地,多樣的濕地環境為脊椎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濕地珍稀物種繁多,有維管束植物403種,脊椎動物218種,如丹頂鶴白琵鷺東方白鸛、雁鴨等。
安邦河濕地公園位於安邦河濕地東北部的實驗區內,佔地約310公頃,公園分為兩部分:濕地宣教基地和休閒娛樂區。安邦河濕地公園已成為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宣傳教育的大講壇、生態科研的“夢工場”。
安邦河濕地自然保護區三江平原保留最完整、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原始濕地之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