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法乾

鎖定
安法乾,(1917-2007),河南清豐人。早年曾入保定師範學校學習。後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後,任中共清豐縣縣委書記、冀魯豫區地委民運部長、中共中央平原分局辦公室主任、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平原省供銷合作總社主任。建國後,曾任華北供銷合作總社副主任、華北糧食局局長、糧食部部長助理和副部長、商業部副部長、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副主任。是第六、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1] 
中文名
安法乾
出生地
河南清豐
出生日期
1917年
逝世日期
2007年
人物生平
安法乾(1917-2007),河南清豐人,1917年出生。1937年肄業於保定師範,同年參加革命工作,並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前,他先後擔任中共清豐縣委宣傳部部長,中共邊東縣委組織部部長,冀魯豫邊區抗日救國總會黨團書記,中共清豐縣委書記等職。建國後,1953年至1956年,他先後擔任華北大區供銷合作總社副主任、糧食局局長、糧食部倉儲局局長、糧食部部長助理,1960年升任糧食部副部長,1967年下放“五七”幹校,1975年任商業部副部長,1979年任糧食部副部長,1982年任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副主任。他是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安法乾6歲入學,1923年至1925年在鄰村堤上劉家唸書。1932年秋,安法乾進入鞏營高小五年級做插班生。1933年冬高小還沒畢業,他就借別人的畢業證報考清豐簡師,以高分被錄取。考上簡師還不滿足,1934年暑假,他又參加鞏營高小在縣城的畢業統考,拿到了有真實姓名的高小文憑。之後,他到保定投考河北省立第二師範,結果又被錄取。
安法乾的升學“三級跳”,在清豐簡師、鞏營高小和老家普馬寨引起極大轟動。親友紛紛道賀,全家人自然是歡天喜地。尤其是安法乾的祖父和父親,他們覺得多年的心血沒有白費,更是滿心歡喜、興奮異常。在當時,師範畢業後,最起碼也能當個高小教員,弄好了還能進政府機關混個一官半職。這樣,不僅一生的飯碗不成問題,出人頭地、光宗耀祖也是指日可待。暑假之後,安法乾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高興地踏上了去保定的求學之路。
保定求學的經歷,使安法乾的思想發生了質的變化,開始成為一個自覺嚮往革命的青年。
1937年,日軍不斷演習,平津局勢緊張,動盪的華北已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在這種情況下,保定師範乃於六月底提前放了暑假。安法乾回家不久,“七七事變”爆發,抗日戰爭由此開端。9月初,馬村集的馮業莘(即豐村,當時在大名師範上學)通知安法乾去清豐簡師開會,並説是平傑三老師召集,他可能是共產黨員。安法乾聽後十分高興,急忙如期到會。這是安法乾參加的第一個由共產黨人召開的會議。會議決定成立抗日救國十人團,選舉平傑三為團長,安法乾為副團長兼巡視員,具體負責聯絡和發展團員。10月,由劉大風介紹,安法乾終於如願以償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此後不久,安法乾先後被選為清豐縣委宣傳部部長、縣委書記、冀南六縣的第一任抗日專員。
1941年4月,日偽軍一萬餘人從內黃、五陵集、白道口、滑縣、濮陽、清豐等地,分四路以合圍之勢向我沙區根據地進攻、掃蕩。我軍除以部分主力堅持腹地鬥爭外,大部分突圍到外線打擊敵人,迫使敵人於20日退出沙區。敵人這次大掃蕩實行殘酷的“三光”政策,燒燬村莊140餘個,民房5萬餘間,屠殺羣眾4000餘人,沙區財物被搶掠一空。此即為有名的“四·一二”大掃蕩。
掃蕩過後,安法乾即帶領一專署工作人員從清豐城東趕到沙區,迅速投入救濟災民,開展生產自救和鞏固建設根據地的各項工作。1942年,邊區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災荒,羣眾生活苦不堪言。敵情嚴重,饑荒降臨,根據地進入了最為困難的時期。他一方面發動專署機關和各縣區黨政幹部節衣縮食、捐款捐物支援災區;一方面經常騎馬奔波於轄區各縣安撫羣眾、組織生產自救、檢查救災工作、幫助徵收公糧、跑行署請示工作,到濮縣、範縣、觀城等縣組織調糧,想盡千方百計,帶領羣眾渡過難關。由於疲勞過度,從南樂回沙區的路上,他不慎從馬上掉下來,摔傷了腳。在家休息一段時間,不等完全恢復,他就急忙趕回沙區工作。之後,在行署支持下,他不僅從濮、範、觀三縣籌運糧食432萬斤救濟沙區災民,還在井店集建立德興隆商店,經營糧食、棉花等,並以花換布,對救災起了很大作用。
解放戰爭時期,安法乾先後擔任二地委二工委書記、二地委戰勤指揮部政委和二地委副書記、書記等職。他帶領本區幹部堅持游擊戰爭,經受了艱苦複雜環境的考驗;遵照中央指示,進行土地改革,組織羣眾發展生產;動員羣眾參軍參戰支援前線。為做好上黨戰役、邯鄲戰役、定陶戰役、龍鳳戰役、鄄南戰役,以及劉鄧大軍渡河戰役的戰勤工作,他不僅在後方組織人力、籌糧籌款,而且還深入前線檢查指導工作,發現問題及時彌補和糾正,每次都勝利、出色地完成支前任務,多次受到軍區和行署的表揚。
1948年9月30日,菏澤重獲解放。安法乾受命與范陽春帶基幹團進駐菏澤。在很短的時間內,他們便清除殘敵、穩定秩序、恢復了生產和經營,為區黨委、軍區和行署機關進駐菏澤創造了有利環境。
淮海戰役開始以後,安法乾迅速投入到緊張的支前工作之中。由於這次戰役規模大、參戰人員多,所以戰勤工作任務非常繁重。正在這時,上級決定抽調大批幹部支援南方新區工作,抽調的人數相當於一個完整的區黨委的規模,而且各級職幹部要配備齊全。在此情況下,二地委的領導班子曾一度剩下安法乾等3個人。但他們仍然按照要求圓滿完成了一切工作任務。
1949年8月,安法乾調任平原省政府委員、省供銷合作社主任,開始了新的革命歷程。安法乾後來回憶説:“從1949年至1952年底平原省撤銷,這幾年是我一生中最忙的一段時期。”新中國成立伊始,百廢待興,百業待舉。以供銷合作社來説,安法乾上任之初,合作社剛剛建立,機構不健全,人員不到位,而新的工作任務卻迫在眉睫。這一年,平原省受災比較嚴重,安法乾一到任就着手糧、棉、油及其他農產品的收購工作,全力賑災,任務非常艱鉅。在這段時期,安法乾晝夜忙碌,一方面抓緊建立了省、專區、縣、區的合作社機構,並很快配備了工作人員。到年底,全省共約配備合作社幹部4~5萬人。另一方面,當時省委、省政府開會時間比較多,因而處理本部門的事情經常是利用一早一晚的時間,還要看文件、寫材料、跑基層檢查工作等,常常是把一天當作兩天過,一個人當成幾個人用。由於過度勞累和生活規律失調,1951年底他患上了肺結核病,1952年他又得了失眠症。但為了工作,他只休息了很短一段時間,便又回到了自己的崗位。
1953年1月,安法乾調華北合作總社任副主任,8月又調華北行政委員會任糧食局長。這時,他的失眠症更加嚴重,有時一連三四天不能睡覺。在領導的關懷下,安法乾被安排到頤和園和青島進行療養,才逐漸恢復了健康。
病好之後,1955年12月,安法乾調中央糧食部任倉儲局局長,半年後升為部長助理、黨組成員。1960年10月,他擔任糧食部副部長,直到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被停職。
安法乾擔任糧食部副部長的時候,正趕上國家的三年困難時期。俗話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面對全國大面積缺糧的情況,糧食部領導身上的壓力可想而知。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安法乾和糧食部一班人,想盡千方百計,折衝平衡,調劑餘缺,開發代食品,在保證首都糧食供應和幫助全國人民度過災荒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
文化大革命中,安法乾遭受批鬥,於1967春被停職檢查,到“五七”幹校參加勞動。1971年11月,他被選為幹校黨委副書記,分工抓生產和後勤工作,1973年底任幹校黨委書記。1975年幹校結束,鄧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後,他被任命為與糧食部合併後的商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主要抓糧食工作。期間,在撥亂反正、進行整頓、彌補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損失等方面,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粉碎“四人幫”後,1979年春糧食部成立,他仍任糧食部副部長、黨組成員,除抓機關政治思想工作外,還抓些業務工作。正當他以煥發出的第二青春,意氣風發地為黨工作的時候,不料於1980年因大腦中風,卧病在牀,雖經休養治療,但精力大減,乃於1982年三部合併時退居二線。
安法乾退居二線之後,時時以鞠躬盡瘁的革命精神激勵和要求自己,老驥伏櫪,發揮餘熱,仍然堅持為黨多做工作。1982年,他任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的副理事長。1983年,他當選為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1988年,他又當選為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在此期間,他拖着病弱之軀,仍關心國家的改革開放大業,並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 [3]  2007年12月22日,安法乾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