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興倫

鎖定
安興倫,1923年生,山東省肥城市安莊鎮張侯南園村人。石家莊軍分區副司令員。
中文名
安興倫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23年
出生地
山東省肥城市安莊鎮張侯南園村

安興倫目錄

人物簡介
革命歷程

安興倫人物簡介

1939年初參加八路軍,1942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泰安縣十區動委會通信員、宣傳員,華北軍區(後為北京軍區)司令部訓練參謀、秘書、訓練科長、動員部副部長,石家莊軍分區副司令員、司令員等職。1983年12月離職休養。

安興倫革命歷程

1938年1月,日本兵佔領肥城安駕莊後,四處掃蕩,殺人放火,日本騎兵燒光了安興倫的家,安興倫的本族人義憤填膺,紛紛投奔了革命,僅是爺爺三兄弟家,就先後有8人蔘加了抗戰。叔父扛了自家祖傳下的獵槍去打日本,青年安興倫也緊跟其後,於1939年春參加了抗日武裝。當時,泰安縣政府駐在農村白家莊,安興倫人小目標小,領導就派他去日偽據點附近張貼抗日標語,宣傳抗日,對兒童團教唱抗日歌曲。在戰鬥中,他幾次冒着生命危險,完成傳送雞毛信的任務,受到抗日戰爭的嚴酷鍛鍊和考驗。1939年冬,他被派往東平湖以西,在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後勤部參加學習和訓練。1940年初,被分到冀魯豫一分區武委會工作,他根據上級指示,積極組織、動員青年男女參軍參戰,為前方抗日隊伍輸送了大批兵員。1942年5月,日寇大掃蕩,安興倫所在部隊,在齊禹縣三區五龍寺被日軍圍困,他帶着一個排30多人,固守五龍寺一角,經激戰,打死日軍5人,繳獲三八大蓋槍3支。在完成阻擊任務,率領大家突出重圍時,右腿3處負重 [1]  傷。他拖着傷腿,在麥壟裏爬行了一整天,晚上爬到一個叫馬莊的村邊,被一位名字叫姜化南的農村老大爺救起,老人和老伴對安興倫百般照顧,親如自己的兒子。他們夫婦千方百計幫安興倫找到部隊,為安興倫包紮、止血,進行搶救治療,老人則站崗放哨,進行掩護。由於日軍常來馬莊,老大爺怕出意外,3天后,將他轉移到日軍碉堡附近的小王莊,那裏雖離日軍據點較近,就在鬼子眼皮底下,但有姜大爺的親戚,堡壘户王大爺的掩護,治療倒也安全。有一次,王大爺把安興倫藏在窨子裏,機智地引開了日軍的搜查。一個月後,安興倫能走動了,老大爺又把他轉移到潘家店以南根據地,大黃莊的黃洪廷老大爺繼續為他治療,黃大爺見他失血過多,面黃肌瘦,便把正在下蛋的兩隻母雞殺了,給安興倫補充營養。不久,安興倫傷愈返回部隊。萬幸的是,子彈沒有傷着筋骨,沒有落下殘疾。解放戰爭時期,安興倫參加了濟南、淮海、渡江等戰役,圓滿完成了連隊所擔負的作戰任務,先後榮立二、三等功各1次。1951年,安興倫調華北軍區司令部工作,先後任參謀、參謀科長、戰鬥動員部副部長。1957年,他被授予三級解放勳章和獨立功勳榮譽章。和平時期,在近20年的軍事生涯中,他探索着軍隊正規化訓練和預備役建設的新路子。1970年初,安興倫調任石家莊軍分區任副司令員,1979年初任司令員。他深入基層,訓練民兵,修建基地,抓好典型,發揮民兵在文明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1983年離休後。(文/安全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