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徽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鎖定
機械工程學院是1972年學校由合肥遷至淮南辦學時的最早三個系之一,其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45年安徽省立蚌埠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當時安徽省唯一的工科高等院校)的機電專業。經過幾代人半個多世紀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學院已形成了良好學風和教育教學傳統,近年來先後榮獲“安徽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安徽省模範職工小家”、“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 “全國煤炭行業‘五四’紅旗團委”等榮譽稱號。
中文名
安徽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1] 
知名校友
王珉教授
牛維麟教授
龔烈航教授
張文祥教授
知名校友
高登榜等
現任校長
袁亮
所屬地區
安徽淮南
主要院系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測控、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工業設計

安徽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學院概況

機械工程學院淵源於1945年學校創建時期的機電專業,是學校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學院之一。70多年來,一代代“機械人”薪火相傳、青藍相繼,傾力服務科教興國、製造強國國家戰略,塑造了鮮明的學科專業特色、人才培養特色、科技創新特色。近年來先後獲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安徽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煤炭行業“五四”紅旗團委、全國模範職工小家、“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學院現有教職工146人,其中雙聘院士1人,教授31人(含特聘教授4人)、副教授45人,博導13人、碩導57人,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6人、安徽省技術領軍人才1人、安徽省青年皖江學者1人,入選中國科協第八屆“青年人才託舉工程”1人,全國煤炭行業教學名師1人、全國煤炭行業技能大師1人、安徽省高水平導師1人、安徽省模範教師1人、安徽省百名卓越教學名師1人、安徽省領軍人才1人、安徽省青年拔尖人才2人、安徽省教學名師4人、安徽省線上教學名師1人,全國煤炭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2人,安徽省引進高校領軍人才團隊4個、安徽省“115”產業創新團隊1個、安徽省教學團隊3個、全國石油和化工教育優秀教學團隊1個。“礦山智能技術與裝備教師團隊”成功入選第三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學院現有在校學生3800餘名,其中全日制本科生3200餘名,碩士、博士研究生600餘名,留學生6名。
學院擁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智能機電系統”“礦山機電工程”二級學科博士授權點,“機械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智能製造工程”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機械”“儀器儀表工程”專業學位授權點,“機械工程”工程碩士授權點,機械工程學科入選安徽省Ⅲ類高峯學科。
學院擁有教育部智能礦山技術與裝備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機械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國家級教學科研平台5個,機械工業聯合會礦山採選裝備智能化重點實驗室、安徽省機械工程虛擬仿真實驗中心等省部級教學科研平台22個。學院全面融入深部煤礦採動響應與災害防控國家重點實驗室、煤炭安全精準開採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學校人工智能與先進製造學部建設,積極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大力拓展產學研合作,建有教育部機械工程校外工程實踐教育中心,與企業共建有“先進製造技術中心”“先進製造智能工廠創新中心”等,積極推動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與創新鏈有機銜接、深度融合。
學院是安徽省普通本科高校機械儀器類專業合作委員會主任單位,擁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安徽省教改示範專業、安徽省品牌專業、安徽省“六卓越一撥尖”2.0專業,2014/2018年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018年獲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測控技術與儀器(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安徽省特色專業、安徽省品牌專業、安徽省“六卓越一撥尖”2.0專業,2017年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安徽省特色專業、安徽省“六卓越一撥尖”2.0專業)、工業設計(安徽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安徽省創新實踐教育中心)、機械電子工程、智能製造工程等6個本科專業。機械電子工程專業開設了學校首箇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6] 

安徽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辦院條件

學院現有“機械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礦山機電工程”二級學科博士授權點,“機械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兩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現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工業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和車輛工程5個本科專業,其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為國家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專業、教育部-歐特克公司專業綜合改革專業、安徽省教改示範專業,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為安徽省特色專業,車輛工程為安徽省專業改造與新專業建設專業。學院現有1個國家級機械工程校外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國家級機械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門國家級精品視頻課程、1個省級礦山機電裝備協同創新中心、4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1個省級教學團隊。
該院現有教職工126人,教師100人,其中有教授28人、副教授50人、講師45人;具有博士學位20人、碩士學位70人。該院教師承擔並完成大量科研項目,其中國家、省、部級課題多項年發表各類學術論文近百篇。
學院在多年科學研究中形成了明顯優勢,並與相關科研院所和煤機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近五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2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863、973計劃項目等國家級專項子課題10餘項,省部級課題50餘項。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19項,其中,一等獎4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2項。擁有200餘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40餘項。擁有國家級質量工程項目5項,省級精品課程3門,獲省級教學成果獎10餘項,出版規劃教材20餘部。發表論文近700篇,其中SCI、EI收錄300餘篇。
學院學生積極參加各類科技文化活動,近五年共獲得國際級競賽冠軍、亞軍、突出成就獎各1項,獲得國家級學科競賽獎勵約60項,省部級學科競賽獎勵200餘項;學院獲全國優秀組織獎5次,省級優秀組織獎6次,特別是在第六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中,我院學生的作品榮獲一等獎,實現了安徽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乃至我省在該項目上一等獎零的突破。我院2009級本科學子焦忠同學2013年獲第八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以我院學生牽頭的校大學生機器人協會獲首批“全國小平科技創新團隊”等榮譽。
2019年9月,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2] 

安徽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組織機構

學院領導 [3] 
院黨委書記
張安寧
院 長
王傳禮
黨委副書記
徐育軍
教學副院長
張 新
科研副院長
王開松
行政副院長
伍 廣
系部設置 [4] 
機械設計製造工程系
主 任
張立祥
副主任
黃紹服 鄧海順 胡坤  王成軍 孫倫業
機械基礎系
主 任
馬伏波
副主任
劉力紅 吳天鳳 葉友東
機電控制工程系
主 任
楊洪濤
副主任
李雪斌 穆莉莉 來永斌 馬天兵
工業設計系
主 任
閆磊磊
副主任
-
車輛工程系
主 任
陳清華
副主任
汪選要
實驗中心
主 任
鄧海順
副主任
程迎松

安徽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專業介紹

安徽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本科教育

現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工業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車輛工程和機械電子工程6個本科專業。其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通過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獲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教育部-歐特克公司專業綜合改革專業、安徽省教改示範專業,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為安徽省特色專業,車輛工程為安徽省專業改造與新專業建設專業。並全部安徽省一本批次招生,並在部分省市一本批次招生。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是安徽省本科教改示範專業,具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和流體機械與工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本專業下設機械設計、機械製造、機械電子工程、礦山機械工程四個專業方向,培養具備機械工程與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能從事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領域內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學生除學習公共基礎課外,主要課程有: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製圖、機械原理、機械設計、現代機械設計理論與方法、控制工程基礎、液壓傳動與氣動、電工技術與電子技術、微機原理與應用、機電控制及自動化、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機械製造技術基礎、數控技術與數控機牀等。
畢業生可從事本專業的研究、機電產品的設計與製造、CAD/CAM軟件開發、數控加工、設備控制及新產品、新工藝的開發、機電設備運行管理與生產組織等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工業設計專業培養掌握工業設計、計算機基礎理論和技能,具有一定文化底藴和視野,動手能力強、適應當前工業設計發展潮流,既有紮實的科學技術基礎,又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在產品開發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等方面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學生除學習公共基礎課外,主要的專業課程有: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素描、色彩、平面與色彩構成、攝影、設計初步、設計表現、產品設計基礎、產品設計的程序與方法、產品設計方法學、工業設計工程基礎、模型設計與製作、工業設計史、產品開發設計、人機工程學、系統設計、設計心理學、產品形態設計、企業形象設計、數碼藝術設計、廣告設計等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和環境藝術設計系列課程。
學生畢業後能在設計、科技及教學領域充分發揮工業設計師職業專長,可在高等院校從事工業設計教育和研究,或在各類企業從事產品研究、設計開發或市場工作,也可在設計公司從事其他設計與管理工作。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培養具有過程工業設備、機械、控制和管理等方面專業知識和能力,從事過程工業裝備的設計、研究、開發、製造、技術管理或經營管理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學生除學習公共基礎課外,主要課程有:工程力學、機械設計、計算機應用、過程原理及設備、工程熱力學、控制工程、過程設備設計、過程流體機械、過程裝備控制技術及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等。
學生畢業後能在化工、石油、能源、輕工、製藥、食品、環保、機械及勞動安全等部門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生產製造、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是光學、精密機械、電子、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多學科互相滲透而形成的一門高新技術密集型綜合學科。培養具有科學創新意識、基礎理論紮實、知識面寬、可從事精密工程、計算機應用、電子信息、智能儀器、測量與控制等多領域的產品設計製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企業管理等多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及經營管理人才。
學生除學習公共基礎課外,主要課程有:精密機械設計、精密儀器製造、電路基礎、電子技術、微機原理與應用、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傳感技術、檢測技術、自動控制理論、測控電路、測控儀器與系統、工程光學等。
本專業集機械學、電子學、光學、信息學等多學科寬厚的專業知識平台為學生的將來就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畢業生可在相應高新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與管理工作。

安徽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機械設計理論

本學科隸屬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安徽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於1984年獲碩士學位授權點,是安徽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最早建立的學科之一。本學科的基礎學科為力學(特別是動力學)、摩擦學、材料科學、自動控制理論、計算機技術、系統工程等。本學科與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等學科密切聯繫,與計算機技術、系統工程、工業工程和管理學科密切相關。
本學科培養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品質,身心健康,富有創新意識,能掌握本學科堅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和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的能力,能夠獨立承擔教學、科學研究工作,解決本學科的技術和工作實際問題的高級人才。

安徽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車輛工程

車輛工程專業是由安徽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礦山機械方向拓展出的新專業,將於2011年開始全國招生。以面向礦山車輛、農用車輛、工程機械、汽車製造等企業的技術人才為目標,培養從事車輛設計、製造、試驗、銷售、管理、工藝和運用等方面的專門技術人才。
本專業主要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學習機械設計、製造、電工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技術及自動化等機械工程基礎理論,學習汽車構造、汽車設計、汽車理論、汽車實驗和汽車電子控制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接受現代機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掌握機械、電子、計算機等全面工程技術基礎理論和必要專業知識與技能,瞭解並重視與汽車技術發展有關人文社會知識,能在企業、科研院(所)、行業管理等部門,從事與車輛工程有關的產品設計開發、生產製造、試驗檢測、應用研究、技術服務、經營銷售、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級專門人才。 [5] 

安徽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流體機械

本學科隸屬於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安徽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流體機械及工程專業由原礦山機械學科中的水泵與風機技術、流體機械測試技術、高壓水射流技術等研究方向組合而成,於2005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本學科專業立足於為新技術領域及新興工業的發展服務,與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等學科專業密切相關,具有鮮明的研究特色。
本學科的培養目標是: 掌握本學科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瞭解所屬各研究領域的發展現狀、趨勢和研究前沿;具有一定的獨立從事本學科或相關學科領域的科研或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較熟煉的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閲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從事本學科領域科學研究工作和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能夠勝任科學研究、工程設計、產品開發和教學工作。

安徽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機械電子工程

本學科隸屬機械工程一級學科,機械電子工程是將機械、電子、計算機、自動控制、信息處理等多種學科、多種技術融合為一體並綜合運用的複合技術,廣泛應用於礦山、交通、電力、冶金、化工、建材、機械等各領域機電一體化設備及生產自動化過程。
本學科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能適應我國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人才,具有紮實的專業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較豐富的實踐技能,熟悉本學科理論與技術研究的發展方向;具備寬廣的自然科學、人文和社會知識;具備較強的專業實踐和創新能力。畢業後可成為能獨立從事專業領域的教學、科研技術管理工作的高級複合型專門人才。

安徽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科研研究

安徽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現有機械製造及數控技術研究所、高壓水射流技術研究所、礦山機械研究所等6個研究所。三年學院教職工承擔並完成了約40項縱向科研項目,其中包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子課題、安徽省科技攻關項目、安徽省教育廳自然科學重大項目等;獲得省級科技成果獎5項。每年發表各類學術論文百餘篇、出版專著或教材約8部。此外,學院教職工還積極開展產學研的合作,為工礦企業提供了大量的技術諮詢和技術服務,解決了多項技術難題。2009年合作申報國家級企業創新基金獲得成功,並參與了國家科技部組織實施的科技人員服務企業行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