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東尼·比斯利

鎖定
安東尼·比斯利(Antonius H.J. Bisseling),1952年4月出生於荷蘭,植物科學專家,荷蘭皇家藝術和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教授。 [1-3]  [6] 
安東尼·比斯利於1972年獲得荷蘭奈梅亨大學生物科學學士學位;1975年獲得荷蘭奈梅亨大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碩士學位;1980年獲得荷蘭瓦赫寧根農業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1975年—2017年任職於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2010年當選為荷蘭皇家藝術和科院院士; [7]  2017年任北京林木分子設計育種與創新高精尖中心首席科學家;202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外籍院士。 [1-3] 
安東尼·比斯利致力於闡明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互作的分子機制和植物根系內菌根、外生菌根發育的分子調控機制的研究。 [6] 
中文名
安東尼·比斯利
外文名
Antonius H.J.Bisseling
國    籍
荷蘭
出生日期
1952年4月
畢業院校
瓦赫寧根農業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10年當選為荷蘭皇家藝術和科院院士
202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外籍院士

安東尼·比斯利人物經歷

Antonius H.J.Bisseling Antonius H.J.Bisseling
1952年4月,安東尼·比斯利出生於荷蘭。
1969年—1972年,就讀於荷蘭奈梅亨大學,畢業後獲得生物科學學士學位。
1973年—1975年,就讀於荷蘭拉德梅亨大學,畢業後獲得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碩士學位。
1975年—1980年,就讀於荷蘭瓦赫寧根農業大學,畢業後獲得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
1975年—2017年,任職於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2010年,當選為荷蘭皇家藝術和科院院士。 [7] 
2017年,任北京林木分子設計育種與創新高精尖中心首席科學家。
202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外籍院士。 [1-3] 
2023年10月,安東尼·比斯利教授全職加盟內蒙古農業大學。 [16] 

安東尼·比斯利主要成就

安東尼·比斯利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Antonius H.J.Bisseling Antonius H.J.Bisseling
安東尼·比斯利與北京農學院校內團隊一起以板栗、桃和苜蓿等為材料研究了菌根、固氮根瘤的建立和營養機制,挖掘了根際微生物組,分離了高效根際益生菌株,揭示了中國板栗長壽以及桃重茬障礙的機制,為板栗和桃等果樹產業的土壤健康管理提供新的方案;以北京農學院為第一完成單位,共同破譯了中國板栗全基因組遺傳密碼,揭示了染色質重塑因子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根及根瘤形成中的作用。截至2021年11月,安東尼·比斯利挖掘了顯著拮抗和促生作用的根際益生微生物20餘種,為生物菌肥的開發和生態環境改善提供了菌種來源。 [3] 
  • 學術論著
安東尼·比斯利已在《細胞(Cell)》《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植物細胞(Plant Cell)》等國際期刊上發表多篇文章,截至2018年10月,安東尼·比斯利以往5年來,已在《科學(Science)》發表2篇,《自然—植物(Plants)》發表1篇,《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發表2篇等共計11篇論文。 [7] 
  • 發明專利
截至2021年11月,安東尼·比斯利已申請並獲授權發明專利5項。 [3] 
  • 承擔項目
時間
項目名稱
項目類別
2011年
非豆科植物Parasponia固氮根瘤發生機理研究 [1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荷蘭科學研究組織合作研究項目

安東尼·比斯利人才培養

  • 培養成果
Antonius H.J.Bisseling (右2)交流中 Antonius H.J.Bisseling (右2)交流中
截至2021年11月,安東尼·比斯利已為北京農學院培養了3名博士後,4名博士,指導5名青年教師提升研究水平 [3]  ;為內蒙古農業大學培養青年教師3名、博士和碩士生5名,接收青年教師2名和博士生1名赴荷蘭瓦赫寧根大學訪學和聯合培養。 [4] 
  • 講學講座
時間
講座名稱
合作院校
2010年10月
“The rhizobial N-fixing symbiosis arose several times during evolution; lessons from evolutionary constrains”學術報告 [12] 
北京農學院
2015年3月
“Evolution of legume root nodule formation”學術報 [13] 
2016年4月
“Symbiotic interactions on and in roots:rhizobium,mycorrhizal and many others”學術報 [10] 
北京農學院
2017年4月
“Microbiome; From model plants to Ming tree”學術報告 [11] 
2017年7月
“From model plant to Ming Tree”專題報 [14] 
2019年3月
“Root Microbiomes in Diverse Ecosystems”學術報告 [9] 
2019年3月
“Evolution of nitrogen fixing root nodule symbiosis”學術報告 [8] 
2019年10月
“Evolution of the Root Nodule Symbiosis”學術報告 [6] 

安東尼·比斯利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81年
尼爾斯·斯坦森獎 [5] 

2010年
荷蘭皇家藝術和科院院士 [7] 
2021年
中國工程外籍院士 [1] 
2023年
2022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 [17] 
-
2024年
第16屆“長城友誼獎”獲得者 [18] 

安東尼·比斯利社會任職

時間
榮譽表彰
2015年
北京農學院榮譽教授 [3] 
2015年
北京農學院林果業生態環境功能提升協同創新中心榮譽教授 [10] 
2018年
內蒙古農業大學草原與資源環境學院榮譽院長 [4] 

《Science》編委 [5] 

《Plant Biology》編委 [5]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編委 [5] 

《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編委 [5] 

《Plant Journal》編委 [5] 

《The Plant Cell》聯合編輯 [5] 

荷蘭皇家藝術和科學院地球和生命科學諮詢委員會委員 [5] 

荷蘭科學研究組織ALW VICI委員會委員 [5] 

荷蘭科學研究組織FOM/ALW分子到細胞領域委員會委員 [5] 

荷蘭科學研究組織ALW綠色遺傳學委員會委員 [5] 

比利時法蘭德斯研究基金會分子和細胞生物學委員會國際委員 [5] 

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課程委員會委員 [5] 

比利時國際科學與技術協會國際小組成員 [5] 

ANR基因組項目國際小組成員 [5] 

中國科學院國際植物學研究所顧問委員會委員 [5] 

德國科隆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 [5] 

荷蘭萊頓大學Clusius實驗室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 [5] 

安東尼·比斯利人物評價

Antonius H.J.Bisseling (中)交流中 Antonius H.J.Bisseling (中)交流中
“安東尼·比斯利及其研究團隊在調控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互作的分子機制領域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在國際上享有聲譽,在根系與微生物的互作領域有着突出貢獻。”(北京林業大學林木分子育種高精尖創新中心評) [7] 
“安東尼·比斯利和他的研究小組在國際植物和微生物互作領域有着很高的聲望和地位,在植物和微生物的互作研究領域有着突出的貢獻。”內蒙古農業大學評)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