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期生

(東漢末年白日飛昇之仙人)

鎖定
安期生,亦稱安期、安其生。人稱千歲翁,安丘先生,琅琊阜鄉人。師從河上公,黃老道家哲學傳人,方仙道的創始人。道教視安期生為重視個人修煉的神仙,故上清派特盛稱其事。傳説他得太丹之道、三元之法,羽化登仙,駕鶴仙遊,或在玄洲三玄宮,被奉為上清八真之一,其仙位或與彭祖、四皓相等。在陶弘景真靈位業圖》中列在第三左位,奉為“北極真人”。
本    名
安期生
別    名
安期、千歲翁、安丘先生
所處時代
漢朝
出生地
琅琊
主要成就
道教神仙
信    仰
黃老之學
尊    稱
北極真人
師    從
河上公
民    族
華夏
職    業
學者

安期生人物簡介

人物介紹
安期生,亦稱安期,生卒年不詳,琅琊郡人。晉皇甫謐《高士傳》記載:“安期生者,琅琊人也,受學河上丈人,賣藥海邊,老而不仕,時人謂之千歲公。”到漢武帝時期,方士李少君曾對漢武帝劉徹説:“臣常遊海上,見安期生。食巨棗,大如瓜。”
《史記·樂毅列傳論》:“樂臣公學黃帝、老子,其本師號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樂瑕公樂瑕公教樂臣公,樂臣公教蓋公。蓋公教於齊高密、膠西,為曹相國師。” [1] 
《史記》説他師從河上丈人習黃帝、老子之學,賣藥東海邊。秦始皇東遊登琅琊台,期間與安期生交談三日三夜,賜金璧數千萬給他,但安期生皆置之琅琊阜鄉亭而去,留書及赤玉舄一雙為報。後始皇遣使入海求之,未至蓬萊山,遇風波而返。《漢書》説他為策士,生平與蒯通友善,嘗以策幹項羽,未能用。後之方士、道家多謂其居海上之神仙。《史記·封禪書》:“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漢書·蒯通傳》:“通善齊人安其生,安其生嘗幹項羽,羽不能用其策。而項羽欲封此兩人,兩人卒不肯受。”蘇軾《安期生》:“安期本策士,平日交蒯通。嘗乾重瞳子,不見隆準公。”陸游《長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東海騎長鯨。”傳説,安期生寓居海島時,以巨大海棗為食。《史記·封禪書》:李少君對漢武帝説“臣常遊海上,見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棗大如瓜”。後因有“安期棗”之稱。唐元稹《和樂天贈吳丹》詩:“冥搜方朔桃,結念安期棗。”唐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親見安期公,食棗大如瓜。”清方文《奉酬範質公司馬》詩:“東風柔櫓別江沙,送我安期棗似瓜。”郭沫若《董老行》:“傳食共分秦侯瓜,延年白有安期棗。”據舊志載,齋堂島上舊有海棗出產,八月開花結棗,次年春夏成熟,是否系安期棗,待有識者考之。
安期生對秦漢燕齊方士活動、方仙道的形成、紊始皇屢遣方士入海求長生不老藥影響很大,成為當時帝王重視、方士尊崇的仙人和中國道家史上的名人。
安期生故址 安期生故址
安期生修仙之處在日照市天台山。對此,東晉葛洪在《嵇中散孤館遇神》中説:“紀年曰:東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天台者,神鰲揹負之山也,浮游海內,不紀經年。惟女媧斬鰲足而立四極,見仙山無着,乃移於琅琊之濱。後河上公丈人者登山悟道,授徒昇仙,仙道始播焉。有嵇康者,師黃老,尚玄學,精於笛,妙於琴,善音律,好仙神。是年嘗遊天台,觀東海日出,賞仙山勝景,訪太公故地,瞻仙祖遺蹤,見安期先生石屋尚在,河上公坐痕猶存”。日照狀元張行簡在文中也對此有所記載:“念我日照,雖偏居海隅,卻享有琅琊之名,天台之勝,背依泰沂,懷抱東海,更兼仙山飄渺,河流縱橫,自古為日神祭祀之地,黃老成仙之鄉。河上公、 安期生、于吉葛玄等在此悟道授徒,秦皇漢武到此尋仙訪道,可謂盛極一時也”。天台山有深厚的女巫崇拜,狐仙崇拜和神仙崇拜遺蹟。女巫谷中有女巫與狐仙之墓,有世上罕見的積石墓與石室聯體,人鬼同居的建築。山上有仙人台,仙人居舊址,安期祠(秦始皇立)遺址,仙人講經台,煉丹爐,仙鶴台,仙人搗藥石臼等遺蹟,是河上公悟道之處,安期生成仙之所。有曲陽澗,澗中有曲陽泉,是三國時神仙于吉得道成仙之地。有秦皇漢武望仙台,是古人瘋狂追求長生不老的歷史見證。
古籍記載
皇甫謐高士傳》記載:“安期生者,琅琊人也,受學河上丈人,賣藥海邊,老而不仕,時人謂之千歲公。秦始皇東遊,請與語三日三夜,賜金璧直數千萬”。秦始皇離去後,安期生委棄金寶不顧,留書始皇:“後數年求我於蓬萊山”。始皇得信,“即遣使者徐巿(音福)、盧生等數百人入海。未至蓬萊山,輒遇風波而還。立祠阜鄉亭並海邊十數處”。能與秦始皇長談三晝夜,足見安期先生的知識之淵博。據説秦始皇三次東巡琅琊,三次到天台山,第一次與安期生長談三晝夜,第二次到訪時已經見不到安期生,於是天天遠眺東海,並派徐福出海尋找,可謂是望眼欲穿,找不到安期先生便“立祠阜鄉亭並海邊十數處”,並將天台山中的山谷改名為望仙澗。漢武帝對安期先生的留戀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臨淄人李少君對漢武帝説:“臣嘗遊海上,見安期生,安期生食臣棗,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齊地方士欒大(漢武帝迷戀求仙方術,連女兒都下嫁給欒大)自稱“臣常往來海中,見安期,羨門之屬”。於是漢武帝先後七次東巡琅琊並“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天台山上仍然有秦皇漢武望仙台,秦始皇所建安期祠已不在,但遺址猶存。據説安期祠有對聯一幅“師黃老頌黃庭悟黃道位居北極真人,採仙藥煉仙丹修仙體成就千歲神翁”,但作者已經無據可考。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四《田儋列傳》記載:項羽起兵反秦,安期生與好友蒯通跑去向項羽獻策,又未被採納。“項羽欲封此兩人,兩人終不肯受,亡去”。 [2]  《史記·孝武本紀》記載:“少君(指李少君)言於上曰:‘祠灶則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可見,見之以封禪則不死,黃帝是也。臣嘗遊海上,見安期生,食巨棗,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於是天子始親祠灶,而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而事化丹砂諸藥齊為黃金矣。居久之,李少君病死。天子以為化去不死也,而使黃錘史寬舒受其方。求蓬萊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齊怪迂之方士多相效,更言神事矣。” [1]  太史公史記·孝武本紀》説:“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 [1]  是很切實的評語。
安期生隱居東海桃花島時在秦朝或漢朝已無從查證了,漢劉向《列仙傳》説他在東海邊買過藥,《史記·樂毅列傳》説“樂臣公學黃帝、老子,其本師號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 [3]  ,安期生被列為黃老學説的傳承人之一,宋《寶慶昌國志》和清光緒《定海廳志》都説安期生在桃花島煉丹,現尚存“煉丹洞”遺蹟。
最為後人稱道的是宋《乾道四明圖經》載:“安期生嘗以醉墨灑于山石上,遂成桃花紋,奇形異狀,宛如天然,人多取之,以為珍玩”。
補充:《藝文類聚》載:安期生,琅耶阜鄉人,賣藥海邊,時人皆言千歲公,秦始皇請見,與語三日三夜,賜金璧數萬,出於阜鄉亭皆置去,留書,以赤玉菭一量為報,曰:復千歲,來求我於蓬萊山下,始皇遣使者數人入海,未至蓬萊山,輒風波而還,立祠阜鄉亭,海邊十處。……《漢武內傳》曰:李少君,字雲翼,齊國臨淄人,好道,入泰山採藥,修絕谷全身之術,遇安期生,少君疾困,叩頭乞活,安期以神樓散一匕與服之,即愈,乃以方幹上,言臣能凝澒成白銀,飛丹沙成黃金,金成服之,白日昇天,身生朱陽之翼,豔備員光之異,竦則凌天,伏入無間,控飛龍而八遐遍,乘白鴻而九陔周,冥海之棗大如瓜,鐘山之李大如瓶,臣以食之,遂生奇光,師安期授臣口訣,是以保萬物之可成也,於是上甚尊敬,為立屋第。 [4] 

安期生人物事蹟

周遊尋藥
安期生 安期生
安期生為尋找神山仙藥,曾周遊四海。安姓族譜中介紹:“安期者,齊琅琊人也。祖籍安丘,遷琅琊埠鄉,拜師河上公,人謂千歲翁,安丘先生是也。嘗聞海上有神山仙草,遂四海求之。北上沙門島,南下海中洲,達珠崖。是年駕舟東海,遇大風浪,毀其船,傷其身,攝其魂。醒來見一仙女,方知得一神龜相救,到得蓬萊仙山。期問:‘神山可有仙草仙藥乎?’仙女曰:‘盤古之時,海上仙山五座,各有神藥,分食可延年益壽,合用則長生不老,故時人成仙甚多。爭奈女媧補天之時,斬鰲足立四極,移圓嶠於琅琊,沉岱輿於海底,仙藥不全,非修煉難成仙也。’”其中沙門島就是渤海長山列島,海中洲是東海舟山羣島(宋《四明圖經》有安期生醉酒墨潑桃花島的記載),珠崖是海南島(《嶺表錄異》載,廣卅城東蒲澗有安期生飛昇之處)。而被女媧移到琅琊的圓嶠山則應該是日照天台山。這在東晉葛洪在《嵇中散孤館遇神》和日照金代狀元張行簡的文字中均有記載。還有傳説仙藥分別是蓬萊長壽菊,瀛洲太陽花,方壺忘憂草,圓嶠桃花石與岱輿長生棗。太陽花和忘憂草,似乎為這一傳説提供了佐證。
河上公之前的黃老學家以理論研究和修身養性為主,而安期先生在全面接受了黃老哲學的基礎上,與東海地區的狐仙和神仙文化相結合,採仙藥,煉仙丹,創出一條得道成仙的新路,成為方仙道的創始人。黃老學者本重養生,而齊地黃老學術最為活躍,燕、齊一帶又是神仙傳説盛行之地,所以不難理解安期生應運而生,成為集黃老哲學與燕齊神仙學説之大成,開創方仙道的宗師和秦皇漢武頂禮膜拜的仙人。
授徒經歷
安期生 安期生
安期生授徒很多,漢代司馬遷在《史記·樂毅傳》中記載:“樂鉅公學黃帝、老子,其本師號曰河上丈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樂瑕公,樂瑕公教樂鉅公,樂鉅公教蓋公,蓋公教於齊高密、膠西,為曹相國師”。曹相國即漢初平陽侯曹參。此外,安期生的弟子還有臨淄人李少君馬明生、王老等。《列仙傳》記載“有王老,與魯女生、封君達為友,訪道名山,於東嶽遇一神仙乘白鹿,與侍女約十人,自山中而下,自稱安期生,教以胎息存真一之訣,言訖昇天而去”。南宋謝守灝編《混元聖紀》言安期生後以道授馬明生,馬明生又傳於陰長生。《神仙傳》:馬明生,臨淄人也,本姓和,字君賢。少為賊所傷,在路遇神人,與藥救之,再生。乃師安期先生。因遊天下,勤苦備經,遂授與《太清神丹經》。入山修煉,藥成,未樂昇天,乃服半劑為地仙。展轉九州五百餘年,乃白日昇天。
羽化登仙
安期生羽化登仙之後,駕鶴而仙遊,雲來霧去,隨心所欲。天台山上有仙鶴台,台上的花崗岩石上有仙鶴留下的巨大腳印。據《史記·封禪書》的記載,臨淄方士李少君在漢初深得文帝與武帝之歡心,在二帝面前極力推崇河上公與安期先生。當時河上公到西安一帶隱居,引出了漢文帝晉見河上公的故事。而漢武帝對東海與安期先生更為尊崇。李少君曾對漢武帝説:“臣嘗遊海上,見安期生,安期生食臣棗,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齊方士欒大(漢武帝迷戀求仙方術,連女兒都下嫁給方士欒大)自稱“臣常往來海中,見安期,羨門之屬”。於是漢武帝先後七次到琅琊台天台山一帶尋找安期生並“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
安期生開創方仙道的精髓在於凡人可以通過修煉,服仙藥,食仙丹而長生不老,為凡俗夫子脱離苦海羽化登仙提供了一條途徑。《史記·樂毅傳》記載,有人向安期生求長生之道,安期生謂度世之訣曰:仙道不遠,近到諸身,無思無為,不吐不納,其一充於內而長生飛昇矣。勿使汝思慮重重,勞爾之生也。

安期生詩詞詠頌

歷代文人墨客對安期生詠賦很多。唐李白賦安期生詩:“終留赤玉履,東上蓬萊路,秦帝為我求,蒼蒼但煙霧。”宋陸游長歌行》詩:“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東海騎長鯨。”明武高啓《贈李外史》詩:“我聞安期古策上,親見楚漢爭雌雄。”等等。
安期生的傳説,派生出許多民間傳説故事、詩詞,令人嚮往,桃花島安期生遺蹟是現實世界中寶貴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為桃花島旅遊增添了濃墨。
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詩曰:“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親見安期公。食棗大如瓜。中年謁漢主。不愜還歸家。朱顏謝春暉。白髮見生涯。所期就金液。飛步登雲車。願隨夫子天壇上。閒與仙人掃落花。”
李白的好友,詩人任華在《雜言寄李白》中也記載了李白遊歷天台山的情景:“我聞當今有李白……,登天台,望渤海,雲垂大鵬飛,山壓巨鰲背(一作“波動巨鰲沒”),斯言亦好在”。
唐末五代天台山道士王松年的《仙苑編珠》共記神仙在三百人之上,同時還留有《天台山懷古六首》:
其一 河上真人丈人公
天台頑石念真經,琅琊古柏頌黃庭。
仙人坐痕依稀辯,猶憶丈人河上公。
其二 北極真人安期生
仙台仙山見神蹤,仙爐仙居映碧空。
又聞海上傳鶴戾,卻是蓬萊千歲翁。
其三 太平真人于吉
曲陽澗內紫氣生,天台山中雲霧湧。
蓬萊仙境此最佳,於翁不該過江東。
其四 天台望月
海上圓月懸半空,萬里山川一照明。
遙問吳生近若何,南山伐桂正修行。
朱盆銀浪躍海東,紫霞萬片滿天紅。
忽聞谷中仙樂起,卻是女巫祀神靈。
安期生 安期生
明洪武年間,韓國大儒,高麗狀元鄭夢周在遊歷天台山時,訪問過山下新羅村和新羅寺(寺中仍有初唐石刻造像),在新羅寺附近出資建立新羅書院。鄭夢周對神仙安期生也充滿了嚮往,並留下詩作三首:
《日照縣》
海上孤城草樹荒,最先迎日上扶桑。
我來東望仍搔首,波浪遙望接故鄉。
天台飄渺渤海間,不納凡人只見仙。
幸得神女施法力,從此琅琊多一山。
天台山安期祠》
飢餐紫霞渴飲露,無思無為神自渡。
朝採仙藥暮煉丹,不吐不納登仙去。

安期生人物影響

安期生身上所體現的黃老哲學與方仙道文化被後人推崇備至。“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的李白對安期生的神仙生活非常嚮往,他在任城(今濟寧)居住期間多次遊歷天台山安期生故地並在《寄王屋山人孟大融》中寫到:
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親見安期公,食棗大如瓜。
中年謁漢主,不愜還歸家。朱顏謝春暉,白髮見生涯。
所期就金液,飛步登雲車。願隨夫子天壇上,閒與仙人掃落花。
此詩為唐天寶三年(744年)李白同杜甫在遊歷東海之後遇到友人孟大融而作。詩中介紹了他遊歷嶗山和天台山(親見安期公,食棗大如瓜)的經歷以及他“願隨夫子天壇上,閒與仙人掃落花”的出世思想。詩中“仙人”即河上公和安期生,“天壇”就是指的天台山上的天台或仙人台。
安期生 安期生
李白的另一首詩則是這樣寫的:
五古·古風其七
五鶴西北來。飛飛凌太清。仙人綠雲上。自道安期名。
兩兩白玉童。雙吹紫鸞笙。去影忽不見。迴風送天聲。
我欲一問之。飄然若流星。願餐金光草。壽與天齊傾。
詩人對仙人安期生的羨慕之情溢於言表。

安期生雜談

桃花島由來的傳説
安期生,原是一位藥農。因他生長海邊,終年跋山涉水採集草藥,身體練得十分硬朗,到了老年,仍很健壯,時人皆稱“千歲翁”。
相傳,秦始皇巡遊全國,來到山東地界,聽説世上竟有“千歲翁”,又聽説海上多仙山,產長生不死之藥,便派人把安期生請去,“賜以金璽”,命安期生下海採藥供他服用。深知世上並無長生藥的安期生“堅不肯受”,並對秦始皇説:“你過一千年之後再到海上來找我吧!”安期生辭別秦始皇后,怕拿他問罪,便下海隱居了。
安期生下海隱居的地方,就是舟山羣島中的馬秦、桃花、普陀山等處。他在此間採藥濟民,安度晚年,有時也飲飲酒,作作詩畫。有一次,他在桃花島上飲酒作畫,把用酒作水磨成的墨水灑于山石上(一説他酒醉後把墨水潑於石上),頓時,石上顯現出桃花狀的豔麗花紋。從此,人們就把這個島嶼叫作桃花島。
這個傳説有些近於神話,潑墨使石上顯現“桃花”也不符合科學,然史籍對安期生來桃花一帶隱居的記載確鑿,唐宋建縣以來,還把六橫、桃花附近諸島劃為一個鄉,取名為安期鄉來紀念這位不畏強暴的藥農。
潑墨成桃花之傳説
老早,桃花島是個荒島。
有一日,有個叫安期生的居士,乘着一隻小船,來到這個島上。跳上去一看,這個島無人居住,四面是海,東西兩頭是山,兩山之間是一片平地。有山有水有平地,氣候暖和風景優美,他看看蠻中意,就在這個島上住了下來,設爐煉丹,開墾種植,空落來寫寫詩,畫畫畫,日腳過得蠻舒意。
每年桃花水湧進港裏來的辰光,這裏烏賊就會旺發,潮水沖沖,也會把烏賊衝上海灘,勿用到海里去抲,在灘橫頭撮撮,也能撮到木佬佬。這樣一來,有勿少內地漁民,到了這個季節,都來抲烏賊。在島上搭個茅篷,臨時住住,等烏賊汛一過再回去。日腳久了,有些漁民看看島上土肥水清好開墾,岙多港深好抲魚,索性拖兒帶女全家搬來定居。儂也來,其也來,到島上來定居的漁民越來越多了。
人一多,就嘈雜,有辰光難免還會發生口角,爭爭吵吵。安期生喜歡清靜,這樣哄哄鬧鬧的,他怨熬了,便從島的東南面海邊,搬到島的西北角山上,找到一個向陽的石洞住了下來。啥人曉得,沒過多少日腳,到西北角來定居的人也多起來了。嘸辦法,只好離開這個島,另找住所。
第二天,他僱了只小船,船靠在西山腳下的海邊山嘴頭——就是現在的稻篷村外山嘴。臨走前,他坐在海灘的一塊岩石上,看看山,望望海,唉!在這個島上住了幾十年,他觸景生情,拿出文房四寶,磨好滿滿一硯濃墨,正想提筆寫詩,小船老大在喊了:“趕快上船,再勿開船,潮水要錯落了。”安期生嘸辦法,只好勿寫,順手拿起硯台,用力一潑,墨汁潑在岩石上,好像一朵朵盛開的桃花。直到現在,這裏的山石中,還留着桃花形的花紋。這裏有句話:“安期生墨一潑,桃花石頭半山黑。”從那以後,這個島叫“桃花島”了。

安期生所獲評價

蘇軾評安期生
出處:蘇軾詩集卷二十四
【作者:蘇軾】【年代:宋朝】
【詩文】:
安期本策士,平日交蒯通
嘗乾重瞳子,不見隆準公。
應如魯仲連,抵掌吐長虹。
難堪踞牀洗,寧挹扛鼎雄。
事既兩大繆,飄然鑷遺風。
乃知經世士,出世或乘龍。
豈比山澤臞,忍飢啖柏松
縱使偶不死,正堪為僕僮。
茂陵秋風客,望祖猶蟻蜂。
海上如瓜棗,可聞不可逢。
詳細內容
安期生,世知其為仙者也,然太史公曰:蒯通善齊人安期生,生嘗以策幹項羽,羽不能用,羽欲封此兩人,兩人終不肯受,亡去。
予每讀此,未嘗不廢書而嘆,嗟乎,仙者非斯人而誰為之。
故意戰國之士,如魯連、虞卿,皆得道者歟?安期本策士,平日交蒯通。
陸游評安期生
詩人陸游作品
陸游-長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東海騎長鯨;
猶當出作李西平,手梟逆賊清舊京。
金印輝煌未入手,白髮種種來無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豈其馬上破賊手,哦詩長作寒螿鳴?
興來買盡市橋酒,大車磊落堆長瓶;
哀絲豪竹助劇飲,如鉅野澤受黃河傾。
平時一滴不入口,意氣頓使千人驚。
國仇未報壯士老,匣中寶劍夜有聲。
何當凱旋宴將士,三更雪壓飛狐城!
參考資料
  • 1.    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455
  • 2.    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2649
  • 3.    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2436
  • 4.    《藝文類聚》卷七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