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德魯斯鯨

鎖定
安德魯斯鯨(Andrewsiphius sloani)是來自Harudi地區的Chocolate Limestone , 同樣的還有小喀曲鯨Kutchicetus minimus 。
中文名
安德魯斯鯨
外文名
Andrewsiphius sloani

目錄

安德魯斯鯨發源地

於巴基斯坦中路期的middle Domanda Fonnation發現了雷明頓鯨屬新種Remingtonocetus domandaensis , Remingtonocetus domandaensis共有部分頭骨 , 有較多的牙齒及顱後的化石。同時於晚路德期的upper Domanda Fonnation也發現了原鯨科新種喬丹斯鯨Qaisracetus arij, 這隻有部分頭骨及與眾不同 , 且完整有鉸接的軸向骨骼。

安德魯斯鯨組織結構

小喀曲鯨Kutchicetus minimus比其他雷明頓鯨類要細小 , 腰椎中樞長度約38-40 mm , 要較雷明頓鯨類中屬中型屬種Remingtonocetus harudiensis的要細小20-25% , 這就是小喀曲鯨Kutchicetus minimus和安德魯斯鯨Andrewsiphius sloani 所謂的不同之處。
安德魯斯鯨屬Andrewsiphius過去包括Andrewsiphius kutchensis, Andrewsiphius minor 及新發現的Andrewsiphius sloani。Andrewsiphius minor化石包括一塊頜骨節片 , 安德魯斯鯨屬Andrewsiphius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鼻孔道(前頜孔)的匯合 , 頜骨聯合延長至臼齒M3 , 這是屬於齶部 , 因此這頜骨節片化石可能是上頜骨。安德魯斯鯨屬Andrewsiphius和雷明頓鯨屬及大連特鯨屬Dalanistes的不同之處在於安德魯斯鯨屬Andrewsiphius有較狹窄的吻突 , 細小的前臼齒 , 有較長的牙間縫。Andrewsiphius sloani是被發現於晚路德期的upper Domanda Fonnation , Andrewsiphius sloani最初被劃作原鯨屬Protocetus sloani(1972年)及雷明頓鯨屬Remingtonocetus sloani(1986年),化石只是一塊頜骨節片 , 但後來的比較發現該化石和安德魯斯鯨屬Andrewsiphius關係較接近。根據Remingtonocetus harudiensis頜骨和安德魯斯鯨屬Andrewsiphius的比較,發現兩者關係要較Remingtonocetus harudiensis和雷明頓鯨屬的來得接近。上述的化石樣本都是取自同一時期只是體型有所差異 , 因此認為安德魯斯鯨屬只有一種 , 就是於Kutch的早Bartonian Harudi地層發現的Andrewsiphius sloani 。至於Andrewsiphius kutchensis (1975), Andrewsiphius minor (1975)及 Kutchicetus minimus被視作只是Andrewsiphius sloani的同物異名。
安德魯斯鯨 安德魯斯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