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慶天主堂

鎖定
安慶天主堂,位於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孝肅路75號。整個建築羣的佔地面積為5841平方米,建築面積為6091平方米,由耶穌聖心堂、神甫樓、門廳及庭院組成,是近現代天主教重要的史蹟及代表性建築。 [3] 
安慶天主堂為磚木結構,中西合璧風格建築,門廳面西臨街,門楣有天主堂楷書額。大門兩側嵌有清廷為保護外國傳教士活動的“聖旨”碑文。大門兩側是八字形山牆,進門廳為十字形院落。迎門而立的庭院壁龕裏供聖父塑像,北面為天主堂主體建築聖心教堂。 [3] 
1995年7月,安慶天主堂被安慶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5月,安慶天主堂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安慶天主堂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3] 
中文名
安慶天主堂
外文名
Archidioecesis Nganchimensis
地理位置
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孝肅路75號
所處時代
佔地面積
5841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740-5-133

安慶天主堂歷史沿革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比利時國方濟各會傳教士衞方濟到安慶設教堂傳教。
清同治八年(1869年),安慶教案發生後,教會與兩江總督馬新貽、安徽巡撫薩爾圖·英翰簽定《南京協定》,以官府賠償4000元購黃家獅子土地給教會建教堂。
清同治十年(1871年),“安慶耶穌聖心堂”破土動工。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安慶耶穌聖心堂”落成。
清光緒四年(1878年),安徽有安慶、寧國、五河三個傳教中心,安慶總堂是皖西南中心,全省有總堂2處,會口11處。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耶穌聖心堂擴建。
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耶穌聖心堂擴建完工,更名為“安慶天主堂”。
民國元年(1912年),安慶天主堂升為主教堂,處理六安、霍山、英山各教案及蕪湖天主堂土地糾紛。
民國十年(1921年),安徽天主教從“江南教區”劃出,設蕪湖代牧區。
民國十八年(1929年)2月21日,羅馬教廷從管轄安徽全省教務的蕪湖代牧區分出安徽省北部和西部,成立蚌埠代牧區和安慶代牧區。安慶代牧區由西班牙耶穌會神父負責。下轄安慶、合肥、六安、太湖、廣德、貴池6個總鐸區,111處宗教活動場所,有教徒近3萬人。
民國十九年(1930年),西班牙耶穌會神甫梅耿光升為安慶教區首任主教。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4月11日,羅馬教廷在中國建立聖統制,安慶代牧區升格為安慶總主教區。
1950年,安慶總主教區直屬有6個總鐸區、24本堂口,111個公所。
1997年,恢復安慶教區。
2001年7月,安慶天主堂降為安徽教區安慶堂口。 [3] 

安慶天主堂建築佈局

安慶天主堂 安慶天主堂
安慶天主堂為磚木結構,中西合璧風格建築,整個建築羣的佔地面積為5841平方米,建築面積為6091平方米,整個建築由門廳、庭院、聖心堂、主教樓及神甫樓組成。 [1] 

安慶天主堂主要建築

安慶天主堂門廳

門廳面西臨街,門楣有“天主堂”楷書額。大門兩側嵌有清廷為保護外國傳教士活動的“聖旨”碑文。大門兩側是八字形山牆,進門廳為十字形院落,南面有一小花園。迎門而立的庭院壁龕裏供聖父塑像,北面為天主堂主體建築聖心教堂。 [1] 
安慶天主堂

安慶天主堂教堂

教堂坐北朝南,建築呈十字形,宮殿樣式,面闊3間11.7米,高19.75米,面積581平方米。正面開有3個拱券門,正門上嵌豎刻“萬有真原”石額,東門豎刻“仁基遠奠”、西門豎刻“聖域洪開”石額。教堂分前堂、中堂、後堂3部分。前堂是鐘樓,高4層,頂層內裝銅鐘,二層是唱經樓;中堂是會堂;後堂有聖心、方濟閣、依拉爵、若瑟、聖母5個祭台。 [1] 

安慶天主堂神甫樓

神甫樓造型和立面為簡約的西方古典式風格,三層磚木結構,硬山頂,佔地1158平方米,脊高13.87米,檐高8.27米,木樓地面,木落地百頁條窗,平磚拱,西側通過過街樓與耶穌聖心堂連接。 [1] 

安慶天主堂所獲榮譽

2010年,安慶天主堂被安慶市市旅遊局評為2A級景區。 [3] 
2010年底,耶穌聖心堂被省委統戰部、省宗教局命名為省“和諧教堂”,被中央統戰部、國家宗教局授予首屆全國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先進集體。 [3] 

安慶天主堂文物保護

1995年7月,安慶天主堂被安慶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04年5月,安慶天主堂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13年5月,安慶天主堂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安慶天主堂參觀指引

安慶天主堂地理位置

安慶天主堂位於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孝肅路75號。 [3] 

安慶天主堂交通指引

安慶市內乘坐8路、 9路、 11路、 12路、 13路公交車到第一醫院下車步行前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