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德里亞·戈德史密斯

鎖定
安德里亞·戈德史密斯(Andrea Goldsmith),女,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普林斯頓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院長。 [1] 
戈德史密斯於1986年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工程數學專業學士學位;1991年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氣工程專業碩士學位;1994年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專業博士學位;1994年9月至1998年12月擔任加州理工學院助理教授;1998年5月至2005年2月擔任記憶鏈接公司(Memorylink Corporation)首席科學家;1999年1月至2002年8月擔任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助理教授;2002年9月至2007年4月擔任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副教授;2005年當選為IEEE Fellow;2007年5月至2020年8月擔任斯坦福大學電氣工程教授;2017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2020年被任命為普林斯頓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院長;2022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1]  [6] 
戈德史密斯主要研究方向為信息理論、通信理論、信號處理及其在無線通信、互聯繫統和生物醫學設備中的應用。 [5] 
中文名
安德里亞·戈德史密斯 [8] 
外文名
Andrea Goldsmith
畢業院校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17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2017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2022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安德里亞·戈德史密斯人物經歷

1986年,戈德史密斯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工程數學專業學士學位。
1986年6月—1990年9月,擔任MAXIM Technologies系統工程師。
1989年8月—1994年8月,擔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子工程研究助理。
1991年,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氣工程專業碩士學位。
1991年6月—1992年8月,擔任AT&T貝爾實驗室研究助理。
1994年,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專業博士學位。
1994年9月—1998年12月,擔任加州理工學院助理教授。
1998年5月—2005年2月,擔任記憶鏈接公司(Memorylink Corporation)首席科學家。
1999年1月—2002年8月,擔任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助理教授。
2002年9月—2007年4月,擔任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副教授。
2005年,當選為IEEE Fellow。
2005年9月—2007年9月,創辦了Quantenna Communications (QTNA)公司並擔任首席技術官。
2007年5月—2020年8月,擔任斯坦福大學電氣工程教授。
2010年8月—2014年8月,創辦了Plume Wi-Fi公司並擔任首席技術官。
2012年10月—2020年8月,擔任斯坦福大學斯蒂芬·哈里斯工程學教授。
2017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2020年9月,被任命為普林斯頓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院長。
2022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1]  [6] 

安德里亞·戈德史密斯主要成就

安德里亞·戈德史密斯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戈德史密斯的工作從根本上塑造了移動通信技術,併為蜂窩和Wi-Fi網絡的性能奠定了基本規則: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戈德史密斯發明了基本數學方法來增加無線系統的容量、速度和範圍,包括在手機網絡和Wi-Fi中廣泛使用的技術;針對數據在波動期間以恆定的速率流動時所產生諸如掉線和屏幕凍結等問題,戈德史密斯開發了一種允許網絡設計者在動態網絡中調節速度和匹配質量的技術,這種自適應調製使工程師能夠在世界上主要的蜂窩和Wi-Fi網絡中利用。 [2]  [4] 
  • 學術論文
截止到2023年6月,戈德史密斯已發表論文812篇,論文被引81172次,H-Index:98。 [7] 
  • 科研專利
據2023年6月斯坦福大學官網數據,戈德史密斯獲得授權專利29項。 [1] 
  • 科研資助
戈德史密斯曾擔任美國政府研究資助項目的PI或聯合PI,她的研究得到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資助,包括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ONR)、美國空軍贊助研究辦公室(AFOSR)、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ARL)等;她的研究也得到了工業界的支持,包括來自安捷倫、博世、Cable Labs、日立、華為、英特爾、LG電子、美國國家半導體、NTT、三星和豐田的合作項目。 [1] 
  • 科研獎項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1] 
2013年
IEEE通信學會最佳指導論文獎
2013年
IEEE全球通信會議通信理論研討會最佳論文獎
2013年
電力與能源學會大會最佳論文獎
2012年
亞太信號與信息處理會議最佳論文獎
2009年
IEEE全球通信會議最佳論文獎
2008年
IEEE國際通信會議無線通信研討會最佳論文獎
2007年
IEEE信息理論國際研討會最佳學生論文獎
2004年
IEEE聯合信息理論學會和通信學會最佳論文獎

安德里亞·戈德史密斯人才培養

  • 培養成果
據2023年6月斯坦福大學官網數據,戈德史密斯已指導畢業博士生26名,畢業博士後23名。 [1] 

安德里亞·戈德史密斯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榮譽表彰 [1] 
2022年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2022年
ACM Sigmobile傑出貢獻獎
2020年
馬可尼推進信息和通信技術獎
2020年
IEEE Leon K. Kirchmayer研究生教學獎
2019年
IEEE通信理論技術委員會傑出服務獎
2018年
IEEE Eric E. Sumner通信技術領域獎
2018年
愛丁堡大學榮譽博士
2018年
IEEE信息理論學會Aaron D. Wyner傑出服務獎
2018年
ACM雅典娜講師獎
2018年
IEEE iCon會議卓越獎
2017年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2017年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2017年
IEEE通信協會埃德温·h·阿姆斯特朗成就獎
2014年
IEEE通信協會通信工程成就獎
2012年
數字化創新大獎
2010年
《硅谷商業雜誌》女性影響力獎
2009年
IEEE通信無線通信技術成就獎
2001年
艾爾弗雷德·p·斯隆獎學金
1999年
斯坦福大學特曼獎學金
1999年
大川基金會獎
1999年
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青年研究員獎
1997年
美國國家半導體學院發展獎
1996年
美國國家半導體學院發展獎
1995年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職業發展獎
1991年
大衞·格里普傑出學術成就獎

安德里亞·戈德史密斯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戈德史密斯的母親是一名動畫師,也是《波波鹿與飛天鼠》的角色設計師;她的父親是一名大屠殺倖存者,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機械工程學教授,也是頭頸部創傷物理學方面的專家,在1992年四名警察被控毆打羅德尼·金的審判中,他作為專家證人作證。 [4] 

安德里亞·戈德史密斯社會任職

任職時間
擔任職務 [1] 
2018年—2021年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Information Theory》創刊主編
2010年—2013年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指導委員會委員
2007年—2009年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副主編
2006年—
《NoW Journal on Foundations and Trends in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heory》編委
2007年
《Special issue of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客座編委
2006年
《Special issue of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agazine》客座主編
2002年
《Special issue of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agazine》客座主編
1998年
《Special issue of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agazine》客座主編
1995年—2002年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agazine》編委
1995年—2001年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編委

安德里亞·戈德史密斯人物評價

戈德史密斯在從根本上改善工程領域的多樣性和包容性方面發揮了領導作用(leadership to radically improve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in engineering)(馬可尼協會評) [4] 
戈德史密斯是一位才華橫溢、富有創造力的學者,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也是學術界和產業界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堅定倡導者(She is a brilliant and creative scholar, a successful entrepreneur, and a strong advocate for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in the academy and industry)(普林斯頓大學校長克里斯托弗·l·艾斯格魯伯評) [2] 
戈德史密斯是信息理論和通信領域的領導者(Goldsmith is a leader in the fields of information theory and communications)。(普林斯頓大學評)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