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徽理工大學理學院

鎖定
安徽理工大學理學院下轄數學系、物理系、力學系、信息與計算科學系4個系,擁有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物理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工程力學、應用統計學6個本科專業;應用數學、工程力學、光電系統與控制等3個碩士點,擁有信息與計算科學國家級特色專業、力學省級教學團隊、公共數學省級教學團隊、信息與計算科學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信息技術基礎省級示範實驗實訓中心、信息與計算科學省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省級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省級力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安徽理工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安徽理工大學礦山工程力學與支護技術研究所,承擔全校數學、物理、力學公共基礎課教學任務,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350人。
學院現有教職工135人,其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教授13人,副教授36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23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109人;省級教學名師3人,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4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名,省模範教師2人,省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教壇新秀1人。這是一支結構合理、團結進取、有較強科研能力和較高學術水平的師資隊伍。2011年榮獲中華全國總工會“工人先鋒號”稱號。 [1] 
中文名
安徽理工大學理學院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學校類別
理工
主管部門
安徽理工大學
院系設置
數學系、物理系、力學系、信息與計算科學系

安徽理工大學理學院學院概況

安徽理工大學力學與光電物理學院的前身是學校基礎課部、數理系,2007年學科整合院系調整後更名為理學院,2016年10月經專業整合成立力學與光電物理學院。學院下轄基礎力學系、工程力學系、公共物理系、光電物理系4個系,擁有工程力學、應用物理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3個本科專業,力學一級和光電系統與控制二級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力學和大學物理省級教學團隊、力學省級特色專業、省級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省級力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安徽理工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安徽理工大學礦山工程力學與支護技術研究所,承擔全校大學物理、力學公共基礎課教學任務,目前學院擁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約1060人。
學院現有教職工99人,其中國家級領軍人才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教授12人、副教授27人、高級實驗師1人,擁有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32人,具有博士學位61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1名,省模範教師1人,省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舜耕名師2人,青尖人才1人,青託人才5人。這是一支結構合理、團結進取、有較強科研能力和較高學術水平的師資隊伍。
學院始終秉持“基礎教學為立院之本,學科專業發展為強院之路”的理念,勵精圖治,真抓實幹,有力促進了學院各項事業發展。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基礎課教學質量提高,為學校建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學院擁有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基礎力學實驗教學中心、光電物理專業實驗中心和工程力學專業實驗中心。實驗用房總面積6000多平方米,實驗儀器設備總值1700餘萬元,為學院教學、科研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黨建工作提質增效。學院以黨建“雙創”為載體,積極落實“一支部一品牌、一品牌一特色”,形成了“黨員領航工程”(青年博士黨員教師引領大學生成長)、“長者講堂”(老教師指導青年教師)、“青年學堂”(青年教師學術交流) 等黨建品牌;光電物理系教工黨支部申報案例獲批校第三期基層黨建特色項目創新實踐活動立項,學院黨員教師在“喜迎二十大、展現新狀態、奮進新徵程”主題微黨課評比中獲二等獎。2011年榮獲中華全國總工會“工人先鋒號”稱號。
學科建設積極進取。工程力學專業和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先後獲批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應用物理學專業2019年通過安徽省普通本科物理學類專業綜合評估,工程力學專業2019年通過安徽省高等學校土木建築類專業綜合評估,光學工程獲批學校學位點培育項目。
科研工作穩步提升。近年來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項;獲批省自然基金項目4項,省高校自然科學研究重大項目2項、重點項目17項、研究生項目2項。縱向進賬共285萬元,橫向進賬670萬元;授權發明專利46項,其中國際專利6項;發表論文307篇,其中高質量論文172篇(Top期刊論文24篇)。
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學生在學科競賽中獲國家級和省級學科競賽獎勵500餘項,獲“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國賽銀獎1項,獲“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國賽三等獎1項,獲安徽省百萬大學生科普創新創意大賽省級二等獎1項。先後3名學生捐獻骨髓幹細胞,1名本科生榮獲“安徽省百優大學生”榮譽稱號,2名本科生授予“全國煤炭行業優秀共青團員”稱號,1名本科生獲“淮南好人”。
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7%以上,近三年本科生升學率年均約37.3%,碩士研究生升博率超25%。 [2] 

安徽理工大學理學院學院簡介

安徽理工大學理學院的前身是學校基礎部、數理系,2007年學科整合院系調整後更名為理學院
2008年,安徽理工大學進行校區院校調整,理學院整體匯合於安徽理工大學北校區,學院建有物理實驗室、力學實驗室和計算中心,其中物理實驗室和力學實驗室是安徽省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實驗用房總面積3000多平方米,實驗儀器設備總值近1000萬元,為學院教學、科研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學院擁有物理實驗室、力學實驗室和理學院實驗教學中心。實驗用房總面積3000多平方米,實驗儀器設備總值1000餘萬元,為學院教學、科研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長期以來,學院十分重視大學生能力培養,2010年以來組織參與的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全國軟件設計大賽等國家級大賽中獲國家級一等獎11項、二等獎49項、三等獎97項,省級一等獎51項、二等獎63項、三等獎121項。
北校區紅樓 北校區紅樓
理學院始終堅持“基礎教學為立院之本,學科專業發展為強院之路”的理念,勵精圖治,真抓實幹,有力促進了學院各項事業發展。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基礎課教學質量提高,為學校建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學科專業建設加強,人才培養質量提高,應屆畢業生考取研究生比例保持在20%以上,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科研工作加強,科研水平提高,2010年以來,獲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科學技術進步類)、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煤炭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達國際先進水平的省級科技成果12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項、省部級自然科學基金若干項,完成縱橫向科研經費2000多萬元。同時,學校的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學生工作、內部管理工作也有了長足進步,為學院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 

安徽理工大學理學院本科教育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
本專業分為軟件開發和金融數學兩個方向。
軟件開發方向培養學生具有紮實的數學基礎和計算機軟件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熟悉軟件開發流程,掌握主流的軟件開發平台和程序設計語言,具有良好的軟件設計和研發能力、較強的團隊工作能力、技術創新意識,能熟練進行軟件開發、測試與維護。畢業後主要在IT企業從事軟件開發、維護與銷售或在證券、金融、電信、教育等行業從事信息化管理與維護工作。
金融數學方向培養學生具有堅實的數學和金融理論基礎,受到較嚴格的數理金融思維特別是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訓練,具有較全面的金融專業知識,熟悉國家有關金融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具有處理銀行、證券、投資等方面業務的基本能力,以及在經濟領域中進行較高層次的數量分析、經濟信息分析、金融產品設計開發的能力。畢業生可在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基金等企業或相關經濟部門從事統計計算、預測分析、項目開發、科學研究、實際操作和管理工作,也可繼續攻讀應用數學、金融學、經濟管理及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學位。
學生除學習公共基礎課外,主要課程有: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概率統計、隨機分析、微分方程、組合優化、數學模型、最優化與最優控制、時間序列分析、數值分析、軟件技術基礎、金融學、計算機軟件技術等。
該專業具有教授4人,副教授8人,博士5人,碩士若干,應用數學碩士點1個。
本專業學制4年,男女生兼招。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
培養具備紮實的信息科學和計算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紮實的計算機知識,具備從事信息科學與計算機科學科學研究、解決實際問題以及計算機軟件項目開發能力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
學生除學習公共基礎課外,主要課程有:數學基礎課(分析、代數、幾何)、概率統計、數值計算方法、計算機專業課(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庫系統原理、數據結構、軟件工程、計算機組成原理、彙編語言、計算機圖形學、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計算機監控技術系統開發、動態網站設計技術等)、信息學理論、運籌學與優化理論等。
本專業學習除了學習理論知識外,還要提高實踐動手能力,開設的實踐類課程主要有: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設計、數據庫課程設計、數據結構課程設計、軟件工程課程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實習、動態網站規劃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
學生畢業後,可到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金融機構、工程技術和經濟管理部門從事科學研究、管理及軟件開發等方面的工作,主要有:(1)計算機軟件的設計、開發、測試與維護工作;(2)計算機、數學相關專業的相關教學和研究工作;(3)機關、企事業單位的網絡構建與網絡安全的維護工作;(4)計算機監控系統的開發與維護等。
該專業具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博士6人,碩士12人。
本專業學制4年,男女生兼招。
應用物理學專業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結構和運動規律的學科,是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發展的基礎。本專業培養掌握物理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較強的知識更新能力和較廣泛的科學適應能力,能在物理學和相關的光電子學,激光技術,材料物理等科學技術領域從事科研、技術開發和相關的管理工作的高級技術人才。
按照“厚基礎、寬口徑、實用性”的培養原則,學生除學習公共基礎課外,主要課程有: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理論力學、熱力學與統計力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固體物理、數學物理方法、光電子技術、微機原理和運用、傳感器原理、光纖通訊、電子儀器等。
本專業特點是堅持理工結合的指導思想,培養的學生既保持了理科專業的基礎紮實、思想活躍的特點,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又有良好的應用型技能的工程訓練,畢業後有較強的適應性和開拓能力,適應高新技術發展的需求,培養具有系統的物理、電子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受到相關工程技術訓練的寬基礎複合型的高級專門人才。
學生畢業後,可到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工程技術等部門從事管理、科學研究、教學等方面工作。
該專業具有教授3人,副教授6人,博士3人,碩士若干。
本專業學制4年,男女生兼招。
理論與應用力學專業
本專業培養具有力學基本理論、力學實驗技能、工程結構分析能力和計算機軟件技術等知識和技能的複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學生除學習公共基礎課外,主要課程有:數學分析、高等代數、數學物理方法、程序設計、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彈性力學、結構力學、損傷力學、計算機分析軟件、數值分析等課程。
除上述課程外,本專業還將開設鋼筋混凝土結構、橋樑工程、地基基礎、機械設計原理、工程製圖、模擬仿真、大型結構分析應用專題、結構優化設計理論等工程應用方面的課程。同時通過現場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論文等一系列實踐教學環節,使學生受到系統的專業訓練。
學生畢業後,可到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工程技術、工程施工企業等部門從事工程管理、工程施工、科學研究、教學等方面工作。
該專業具有教授2人,副教授4人,博士5人,碩士13人,高級工程師1人,碩士點1個。
本專業學制4年,男女生兼招。
工程結構分析專業專業
培養具備結構分析及程序設計能力、大型工程軟件應用與開發能力和實驗技能,又有一定工程結構基礎知識和基本工程技能訓練的高級專門人才。
學生除學習公共基礎課外,主要課程有:結構力學、材料力學、理論力學、彈塑性力學、結構分析與仿真、結構可靠性理論、控制系統工程、大型結構分析應用專題、工程仿真CAE、工程結構動力學仿真、結構強度分析、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鋼結構設計原理、機械工程原理與設計、彙編語言程序設計、大型結構分析應用專題、結構優化設計等。同時通過現場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一系列實踐教學環節,使學生受到系統的專業訓練。
學生畢業後可以面向土木工程、機械工程、化工及運載工具、核工程、航空航天等領域,從事工程結構分析、工程軟件開發、結構優化設計,以及安全性評估等等,也可在教育和科研部門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
該專業具有教授2人,副教授4人,博士5人,碩士13人,高級工程師1人,碩士點1個。
本專業學制4年,男女生兼招。

安徽理工大學理學院研究生教育

應用數學專業研究生培養
一、學科專業簡介
應用數學是聯繫數學與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及信息、管理、經濟、金融、社會和人文科學的重要橋樑。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和藉助功能日益強大的計算機,應用數學的思想和方法在科學和工程技術的眾多領域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對某些新學科的產生和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應用數學也是數學新問題的重要來源。應用數學的研究範圍十分廣闊,包括應用數學的基礎理論,具有廣泛應用可能的數學方法,以及利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等。
本學科現有教師15人, 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講師3人。承擔了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省級科研項目及多項地廳級科研項目。獲得過省部自然科學獎3項,出版著作教材3部。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了學術研究論文近200篇,其中SCI、EI收錄40餘篇。具有符合本學科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要求的師資隊伍。
二、培養目標
本學科培養的碩士研究生應是應用數學方面的高層次的專門人才,具有比較紮實寬廣的數學基礎,瞭解本學科的進展和動向,並在某一應用方向受到一定的科研訓練,有較系統的專業知識,能熟練運用計算機及數學軟件,初步具有獨立進行理論研究的能力,或運用專業知識與有關專業人員合作解決某些實際應用問題的能力,在某個應用方向上做出有理論或實踐意義的結果。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閲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畢業後能從事與應用數學相關的教學、科研或其他實際工作。
三、主要研究方向
1.優化理論與應用
2.現代控制理論
3.計算幾何
4.Petri網理論及應用。
四、課程設置見附表
五、其它要求
學制:三年。
文獻閲讀要求:閲讀國內外參考文獻不少於40篇,寫出綜述報告,交導師評閲。
創新能力與科研素質要求:碩士生在學習期間,必須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刊物或會議上公開發表與本人研究方向相關的學術論文,或申請發明專利,或參加課外科技作品競賽,或科技成果獲獎及獨立進行科研等,具體要求請參見《安徽理工大學全日制研究生創新能力考核工作暫行規定》。
碩士生在校期間必須參加學術活動、學術研討、科研實踐,提交文獻閲讀和開題報告,具體要求請參見《安徽理工大學全日制研究生科研素質考核工作暫行規定》。
學位論文要求:碩士生應獨立完成碩士學位論文。論文中應該基礎知識紮實,學術觀點明確,有本人的新見解,論據充分,具有實驗結果,圖表無誤,符合國家的計量標準。正文字數應在4萬字左右。

安徽理工大學理學院所獲榮譽

一、省級榮譽
1、2008年10月 安徽省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集體
2、2009年10月 安徽省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集體
3、2009年12月 省教育工會模範職工小家
二、校級榮譽
2007年
1、2007年度院系綜合考核A等
2007年度教學工作考核A等
2007年度科技工作考核A等
2007年度教師隊伍建設工作A等
2007年度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考核A等
2、2007年科技工作先進集體
3、2007年安全保衞工作先進集體
4、2007年度全校新聞宣傳工作先進集體
5、學生軍訓工作先進集體
2008年
1、2008年度院系綜合考核A等
2008年度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考核A等
2、2008年科技工作先進集體
3、2007-2008年度工會工作先進集體
4、校級“先進職工小家”
5、2006—2008年度校先進基層黨委
6、力學系黨支部2006—2008年度校先進教工黨支部
2009年
1、2009年度全校科技工作先進集體
2、2009年度全校新聞宣傳工作先進集體
3、2009年度校優秀網站
4、學生軍訓工作先進集體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