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徽廬陽董鋪國家濕地公園

鎖定
安徽廬陽董鋪國家濕地公園地處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西部,包括南淝河、董鋪水庫及其水源一、二級保護區範圍。
西起南淝河支流匯合口,東至董鋪水庫大壩,北起三國城路,南達水庫水源一級保護區南界,總面積4667.43公頃,濕地面積2949.79公頃、濕地率63.20%。
包括河流濕地、人工濕地二大濕地類;永久性河流濕地、洪泛平原濕地、庫塘濕地三個濕地型。
根據濕地公園的現狀條件以及國家有關濕地公園建設的相關要求,結合濕地公園濕地資源分佈和公園定位,將濕地公園分為五個功能區:濕地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管理服務區。 [1-3] 
中文名
安徽廬陽董鋪國家濕地公園 [3] 
森林公園級別
國家級 [3] 
地理位置
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 [3] 
面    積
4667.43 公頃 [3] 
管理單位
廬陽董鋪濕地公園管理處 [4] 
批准時間
2016年12月

安徽廬陽董鋪國家濕地公園位置境域

安徽廬陽董鋪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西部,規劃包括南淝河、董鋪水庫及其水源一、二級保護區範圍。
西起南淝河支流匯合口,東至董鋪水庫大壩,北起三國城路,南達水庫水源一級保護區南界(其中三國新城遺址公園和科學島及北部進島公路,不包括在範圍內)。
主要涉及大楊鎮的大楊村、水庫村、謝崗村和三十崗鄉風景村、東瞿村、陳龍村、堰稍村,地理座標東經117°05′48″~117°12′22″,北緯31°51′40″~31°55′33″,濕地公園東西長10.5公里,南北寬度7.5公里。規劃總面積4667.43公頃,濕地面積2949.79公頃,濕地率63.20%。 [1]  [5] 

安徽廬陽董鋪國家濕地公園地理環境

功能區劃圖 功能區劃圖
濕地公園地處合肥短陷盆地中部地帶,地形自西北向董鋪水庫庫區傾斜,地面高程在28米~43米之間。該區域屬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温15.5℃,年平均降雨量985.4毫米。
濕地公園內主要河流南淝河屬長江水系,是合肥的母親河,全長70餘公里,流域面積1640平方公里,始於江淮分水嶺東南側。濕地公園西界為左、中、右三條支流匯合口,南淝河經由濕地公園後,流入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最終注入長江。
董鋪水庫由滁河干渠引水,通過東瞿河、汪堰水庫支流、王小河、謝崗河等支流注入水庫。它是一座以防洪和城市供水為主,兼顧生態補水及生態養殖功能的大型水庫。集水面積207.5平方公里,設計總庫容2.49億立方米,其中調洪庫容1.80億立方米。
董鋪水庫作為合肥市重要的水源地,擔負着全市生活生產用水重任,同時承擔了合肥城區34.24%防洪任務,對合肥市的防洪起到了重要的屏障作用,是全國重點防洪大型水庫之一。 [5] 

安徽廬陽董鋪國家濕地公園資源情況

安徽廬陽董鋪國家濕地公園濕地資源

安徽廬陽董鋪國家濕地公園主要以庫塘濕地為主,兼有永久性河流濕地、洪泛平原濕地。濕地生物多樣性豐富。 [5] 

安徽廬陽董鋪國家濕地公園植物資源

安徽廬陽董鋪國家濕地公園 安徽廬陽董鋪國家濕地公園
濕地公園內有維管植物86科、241屬、331種(不包括人工育苗的苗木以及農作物,但包括居民搬遷以前零星種植的樹木及逃逸的少數農作物),其中蕨類植物4科4屬4種、裸子植物4科6屬6種、被子植物78科231屬321種,這些維管植物基本上屬於廣佈種和常見種。濕地公園內國家Ⅰ級保護野生植物1種,為野大豆。

安徽廬陽董鋪國家濕地公園動物資源

濕地公園內有底棲軟體動物包括7科10屬11種。
脊椎動物中,共記錄鳥類14目31科87種;魚類共5目9科27屬31種;兩棲綱動物為無尾目4科9種;爬行動物共有有鱗目2科6種、龜鱉目1種,其中中華鱉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易危(VU)等級;Ⅱ級保護動物有2種,分別是小天鵝和虎紋蛙。
該區域哺乳動物種類較少,主要為齧齒目種類共2科6種,其次為食肉目1科2種,兔形目1科1種和食蟲目1科1種。 [4] 

安徽廬陽董鋪國家濕地公園獲得榮譽

2022年12月,安徽廬陽董鋪國家濕地公園通過國家級驗收,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