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德烈·塔爾迪厄

鎖定
安德烈·塔爾迪厄André Tardieu(1876年9月22日巴黎-1945年9月15日芒通)法國政治家。三次出任法國總理 。他主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繼續執行喬治·克列孟梭的政策。
中文名
安德烈·塔爾迪厄
外文名
André Tardieu
國    籍
法國
出生日期
1876年9月22日
逝世日期
1945年9月15日
畢業院校
巴黎高等師範學校
職    業
政治家
出生地
巴黎

安德烈·塔爾迪厄政治生涯

上層中產階級家庭出身,曾在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學習。因擔任《時報》國際編輯而聞名。1914年被尋選入眾議院,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輕步兵中服役至1916年,立有戰功。在巴黎和會上,他在起草《凡爾賽條約》中起重大作用,曾在克雷孟梭政府中任解放地區部長(1919年11月--1920年1月),在雷蒙·普恩加萊政府中任公共工程部長和內政部長。他是眾議院中右派議員的領袖。前兩次任總理期間(1929年11月3日 - 1930年2月17日; 1930年3月2日 - 12月4日),主張實行擴大國家開支的政策。在皮埃爾·賴伐爾的兩屆內閣任農業部長(1931-1932)和陸軍部長(1932),1932年2月20日第三次出任總理,大選失敗後於5月10日辭職。1936年退出積極的政治活動。

安德烈·塔爾迪厄個人作品

他著述甚豐,其中有《法國與結盟》(1908年),《和約真相》(1921年)、《在障礙面前》(1927)以及《需要重新革命》兩卷(1936-1937年,此書譴責法國的議會制度)。