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徽省碭山第二中學

鎖定
安徽省碭山第二中學肇始於教會學校私立晨光中學,1951年由人民政府接管。2013年5月被批准為安徽省示範性普通高中。
學校現有教職工250多人,教學班60個,在校學生3300人。新校區佔地面積240畝,建築面積11.2萬平方米,有教學樓、實驗樓、圖文信息樓、行政辦公樓、體育館、學生宿舍樓、學生餐廳、運動場等設施,可以滿足30軌90個班的教育教學需要。 [1] 
中文名
安徽省碭山第二中學
辦學性質
高中
主要獎項
安徽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現任校長
葛培炎
學    生
3300人
學校榮譽
辦學質量督導評估先進單位

安徽省碭山第二中學學校榮譽

學校先後榮獲“全國教育科研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
安徽省示範性普通高中”、“安徽省五四紅旗團委”、“安徽省標準化考試示範校”、“安徽省傳統體育項目學校”、“安徽省電化教育一類達標學校”、“安徽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學校”、“安徽省家長學校先進單位”“安徽省環保節能示範單位”、“宿州市文明學校”、“宿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宿州市師德師風建設先進集體”、“宿州市高中教育教學工作先進單位”、“宿州市園林學校”、“宿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宿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碭山縣十佳單位”等光榮稱號,並被碭山縣人民政府記“集體三等功”一次。學校特色人才不斷湧現,素質教育成績斐然,受到碭山縣人民政府和宿州市教育局嘉獎。學校體育運動隊在市、縣中學生運動會奪得男團、女團和總團獎牌,成績優異;學校文藝演出多次參加縣大型活動讚譽連連;學校參加愛國主義讀書演講比賽,多次獲得市、縣大獎,代表安徽省中學生到人民大會堂參加演講比賽,今年又有一名同學代表宿州市參加安徽省遴選;學生機器人興趣小組,獲得華東賽區一等獎,代表宿州市參加了安徽省學生教育機器人大賽獲得殊榮。兩位教師獲得省級優質課大獎,代表安徽省參加全國比賽,分別獲得全國一、二等獎,這是宿州市歷史上最好成績。2019年學校先後被宿州市文明委和安徽省文明委命名為“宿州市文明校園”和“安徽省文明校園”。

安徽省碭山第二中學辦學思想

在辦學中,學校堅持“立人先立德,成才先成人”的辦學指導思想,堅持把生動活潑的各種實踐活動和養成教育、緩慢行走教育與價值觀的形成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熱愛集體,關愛他人,團結合作,積極進取的崇高品質。學校在抓好常規教學的同時,大力實施科研興校戰略。通過造就一流的師資隊伍,技術先進出素質教育的第一品牌。課堂教學,觀念新,方法活,效果好,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如魚得水,心情遨遊。連續三年,學校實踐疒部考取省市示範高中的人數居全縣第一。高考本科上線,三年三大步,三年上了三個台階;應屆生上線曾以90%的增幅列全市重點和示範高中之首,2004年,高考本科上線應屆生增幅在該市再次名列前茅,受到縣委、縣政府,市教委的通電錶彰。

安徽省碭山第二中學硬件設施

為了搶佔素質教育的擠佔,近三年來,學校共投資2000餘萬元,用於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層次。學校先後建設了綜合樓、公寓樓、學生餐廳,改建了大門;裝備了高檔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生物標本室,多媒體語音室,微機室,電子備課室,多媒體合班教育;建成了可容納600人的學生閲覽室和教師閲覽室、教師資料室;購置了近二十萬冊圖書和豐富的電子圖書;各處室配備了電腦;班級配備了投影儀、電視機、教學專用錄放機;餐廳裝備了金龍卡售飯系統;宿舍樓裝備了IC電話;建成了我市學校唯一的室內體育活動中心;建設了雕塑、噴泉和花架;栽植了花草樹木,鋪設了草評。辦學條件的改善,為學校創建省示範高中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安徽省碭山第二中學媒體關注

碭山二中的發展吸引了一些媒體的關注。《拂曉報》以《碭山二中以德治促發展》為題,全面報道了學校德育工作的成功經驗;2002年7月18日《中國教育報》以《迎難而上,紀實工作,以實績的打造素質教育的第一品牌》為題,報道了學校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膽略與做法;2003年5月17日,《安徽科技報》又以整版篇幅刊專訪《凝心聚力繪新圖》,表現出對碭山二中近年來快速發展的肯定。

安徽省碭山第二中學發展前景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碭山二中的廣大師生,志存高遠,務實求真,不甘人後,團結拼搏,一個嶄新的現代化示範高中正如璀璨的明珠閃耀在碭山大地上!

安徽省碭山第二中學學校簡介

安徽省碭山第二中學“多元”增活力 “特色”促發展

——安徽省碭山第二中學改革發展掠影
安徽省碭山第二中學是安徽省示範高中,安徽省文明校園。
近年來,學校緊追教育改革發展步伐,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了“五育並舉、全面發展,多元教育、特色發展”的辦學理念,重點突破,全面提升,改善了校園生態,為“三新”改革奠定了基礎。
學校以活動“立德”,以責任“樹人”。德育網絡完整,活動具體,任務剛性。政治素質、社會責任、文化素養、生活習慣、待人接物都是育人的內容;學校領導、學科教師、級部長、班主任、職員,都是育人的主體;學習、運動、就餐、就寢、班會都是育人的時段。
軍訓,強化國防意識,練意志,練品質;主體活動,培養愛國情懷、擔當意識;主題團日、團課活動,弘揚社會主旋律,傳播社會正能量。
抓黨建帶團建,提高了學校德育工作站位,保彰學校“為誰培養人”的大目標不偏離航向。
學校把學習陶行知、做新時代的“大先生”作為涵養師德、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育品質的重要支撐。陶行知“愛滿天下”的情懷、“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追求和“教學做合一”理念,與新時代“四有”好老師的要求和新課程改革相通相融。
學校專門建設了“行知文化廣場”,佈置了“行知文化長廊”,並承辦了全國行知文化示範區建設研討會。
習總書記説:“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碭山二中正是依照這個標準,打造負責任、有擔當、愛學生、樂奉獻的優秀教師隊伍。
碭山二中是省級傳統體育項目學校,是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學校體育活動項目多,水平高,普及度高,競賽成績突出。足球賽、籃球賽、韻律操、軍體拳、五禽戲、運動會,各項活動蓬蓬勃勃,吸引了正值青春期的莘莘學子。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他們的素養決定着國家的文明程度。面對辦學中普遍存在的“美育”虛化問題,學校從補齊“短板”入手,從“軟”“硬”兩個方面發力,“內”“外”兼修,藝術教育多姿多彩,精彩紛呈。
學校精心打造藝術文化廣場:“紫軒”飛檐,“紅山”矗立,“丹峯”疊翠,“墨池”沉璧,“蘭亭”雅緻,“青雲”欲飛;“德馨亭”古意盎然,“陶然亭”意味深長;校園明星大道,更是為學生高擎起成長的路標。
為抓好特色教育,學校專門建設了藝術館,佔地2600多平方米,擁有10個“工作室”,涵蓋了音樂、舞蹈、美術、書法、播音、主持、印染、陶藝等多個門類;同時,還引入了國家級非遺“四平調”以及地方特色文化“嗩吶”“武術”等進校園。
每週三下午,是社團活動時間。音樂廳琴聲悠悠,練功房舞姿曼妙,美術廳丹青吐翠,書法室墨色飛舞。
印染工作室,靛藍氤氲成迷人的畫意;陶瓷工作室,爐火將創意定格成永恆;戲曲工作室學員表演,唱唸做打,不輸專業。
學校藝術教育影響了學生的情感、趣味、氣質、胸襟,温潤了人的心靈,激勵了人的精神。多元教育使學生全面發展有了更多的選擇和制度保證;以美育為突破撬動發展短板,帶動了全局,拓寬了學校育人路徑,一大批全面發展、特色明顯的學生脱穎而出。
新學期開始了,“班主任節”、“家長節”、“讀書節”、“體育節”、“科技節”、“勞動節”陸續開幕,學校辦學思路越來越明晰,發展越來越趨向科學、規範、和諧。
在剛剛結束的帶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第一屆梨花大課堂”公開教學活動中,碭山第二中學與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學、江蘇省豐縣中學六個學科的十八位老師攜手,為來自省內外的500多名教師“同課異構”,聚焦核心素養,聚力高效課堂,上演了“三新”改革背景下不一樣的精彩,它是學校致力於教學研究和課程建設的最好例證。
碭山二中教室的前面是鮮豔的國旗,兩側的標語特別醒目:國際視野,家國情懷——這就是碭山二中的孜孜追求。
用有温度的教育,培養有情懷的學生。五育並舉,全面發展;多元教育,特色發展,努力使學生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2023年6月)

安徽省碭山第二中學學校校徽

安徽省碭山第二中學 安徽省碭山第二中學
設計理念:
一、校徽由碭山二中畢業生尉天池先生題寫的校名與學校英文名稱、校標組合而成。圓是最完美的圖形,體現了中國“天圓地方”的理念,象徵學校在發展中遇到了最好時機,得天時;綠色代表生機與和諧,象徵學校得地利;紅色代表熱烈和積極,象徵人和。天時、地利、人和,寓意學校前程似錦,創建成功。
二、校標由“碭山二中”漢語首拼字母藝術變化而成,如展翅的飛鳥,象徵學校騰飛;又像浴火的鳳凰,寓意着學校涅槃重生,獲得新的發展,新的進步。
學校地址: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中原路與碭郡路交匯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