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壽縣清真寺

鎖定
壽縣清真寺,位於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壽春鎮回族羣眾聚居的清真寺巷內,佔地面積5632平方米。唐宋時,壽城清真寺建於壽縣城西北隅。明代壽縣清真寺移建現址,歷經多次重修。 [2] 
壽縣清真寺建築羣坐西向東,三進重院,院落東西長128米,南北寬44米,各式房屋40餘間。總體仿北京太和殿的宮殿式建築模式。正門為大中門,南北兩側設偏門;正屋為二門,兩側亦設偏門。中院,正殿為無相寶殿,殿前設寬廣的平台,南北有廂房。後院由無相寶殿環以垣牆組成。壽縣清真寺古建築羣,是華東地區保存較完整且有自身風格的伊斯蘭教建築,獨特門向方位,勾連搭式的建築結構,中西文化元素融合的“三雕”構件,在正史無載的歷史文化信息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2] 
2013年3月5日,壽縣清真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壽縣清真寺
地理位置
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壽春鎮回族羣眾聚居的清真寺巷內
所處時代
佔地面積
5632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1052-3-350

壽縣清真寺歷史沿革

唐宋時,壽城清真寺建於壽縣城西北隅。
壽縣清真寺始明代移建於今址,歷經多次重修。
明天啓年間(1621年一1627年),建壽縣清真寺。
清道光年間(1821年一1850年),重修壽縣清真寺。
清康熙年間(1662年一1722年),壽縣清真寺在城內留犢坊(據《壽州志》記載)。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重修壽縣清真寺。
1981年,壽縣清真寺進行寺內維修。
1986年,壽縣清真寺大殿落架進行大修。 [2] 
壽縣清真寺

壽縣清真寺建築格局

  • 結構
壽縣清真寺建築羣坐西向東,三進重院,院落東西長128米,南北寬44米,各式房屋40餘間,佔地面積5632平方米。總體仿北京太和殿的宮殿式建築模式。正門為大中門,南北兩側設偏門;正屋為二門,兩側亦設偏門。中院,正殿為無相寶殿,建於明清時期以勾連搭式銜接而成,殿前設寬廣的平台,南北有廂房。後院由無相寶殿環以垣牆組成。 [2]  [4] 
壽縣清真寺
  • 特點
壽縣清真寺內建築主要採用當地漢族傳統結構形式。大門、二門、南北廂房均為硬山頂、磚瓦粉脊。無相寶殿面闊5間,進深7間,四周設廊。殿之正面(東面)通設隔扇門,兩側面則各開券門5道。殿上面由前後兩重檐歇山頂組成,勾連搭式銜接。南北面觀,檐飛角翹,璧合珠聯;東西向望,渾然一體。 [2]  [6] 

壽縣清真寺主要建築

無相寶殿
無相寶殿的前後兩部分規模大致相同,做法略有區別。前部(東部)側廊稍寬,推測為後期擴建或重修所致。廊柱均為石造,前部明次間四柱俱為八角,角柱及兩側廊柱為梅花柱﹔後部(西部)廊柱、角柱均作四方切角,柱高4.2米,邊長0.35米。前部側廊枋上置墊木2塊,上刻回紋;後部枋上作花墊板,上刻卷草紋。正面柱上僅設坐鬥、無拱,鬥上直接架抱頭梁,上置挑檐凜,重檐作三跳,下昂斗拱3朵,偷心造,角梁下立撐木,撐木中部雕蓮瓣紋。
無相寶殿的南、北側面券門上施水磨青磚門罩,做法簡潔,僅額材兩頭及枋柱交接處施雕,其餘券門則為磨磚對縫線腳。券眉施四方球形雕飾。後殿券眉雕卷草紋樣,構圖、技法較前部精緻。材額上亮花墊板的構造亦較前部複雜,後部做法顯見明代痕跡。
無相寶殿前殿柱礎為清代御賜,墩飾較精細。正面廊柱用鼓墩式,上下刻蓮瓣,底坐刻蔓草紋﹔金柱用四、六柱墩,下設鼎座,各面刻植物紋樣,殿頂覆灰筒瓦,戲脊雕蔓草紋,上置脊獸(已毀)山花作直欞板狀,博風板緊貼其上,上施如意卷草垂魚。樑架簡潔,前後雙步中點立柱作重檐,側檐作法亦同,重檐檐步,底層廊步設穿插材,內槽大梁設隨梁枋,月梁底部挖槽,脊童置抱梁雲。 [2] 
壽縣清真寺建築

壽縣清真寺文物遺存

無相寶殿內舊時懸有清康熙至清宣統年間(1662年一1911年)賜匾20餘方,今不存。寺內現存清乾隆至清光緒年間(1736年一1908年)碑刻10餘方,碑文多載義民捐施事項。 [2] 

壽縣清真寺文物價值

壽縣清真寺古建築羣,是華東地區保存較完整且有自身風格的伊斯蘭教建築,有明確紀年和清晰的修繕歷史,勾連搭式的建築結構,獨特門向方位,中西文化元素融合的“三雕”構件,在正史無載的歷史文化信息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壽縣清真寺古建築羣是回族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其佈局按照回族宗教功能進行分佈,而建築風格卻選用了漢族的建築風格,這對研究地域宗教歷史,回漢文化的交融,古代建造思想、技術、形制的變遷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實物資料,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壽縣清真寺建築羣保存完整,合理的環境空間構成,精巧的建築造型,精美的磚雕、木雕和石雕,線條流暢,構圖巧妙,中西文化融合等都體現了其獨特的美學特點和藝術水平,是壽縣地區伊斯蘭教建築標誌和文化載體,是宗教活動、休閒、娛樂和歷史、文物、文化等知識教育的重要空間,對增強地區的民族團結和文化凝聚力有重要意義。 [2] 

壽縣清真寺文物保護

  • 保護範圍
南塊面積約0.8公頃,北至清真寺北側圍牆外約5米,西至清真寺西側圍牆外約5米,南至清真寺南側圍牆外約5米,東至清真寺大門外清真寺巷西側。
北塊面積約0.1公頃,北至女寺北牆向北側約10米的民居外牆,西至清真寺巷,南至女寺南牆向南側約5米的民居外牆,東至女寺東山牆約10米處小學教學樓西側。 [3] 
  • 控制地塊
西側地塊—北至許家巷,西至關帝廟西北人行道,南至關帝廟巷,東至清真寺巷。
東側地塊—北至原女寺遺存建築北牆外,西至清真寺巷,南至留犢祠巷,東至大夫第建築羣西界。 [3] 
  • 保護措施
1986年7月,壽縣清真寺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2013年3月,壽縣清真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壽縣清真寺參觀信息

  • 地理位置
壽縣清真寺位於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壽春鎮回族羣眾聚居的清真寺巷內。 [2] 
  • 交通指引
乘車路線:可乘坐長途車至壽縣汽車客運站,後步行或打車前往。
自駕路線:滁新高速公路從鳳台/壽縣出口離開,沿S203朝古城牆行駛即可。
  • 免票價格
免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