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邑之戰

鎖定
安邑之戰,亦稱韓信破魏之戰,為楚漢戰爭中的一場戰役。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八月,韓信統帥的漢軍與魏王豹所率魏軍在黃河臨晉兩岸對峙。韓信採用聲東擊西的戰術,從夏陽渡河,奇襲安邑,擊敗了河東(郡治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的魏王豹一軍。 [1]  此戰幫助漢軍形成了對楚軍的戰略優勢,為後續韓信開闢北方戰場創造了條件。
名    稱
安邑之戰
發生時間
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
地    點
魏國安邑(今山西夏縣
參戰方
漢軍;魏軍
結    果
漢軍獲勝
主要指揮官
漢:韓信;魏:魏豹,柏直
別    名
韓信破魏之戰

安邑之戰歷史背景

楚漢戰爭中的項羽 楚漢戰爭中的項羽
秦統一六國前,魏公子魏咎曾封為寧陵君,秦滅魏國後降為庶人。陳勝起義建張楚政權於陳,魏咎前往依附,無所建樹。陳王派魏人周市北略魏地,進到齊境內的狄地。張楚欲立周市為魏王,周市辭而不受,遣人迎魏咎於陳,立魏咎為魏王,周市則為國相。魏國重建,為時不久陳勝即告失敗。秦軍節節進攻,擊破農民起義各部,進兵攻擊魏王於臨濟。魏王咎派周市分至齊、楚求援。齊王儋親自率兵救魏,楚亦派將軍項它指揮楚軍前來支援。魏、齊、楚三國聯合軍遭到秦軍突然攻擊,齊王田儋、魏相周市陣亡。章邯率軍進圍臨濟,魏王咎以戰鬥損失嚴重,與秦軍協議投降,約定後自殺。魏王咎之弟魏豹潰圍而出,逃往楚國。楚懷王撥給數千人,由魏豹率領重行徇略魏地。魏豹收復魏屬20餘城,楚就立魏豹繼任為魏王,管理收復的城邑,滅亡的魏國得以重建。項羽統率大軍進關,魏王豹見大勢所趨,也抽調精鋭,編成新軍,親自統率,隨項羽入關。分封18王國時,由於項羽自為西楚霸王,需要魏的宋梁等地,魏國屬地就划進了西楚的疆域,於是把魏國移封河東,都於平陽。大約管轄三家分晉初期時的韓魏兩國屬地,魏國從此稱為西魏。 [2] 
三秦戰爭,漢軍在取得決定性勝利後,漢王為着積極向東方發展,除留置一部兵力圍攻廢丘外,主力軍由臨晉渡河東進,攻入魏國境內。這時西魏建立只有10個多月,魏豹沒有作相應的戰爭準備,及漢軍平定了三秦,大軍壓向魏境,魏無力應戰而降服。魏豹並率領西魏軍隨漢軍向東推進。
魏王豹雖率軍隨漢軍東進,但並未受到漢王的重視,魏豹心中不悦。同時漢王劉邦又任命彭越為魏相國,繼續任其自由出兵略地,這就引起魏豹對彭越進而對漢王的不滿。加之困彭城附近作戰,西魏軍無所建樹,魏豹又受到漢王的指責和申斥,就更加深了魏豹對漢王的不滿。
漢高祖二年(公元205年)五月,楚漢兩軍在滎陽成皋一帶對峙。劉邦彭城作戰失敗,楚騎兵乘勝追殲齊軍及其附庸部隊,魏豹被項羽楚軍聲勢所嚇倒,於是藉機返回平陽,到達國都後立即斷絕河津,叛漢附楚。
魏豹反漢附楚,不僅使漢軍佔據的滎陽、洛陽側背受到威脅,連最近平定的三秦關中基地也受到嚴重的戰略壓力。魏豹踞河東,南下可切斷關中(指函谷關以西地區)與滎陽、成皋一線漢軍的聯絡,與楚軍形成對漢軍的前後夾擊之勢;西向則可直取關中。八月,劉邦先遣謀士酈食其遊説魏王豹未成。

安邑之戰戰爭部署

韓信認為,魏軍為防範漢軍的進攻,必然採取扼守各渡河要津,阻止漢軍渡河,同時有可能向趙代等王請求支援共同抗禦漢軍之進攻。因而韓信決定採取速戰速決戰略,以奇兵突然襲取魏軍之指揮中樞安邑。為欺騙敵人,達到戰略奇襲的目的,決定派一部兵力於臨晉徵集船隻,擺出大軍渡河姿態進行佯動。主力隱蔽集結於夏陽附近,準備渡河,迂迴襲擊安邑。
魏國北與趙代兩國相接,西有黃河天險以為屏障,安邑為河東之重要戰略要地。這樣魏抵禦漢軍的進攻,北有趙代為後盾,西據黃河沿岸的重要渡口並以安邑為指揮中樞,牢牢扼守黃河沿岸,阻止漢軍渡河。魏豹、柏直以漢軍原來曾由臨晉渡河至河東,當發現漢軍徵集舟船,以為漢軍又會再次由此渡河,為迎擊漢軍,決定增調軍隊,加強臨晉的防禦。 [3] 

安邑之戰戰爭過程

魏王豹反漢引起大局形勢的突變。漢軍彭城敗後,重新編組軍隊與楚對峙,滎陽以東形勢很不穩定,漢暫時無法抽調兵力對魏進攻。但為解除魏對漢側背的威脅,保障運輸路線和關中地區的穩定與安全,乃遣謀士酈食其,對魏豹做爭取説服工作。劉邦並許諾酈食其,如果他能説服魏豹附漢,劉邦就以魏地之萬户封給酈食其。魏豹因早已對漢王不滿,同時懾於楚之強大,遂謝絕酈食其説:“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耳。今漢王慢而侮人,罵詈諸侯羣臣如罵奴耳,非有上下禮節也,吾不忍復見也。”酈食其遊説失敗,回報劉邦,於是,劉邦決定派遣韓信率軍準備進攻魏國。 [2] 
陳勝: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 陳勝: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
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八月,漢軍以韓信為左丞相,率騎將灌嬰、步將曹參等攻魏。韓信推進於臨晉河岸的一部漢軍,徵集船隻,大張旗鼓準備渡河。魏王豹被這種表面現象所迷惑而主觀地改變軍隊部署,集中力量,推進蒲坂(今山西永濟西蒲州),封鎖黃河渡口臨晉關(今陝西大荔東),企圖堵住漢軍東渡黃河。因而對戰略要地安邑和首邑平陽都沒有留置強有力的守備兵力。
韓信採用聲東擊西、避實就虛戰術,集結船隻,佯作由臨晉關渡河,主力卻直奔臨晉關上游百餘里處的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乘魏軍無備,用木柙縛罌缶(一種簡易渡河器材)迅速渡過黃河。渡河後,即以迅猛的行動進攻臨晉魏軍之側後,在東張地區擊破魏軍,旋即攻擊戰略要地安邑。漢軍對魏戰略要地的奇襲,給魏王豹以十分沉重的打擊,以致倉促間被迫轉移蒲坂附近兵力以救安邑的危急。這樣魏集結於蒲坂之大軍,先是被置於無用武之地,後又被動回軍,往返奔波,疲於奔命。漢軍襲佔安邑,立即轉向從蒲坂北進的魏軍進攻,兩軍在安邑西南地區交手。漢軍曹參部從正面進攻。灌嬰騎兵包圍側擊。魏軍將領項它擋不住曹參的攻擊,馮敬的騎兵則被灌嬰擊散,魏軍逐漸陷入包圍。而臨晉渡河經蒲坂前進的漢軍又及時趕到參戰。九月,漢軍在安邑西南擊敗救援的魏軍,並俘獲魏將王襄,襲佔安邑。魏王豹率敗軍東走曲陽(今河北曲陽西),再度被漢軍擊破。魏豹逃至東垣(今山西坦曲)被漢軍所擒,魏軍全部被漢軍殲滅於戰場。 [1] 

安邑之戰戰爭結果

這是漢軍彭城失利後,獲得的振奮軍心士氣的戰略勝利。漢軍擊破魏軍俘獲魏王,平定魏地,關中河南側背戰略威脅為之解除,大大有利於滎陽方面的戰局。至此,漢解除後顧之憂,能夠集中力量對楚作戰。韓信於戰役結束後把俘獲的魏王豹等送往滎陽,將奪佔的河東50餘縣,設置為河東郡 [1] 

安邑之戰史籍記載

《史記·卷九十二·列傳第三十二·淮陰侯》
漢之敗卻彭城,塞王欣、翟王翳亡漢降楚,齊、趙亦反漢與楚和。六月,魏王豹謁歸視親疾,至國,即絕河關反漢,與楚約和。漢王使酈生説豹,不下。其八月,以信為左丞相,擊魏。魏王盛兵蒲坂,塞臨晉,信乃益為疑兵,陳船欲度臨晉,而伏兵從夏陽以木罌鮓渡軍,襲安邑。魏王豹驚,引兵迎信,信遂虜豹,定魏為河東郡。 [3] 

安邑之戰歷史評價

劉邦 劉邦
安邑之戰對當時戰局則起了極大影響。漢軍憑着佔領魏屬的河東、太原等郡,可以經略趙代,進攻燕齊,形成從北面包圍楚國的優越戰略態勢。
漢軍統帥韓信於安邑之戰中,韓信用一部兵力陽渡臨晉,主力暗渡夏陽的手法,引誘輕舉妄動的魏豹,把主力調集到蒲坂以西地區,造成了魏王豹的錯覺,巧妙地掩護了自己渡河的真實意圖,使數萬大軍順利渡河成功。漢軍渡河急進,奇襲安邑要地,一戰全殲敵人,突出地展示了韓信軍事指揮的才能。
魏豹手下既有謀臣,又有戰將,並佔有本土作戰的地利優勢,為何被韓信的隱真示假所矇蔽,確實值得人們深思,這其中最令人歎服的當是韓信的示假猜透了人們的心理,裝扮得惟妙惟肖,毫無令人生疑之處,可謂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此戰,韓信出其不意滅魏,使劉邦得魏降卒補充前線,加強了對楚正面防禦,併為爾後韓信滅代、破趙、降燕、克齊,開闢北方戰場創造了條件。
參考資料
  • 1.    卷五十四·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 高祖(三)[二]年,拜為假左丞相,入屯兵關中。月餘,魏王豹反,以假左丞相別與韓信東攻魏將軍孫遬軍東張,大破之。因攻安邑,得魏將王襄。擊魏王於曲陽,追至武垣,生得魏王豹。取平陽,得魏王母妻子,盡定魏地,凡五十二城。賜食邑平陽。
  • 2.    東漢 班固 .《漢書》 :中華書局,1962
  • 3.    司馬遷..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中華書局,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