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站鎮

鎖定
安站鎮位於東嶽泰山西麓,肥城市中部,省道濟兗公路縱穿全境,安孫、安邊、安桃、潮汶、王邊五條縣鄉公路通往周邊鄉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總人口6.2萬人。全鎮總面積13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1萬畝。安站鎮1985年建鄉,1993年撤鄉建鎮,轄7個管區,48個行政村,69個自然村。經濟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先後被評為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安全文明鄉鎮,泰安市小康鎮、精神文明示範點,民營經濟和外向型經濟發展先進鄉鎮,現為泰安市十大中心城鎮之一和經濟三十強鄉鎮之一。
中文名稱
安站鎮
行政區類別
山東省泰安肥城市
所屬地區
泰安市
電話區號
0538
面    積
131平方公里
氣候條件
大陸性季風氣候

安站鎮歷史沿革

安臨站鎮歷史悠久。周為遂國故城,舜之後裔,媯姓。公元前681年(魯莊公十三年)為齊所滅。清末設行政機構,1891年(光緒7年)為鸞翔鄉(是時全縣劃為四個鄉)的安寧社、陸房社,公元1910年(宣統2年)為過化鄉,1912年由鄉建制改為區建制。1928年稱第三區,1938年9月,建立第三區抗日區公所,均隸屬肥城縣。1941年5月,建立泰西實驗區,隸屬泰西專署,同時置新三區,隸屬肥城縣。1942年6月,實驗區、新三區撤銷,恢復第三區,歸肥城縣抗日民主政府所轄。1956年1月改稱安臨站區。1958年4月,撤區建安臨站、賀莊、陸房三個鄉。1958年9月建立安臨站鎮人民公社。1984年1月,撤公社建安臨站區,1985年11月,撤區,分置為安臨站鄉、東陸房鄉。1993年2月,安臨站撤鄉建鎮。至2001年2月,又由原安臨站和東陸房兩鄉鎮合併為安臨站鎮。

安站鎮人口狀況

安臨站鎮版圖面積131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7.1萬畝。全鎮現轄7個管區,48個行政村,69個自然村,共15556户,6.2萬人。其中男性31085人,佔總人口的51.75%;女性30915人,佔總人口的48.25%,男女性別比例為103:100。全鎮人口中,農業人口59203人,佔總人口95.4%;非農業人口2797人,佔總人口的4.6%。

安站鎮地理位置

安臨站鎮位於肥城市中部,東嶽泰山西麓,地理座標為東經116°39′-116°50′,北緯36°01′-36°07′。北鄰省會濟南,距濟南國際機場80公里、津浦線20公里;東接旅遊名城泰安,泰肥一級路直通京滬、京福高速公路,行程時間為15分鐘;南與聖地曲阜接壤,距青島口岸400公里,行程時間為3.5小時;西與水泊梁山相望,京九鐵路距該鎮100公里。省道濟兗路(濟南至兗州)南北縱穿全境,安孫、安邊、安桃、潮汶、王邊五條縣鄉公路通往周邊鄉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安站鎮自然環境

轄區內水、電資源豐富,有省級二型水庫、肥城市最大的水庫——望魯山水庫,蓄水量3000萬立方米,遠離工業污染源及居民聚集區,水質清澈,羣山環抱,是水上泛舟、岸邊垂釣、健身度假、餐飲服務、淡水養殖的理想場所;有大小山頭百餘座,山地面積10萬畝,以核桃、大棗、板栗為主的6個千畝乾果園;安站是革命老區,民風純樸,社會安定,著名的陸房戰鬥、布金山戰鬥、虎門突圍都發生在這裏,陸房烈士陵園為省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和傳統教育基地。

安站鎮氣候條件

安臨站鎮地處北温帶地區,屬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立春開始增温,降水少、風速大,氣候乾燥;夏季氣候濕熱,氣温高,温度大,降雨集中;秋季氣温下降,雨量減少,秋高氣爽;冬季雨雪稀少,寒冷乾燥。年均光照2654小時,日照率為60%,本區6月中旬至8月中旬60天的天氣氣温最高大於30℃,8月下旬開始降温,11月中旬至來年2月中旬為嚴冬,平均氣温低於0℃,無霜期平均為19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89.05mm;境內季風明顯,冬春之交多北風,春夏之交多西南風,夏秋之交多東南風,秋冬之交多西北風,主要風口為肥豬山和箔山間、雞山和馬山間、馬山和橫山間、風力平均3-4級。

安站鎮資源特產

安站鎮農副產品資源

小麥、玉米、地瓜等糧食作物面積3.5萬畝,歷代皇室貢品、著名的肥城佛桃面積1.5萬畝, 生薑、大蒜3.0萬畝, 均具有較高的開發價值。生薑種植歷史悠久,以其個大肉肥、辣味純正、色澤鮮黃享譽內外。全鎮2.5萬畝,年產量5萬噸,1998年註冊商標“泰山極頂”牌大姜, 現已與日本東井食品有限公司聯合開發,主要加工生產保鮮姜和風乾姜,年銷售能力2萬噸,產品出口東南亞和東歐等國家。

安站鎮礦產資源

鎮內各類礦產資源豐富,螢石、鉀長石、石灰岩、花崗岩、鐵礦石等儲量豐富,其中螢石貯量達3億立方米,花崗岩貯量達7000萬立方米,品種有“將軍紅”、“玫瑰紅”、“黑白花”等,境內馬山、鳳凰山鐵礦金屬品位高,含鐵30.2%,含鋁27.5%,總貯量5億立方米。

安站鎮勞動力資源

由於近年來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該鎮剩餘勞動力較多,全鎮6.2萬人,有40%以上的勞動力從農業生產中解脱出來,通過走好政府組織輸出、中介組織輸出、企業自主輸出、“能人”及老鄉輸出、職業學校輸出、以輸出帶輸出六條多渠道安置就業路子,擴大了輸出規模,使務工經濟在提高勞動力素質和擴大就業、增收富民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安站鎮發展簡況

安臨站鎮作為革命老區,廣大幹部羣眾有着光榮的革命傳統。近年來,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鎮人民,發揚革命戰爭年代,不畏艱難、拼搏奮鬥、犧牲奉獻、勇往直前的偉大精神,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在農村的路線、方針、政策,全面做好上級政策與本地實際相結合的文章,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有力地推動了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的健康持續快速發展。2004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2324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569元,比上年增加376元。
——招商引資勢頭強勁
堅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資置於發展之首、作為重中之重來抓,進一步濃厚了大開放、大招商的氛圍。全鎮共引進市外項目24個,其中建成投產10個,在建3個。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億元,增長16.6%。天通恆源、雲海酒業、意祥拌合站、氯化石蠟等一大批項目相繼落地開工,為安站經濟發展積蓄了強大後勁。招商引智同步提高,對培強企業核心競爭優勢起到重要促進作用。
——民營經濟發展實現了新的突破
通過堅持把民營經濟與招商引資緊密結合,實施破產改制重組,藉助外力撞擊催化,建設項目區集聚發展,使民營經濟呈現出了提速躍升的良好態勢。新發展民營企業6家,其中新增意祥拌合站、天通恆源、雲海酒業3家規模民營企業;新增個體工商户60户,全鎮達到360户;金山鍋爐、馬山水泥、魯嶽化工和聖源建安等民營骨幹企業加速膨脹,運行質量大步躍升。項目區建設初具規模,累計投資520萬元,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新進區項目7個,5個已開工建設,其中投資過千萬元的1個,過500萬元的3個。
——農業產業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按照有機化和產業化總體戰略方向穩健運作的要求,進一步開闢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來源。農業結構調整勢頭良好,在“反彈琵琶”抓調整和發展“訂單農業”上取得顯著成效,全鎮新擴生薑5000畝、大蒜3000畝、林果3260畝;實施完成了2萬畝高產優質小麥的區域化種植;新發展訂單種植4450畝。畜牧業規模化、組織化生產程度明顯提高,新發展標準化飼養小區21個,新增飼養户136户,食草畜佔畜禽總量的比重提高了7個百分點,常規防疫和強制免疫率均達到了100%。以整地治水、發展林果為重點的山區開發紮實開展,虎門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被評為泰安市優質工程。南虎集中供水工程發揮效益,緩解了山區水資源供需矛盾。農技推廣、綠色通道、林業生產和農田水利建設都取得很大成績,土地管理和復墾工作也有了較大發展,全鎮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得到極大提高。
——城鎮開發建設邁出了大的步子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鎮化進程,投資450多萬元,完成了2公里的濟兗路鎮駐地段的維修改造、21公里的鄉村公路建設和4.7公里的鎮駐地“二縱二橫”路網拓寬,油麪鋪築4萬多平方米,全鎮的道路交通狀況得到根本改善,為繁榮發展三產、增加羣眾收入創造了條件。按照經營城鎮的理念,進一步完善了新一輪城鎮總體規劃,城鎮開發和小康村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共拆除舊房及違章建築1200餘間,規劃新建上宅下店、前店後廠沿路、沿街商業樓36棟,新增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同時,實施了公安分局辦公樓的西遷新建。投資70萬元,對鎮駐地環境進行了綜合整治,鎮村面貌明顯改觀,商氣人氣更加旺盛。
——計劃生育和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計生工作整體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在泰安、肥城兩級市考核中均取得了較好成績,東虎村被評為全國計劃生育協會工作先進單位,這是該市唯一獲此殊榮的行政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就業再就業及各種保險基金徵繳和擴面工作,在全市考核中位列第一。各項改革全方位推進,企業改制力度加大,發展活力顯著增強;農村税費改革逐步完善,農民負擔明顯減輕;宜林荒山、水利設施等集體資產產權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科教文衞、羣團組織、民政老齡、檔案史志、居委會、物價等各項工作協調發展,均跨入先進行列。
——“三建”工作上了新的水平
廣大黨員幹部深入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改進和加強了新時期黨的建設,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效明顯,農村黨建“遞進培養”工程紮實規範,後進班子轉化有了新的起色,完成了2個癱瘓多年村的班子建設,全鎮黨員幹部保持了開拓進取、幹事創業的良好精神風貌。精神文明建設繼續向深度和廣度拓展,“誠信安站”建設縱深推進,各種主題鮮明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動、文明創建活動深入紮實;農村道德評議會富有活力,倡揚了新風正氣,廣大羣眾的文明素質大大提高。民主法制建設深入推進,人大、政協的職能得到更好發揮,各項民主、公開制度得到較好落實。“平安安站”的建設使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得到了全面加強。全鎮上下政通人和、經濟發展,幹部羣眾人心向上、安居樂業。被泰安市委、市政府評為信訪工作先進單位。
經濟與社會發展實例
安站鎮招商引資勢頭強勁。堅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資置於發展之首、作為重中之重來抓,進一步濃厚了大開放、大招商的氛圍。天通恆源、雲海酒業、意祥拌合站、氯化石蠟等一大批項目相繼落地開工,為安站經濟發展積蓄了強大後勁。
民營經濟發展實現了新的突破。通過堅持把民營經濟與招商引資緊密結合,實施破產改制重組,藉助外力撞擊催化,使民營經濟呈現出了提速躍升的良好態勢。其中新增意祥拌合站、天通恆源、雲海酒業3家規模民營企業;新增個體工商户60户,全鎮達到360户;金山鍋爐、馬山水泥、魯嶽化工和聖源建安等民營骨幹企業加速膨脹,運行質量大步躍升。
安臨站鎮工業基礎雄厚,門類比較齊全。開放型經濟發展較快,境內有省、市及外商投資企業、骨幹民營企業等38家。
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化工、機械製造、建築、建材、輕紡、農副產品加工等10多個門類、12個行業、100多種產品、1000多個花色品種的工業生產體系。科技含量逐年增加,其中,多種精細化工和機械製造產品的科技含量在國內外有一定的影響。
魯嶽化工總公司、泰安市金山環保鍋爐有限公司、馬山水泥有限公司、泰安明天化工有限公司、肥城華德木業有限公司等省內外知名企業十二家。
安臨站鎮有着良好的農業基礎和鮮明的產業特色。突出抓好“四大產業”。生薑、大蒜、中藥材和林果是支撐全鎮農業發展的四大主導產業,種植面積分別達到2.5萬畝、1.2萬畝、1.0萬畝、3.6萬畝。為提高增值水平,積極發展各類協會、合作經濟組織和經濟人隊伍,狠抓龍頭企業建設和銷售渠道開闢,農產品銷售市場廣闊。畜牧養殖發展迅速,2004年畜牧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1%。山區開發形成規模陣勢。大搞以山水林田路為重點的山區綜合開發,建成了一批重點水利工程,集中搞好綠色通道和道路林網建設,全面深化林權制度改革,不斷提高山區開發的層次和效益,共引進培植承包大户39户,治理面積達6萬多畝,栽植各類樹木580萬株,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提高。2004年,全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3244萬元。
安臨站鎮是肥城市中部重鎮,近年來,依託區位優勢,進行了較大規模的小城鎮建設,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街道整齊,市場繁榮,大的功能分區已基本實現。至2005年功能分區基本明確,環境狀況明顯改善,城鎮形象初步形成。
近期重點建設西南部生活新區,進一步完善中部公建區,建設府前廣場綠地;修建振興路和市場路,相應修建上述道路圍合範圍內的次幹路和支路;通過房地產綜合開發,吸引鎮內外投資者,重點開發濟兗路兩側的商貿、居住設施,着手建設東南部公寓住宅,舊村改造完善,提高基礎設施水平;搞好濟兗路兩側的開發建設,沿街發展商貿設施;在濟兗路以西、鎮區南部,建設集貿市場,改變市場佔據馬路的現象,改善環境和交通狀況。
遠景安臨站鎮鎮區主要向南、向西充實發展,工業區向西北完善,生活區向西南發展,城鎮人口達到3萬人以上,最終形成一個功能分區合理、碧水綠樹環繞、基礎設施完善的集中現代化小城鎮。
堅持以活躍市場、滿足需求為目的,充分發揮現有基礎和區位優勢,堅持不懈地抓好商貿、餐飲、娛樂等服務業,全鎮商業網點達到600家以上,現有安站、辛莊、賀莊、陸房、下莊等集貿市場10處。
依據尚莊爐水庫和望魯山等山水資源,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加快發展旅遊業,搞好規劃設計,大力招商引資,聚集民間資本,開發旅遊、餐飲、娛樂服務項目。“十五”期間,力爭將尚莊爐水庫和望魯山建成集生產、觀光、餐飲、娛樂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生態旅遊開發區。
安臨站鎮圍繞推進經濟跨越發展,積極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改革,積極改進辦學方式,普教、職教、成教協調發展,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明顯提高,提前6年實現了“雙基”達標。
加快了科技成果推廣應用步伐,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5%,被評為科技工作先進鄉鎮。
抓緊抓好計劃生育工作,全面完成了人口與計劃生育責任目標,特別是計劃生育協會工作實現歷史性突破,東虎村被評為全國計劃生育協會工作先進單位。
羣眾性文體活動繁榮活躍,34個行政村被認定為“老年文體活動站”,參加活動老年人達到2000多人,連續三年被授予“老齡工作先進單位”和“農村體育活動先進單位”。
城鄉醫療保健水平不斷提高,加大了一體化管理和社區衞生服務推進力度,農民羣眾的醫療、預防、保健水平不斷提高。羣團組織、廣播電視、檔案史志、居委會、物價等方面的工作和社會事業都有了新的提高。

安站鎮下轄村

安臨站村 馮家杭村 站北頭村 翟家杭村 [1] 
鳳凰山村 鄧家莊村 河套窪村 王家台村
東虎門村 北虎門村 西虎門村 南虎門村
葛家台村 五鳳村 陳樓村 劉家莊村
大辛莊村 東界首村 麼山村 西張村
賀莊村 布山後村 張家窪村 陳莊村
前馬山口村 後馬山口村 東張村 東陸房村
西陸房村 大董莊村 黃土嶺村 牛家莊村
黑峪村 劉家村 喬界首村 西界首村
孟家村 趙家村 李家村 郝家村
下莊村 白家莊村 郝家峪村 溝南村
溝北村 山套村 林家莊村 明新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