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鎖定
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1]  是國家科技部首批批准的14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之一,主管部門為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地震局,依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省地震局共同建設。2010 年12月23日,正式揭牌。
2019年6月27日,科技部對該站的梳理評估結果為優秀。 [2] 
中文名
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成立日期
2010 年12月23日

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發展歷史

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1]  是國家科技部首批批准的14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之一,依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省地震局共同建設。

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築規模

蒙城野外站 [3]  佔地9330平方米,擁有國際先進的寬頻地震儀、激光雷達等多種儀器,將建成具有6個實驗研究室含18種觀測手段的、立體綜合的地球物理野外觀測科研基地。

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研究意義

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張)
[4]  的建成對於郯廬斷裂帶、秦嶺大別造山帶的地球化學、地球動力的研究,以及防震減災、公共安全、國土規劃、環境保護等事業具有深遠的意義。同時,通過長期積累地電、地磁、形變和重力的觀測資料,還將為安徽省及鄰近省份地震活動性、地震預報和地球物理學研究等方面提供可靠的資料。觀測站已開展測震、電磁、形變、流體等27個測項的地球物理觀測工作,並將增加GPS、重力等10個野外觀測項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