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徽界首兩灣國家濕地公園

鎖定
安徽阜陽界首兩灣濕地公園項目位於安徽省阜陽市界首市代橋鎮境內,距界首市區27公里,主要由代橋鎮境內的泉河河道、馬灣與南季灣三個部分組成。總面積504.34公頃,其中濕地面積387.72公頃,濕地率為76.90%。
兩灣濕地和周邊縱橫交錯的“八溝”渾然一體,形成獨特的生物羣落,成為許多野生動物特別是水禽類繁育的天然場所。
“兩灣”濕地現有白鷺、黑眉綿蛇等脊椎動物5綱60多種,有銀杏科、樟科、杉科等植被60多種。 [1] 
2015年12月被原國家林業局批准建設國家濕地公園(試點);2017年安徽界首兩灣國家濕地公園入選第一批安徽省重要濕地名錄。 [2-3] 
中文名
安徽界首兩灣國家濕地公園 [4] 
森林公園級別
國家級
地理位置
安徽省界首市代橋鎮
面    積
504.34 公頃
批准時間
2015年12月
批准文號
林濕發〔2015〕189號
機    場
阜陽西關機場
類    型
濕地公園

安徽界首兩灣國家濕地公園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安徽阜陽界首兩灣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安徽省阜陽市界首市代橋鎮境內,地理座標:最東端33°1′59″N,115°30′57″E,在與阜陽市潁泉區交界處;最南端為33°0′44″N,115°30′10″E,在南季灣外河岸處,與阜陽市臨泉縣交界;最北端為33°2′50″N,115°27′13″E,在蔣楊溝中心涵閘以北2300m處;最西端為33°2′32″N,115°26′21″E,在蔣楊溝中心涵閘以西1800m處。項目區主要由泉河河道、馬灣、南季灣、蔣楊溝、九龍口五部分組成,總規劃面積504.34公頃,其中濕地面積319.76公頃,濕地率為63.4%。 [5] 

安徽界首兩灣國家濕地公園資源情況

安徽界首兩灣國家濕地公園濕地資源

安徽界首兩灣國家濕地公園 安徽界首兩灣國家濕地公園
濕地公園內河流總長13.6km,其中泉河河段長8.3km,馬灣河長2.6km,南季灣河長2.7km。四面環水的馬灣和南季灣自然村陸地面積分別為28.6hm2和29.5hm2,濕地面積分別為22.9hm2 和7.5hm2。
泉河中的鷥禽嶼和蘆影洲(當地人俗稱東王八蓋子、西王八蓋子)面積分別為2.8hm2 和3.7hm2。兩灣河流濕地生態系統河流濕地特徵明顯,濕地功能完善。 [5] 

安徽界首兩灣國家濕地公園植物資源

該區系共有野生維管植物59科150屬216種(維管植物61科162屬230種)。
其中,蕨類植物4科4屬4種,被子植物55科146屬212種,單型或單種的科屬較多,分別佔總科數、總屬數的52.5%和78.2%。豆科包含9屬16種,菊科20屬30種,禾本科21屬28種,為該濕地公園的優勢大科。 [6] 

安徽界首兩灣國家濕地公園開發建設

安徽界首兩灣國家濕地公園品牌建設

2013年,界首兩灣濕地公園被安徽省林業廳批准為省級濕地公園試點單位。
2015年12月31日,國家林業局發佈《國家林業局關於同意河北張北黃蓋等137處濕地開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工作的通知》(林濕發[2015]189號)文件,批准建設安徽界首兩灣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3] 

安徽界首兩灣國家濕地公園基礎建設

功能區劃圖 功能區劃圖
界首不斷加大力度,開展濕地保護與恢復工作。同時,結合界首市“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對已獲評“省級生態村”的南季灣村進行重點綠化,目前已完成植樹1000多畝,有效地提升了“兩灣”濕地公園及周邊的綠化水平。
兩灣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階段,將注重挖掘兩灣周邊獨有的地理、人文、水域、動植物等自然資源,突出個性化、差異化建設。
通過統籌規劃與合理佈局,大力推進“美麗濕地”建設,擴大濕地保護面積,爭取國家濕地保護投入,提升濕地保護管理能力和社會影響力,將兩灣國家濕地公園建成安徽省野生動植物羣落保護的典範。 [1] 

安徽界首兩灣國家濕地公園所獲榮譽

2020年12月25日,入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020年通過驗收的國家濕地公園名單”。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